何國振
(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官成鎮農業機械化推廣站,廣西 貴港 537315)
截止2017年底,平南縣官成鎮擁有農業機械設備包括:耕整機395臺(套)、微耕機1157臺、水稻機械育秧設備6套、插秧機72臺、收割機117臺、谷物烘干設備24臺、并設有農機合作社。有17個村委會,全鎮水田面積4萬多畝,宜林面積12萬畝。農作物以水稻種植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有秋花生、香蔥。村里的年輕人多數選擇到廣東珠三角地區務工,農業主力軍年齡多在50歲以上,呈現農村老齡化特點。同時農村老齡化成為我縣(鎮)農業機械自動化推進緩慢的重要阻礙之一。
經調查統計,平南山區農村應用廣泛的是小型農機具,且農機具類型有限,為農民生產勞作帶來了一定的便利,提升了勞作效率,但其總體質量不高,其構成材料質量不是很高,經常會發生故障,導致農業勞作效率不高,并且無法保障農機質量。其中有些小型農機具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產品“三包”,售后服務缺乏,在生產勞作中一旦這些小型農機出現故障,得不到及時修理,耽誤農民生產勞作,使生產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目前,平南縣自動化農機制造水平與周邊縣城相比,農機現代化和科技化水平還遠遠趕不上,制造質量也是得不到有效控制。農機制造之所以呈現出如此低迷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在機械制造方面缺乏應有的創造力,缺乏創新精神。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農業機械自動化的實現也是建立在先進的信息、監控、定位和計算機技術上的,由于先進技術與農業機械的相融合,導致農村農業機械的操作性與適用性都大大增強。但是在我縣(鎮)的實際農業勞作過程中,農民所使用的小型農業機械存在功能不齊、用途單一的不足,配套農具通常只局限于農田耕、耙和平整作業,并不具備農民生產勞作所必需的機插、機播、種耕、機收等功能。再加之農民經濟條件有限,不會買全所有農機,而是希望一機多用。
平南縣主要是進行山區農作物生產,其中包括很多特色農業作物生產,其中主要包括玉米、甘蔗、茶葉、烤煙、核桃、堅果等。進行農業機械自動化推進需要根據本地區的農業特色,進行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示范工作。從而切實為農民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有效推進本地區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
目前,在平南山區農村生產勞作中主要是實行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應重視山區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發揮村委會帶頭作用,在條件許可的山區建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或農機大戶等新型的農機服務組織,開展代耕、代種、代收、代儲以及土地承包等多種項目服務,形成多種所有制、多種經營服務模式的農機服務主體和運行機制。
農機研發制造的最終目的是要造福各方農民群眾,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只有不斷提升農業技術水平,才能有效提高農機生產的精準度,改善傳統的粗放式農業生產方式。以本地農業生產特點為出發點,技術人員應深入到農業生產過程中來,提升農業機械自動化的可行性。
在現代農業建設進程中,農業機械自動化就是促進平南縣農業飛速發展,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先進技術。在農業生產勞作中基于其小農田作業環境以及農村薄弱的經濟收入,小型農機被廣泛應用。因此,要繼續加大小型多功能一體化農機的生產投入,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切實推進山區農業機械自動化,為邊疆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