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西藏 拉薩 850000)
行動研究是指有計劃有步驟的對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由教師或者研究人員共同合作邊研究邊行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研究方法。一直以來在傳統的教學研究領域,教學研究者常常也是教學理論研究工作者。教學理論研究工作者對教學實踐活動的研究主要是通過:①作為教師也是研究者可以直接研究自己的課堂教學,積累大量的教學實踐經驗并以此作為他們研究教學的基本材料;②作為觀察者,深入課堂教學一線實踐之中,以別人的教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描述、分析、解釋等方法獲得有關教學的基礎認識和結論。
自2016年5月10日開始至7月8日、2017年8月17日開始至12月30日,作者所負責的兩屆師范類實習生分別經過了為期兩個月和半年的實習實踐,作者和師范類畢業生在經歷了集體備課、課堂觀察、反思階段等環節的教學實習設計后,行動研究初步探索取得成效。
教育實習研究小組研究人員依據行動研究的“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步驟始終貫穿于本次教育實習研究項目之中。
(1)行動研究在計劃制定階段,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專業特長、專業興趣制定自己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方案(教案),隨后進行分專業的小組的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每位參與者都是授課人,將對自己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方案(或者教案)進行解釋和說明,所有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2)在行動和觀察階段,根據集體備課時達成的一致的教學大綱或者教學設計方案(教案),小組成員作為授課一方時,著重在授課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和環節的掌控上,在作為觀察者的其他小組成員一方時,應該全面、詳實、客觀的記錄授課者和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和各個環節中所發生的行為,尤其是一些比較特殊的吸引人的事件。
(3)反思階段。首先是作為指導教師的反思,應該指出授課者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和各環節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公正地描述;其次,作為授課者自身的反思,授課者自己應該將在課堂教學過程和各個環節中的不同體驗和觀察詳細客觀的逐一列舉或者表述;再次,其他小組成員,將自己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授課者和學生的行為整體觀察后所做的觀察結果進行信息反饋,盡量做到客觀詳實中肯的分析;最后,作為授課者可以經過與指導教師的討論或者經過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大綱或者教學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出建議和意見,不作強制性規定,授課者可以采納也可以只置之不理。
本研究在自愿報名基礎上,隨機抽取了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漢語文、數學、社會3個師范專業實習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每個專業3名,共兩屆9名學生。此次學生實習單位選定為拉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小學。
為順利開展行動學習模式下教育實習,項目組在學生實習前,由作者所在的項目組指導老師對實習學生進行了為期6個學時的前期培訓,使學生了解了本研究項目及其他們在項目中的位置,理解了行動學習模式理論,掌握了行動學習模式的三個具體的步驟實施方法,了解了日程安排、熟悉了活動時間和內容。
在實習開始之初,召集實習同學準備集體備課時,同學們都表現出:
(1)好的方面:①備課的積極性、熱情度很高;②嚴格遵守會議時間,能準時參加集體備課會;③能認真聽取指導老師的建議;④能積極主動發言并表達個人對上課的設計、安排、想法;⑤能按時完成備課內容及要求。
(2)不好的方面或者作者認為有缺陷的方面:①對于備課的教案應該如何書寫茫然不知;②對于備課內容的格式要求、環節設計不是特別能理解;③每位實習的同學對于課堂教學的設計有想法,但是想法不成熟或者不適合拉薩市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如想要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或者教具,但是實習的附小沒有。
(3)在實習的中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際操作(即授課)和與指導老師的溝通,每位同學不同程度的出現:①備課的積極性、熱情度很高。主要原因是充分認識到了充分備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②嚴格遵守會議時間,能準時參加集體備課會。學習的自覺性提高了;③能認真聽取指導老師的建議;④能積極客觀的表達個人對于上好課一節課的想法。⑤能按時完成備課內容及要求;⑥初步理解并懂得教案格式和內容的書寫;⑦能合理推演總體課時安排及合理安排教學時間;⑧能初步認識到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重點難點在時間上如何分布。
(4)在最后兩周的實習中,集體備課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每位同學都表現的非常積極、主動。①能與指導老師共同協商集體備課教案的內容、教案的設計、能夠聽取他人的建議并達成一致;②能積極客觀的表達個人對于上好課一節課的想法,并這種想法具有可操作性;③能按時完成備課內容及要求,教案格式和內容的書寫基本規范化。④能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的方法等,整體備課從形式到內容越來越合理和規范。
(1)實習生在實習開始之初,整體課堂教學方面不近人如意:好的方面:①上課的儀容儀表相對比較得體;②認真灌輸書本知識;③做好了課前的準備,如集體備課,對所講的知識很清楚;④語言表達很清晰;⑤與學生互動良好。
(2)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①課堂掌控能力差;②對于課堂教授的知識點的不能分清重難點,課堂教學時間不是超了就是時間又剩下了,不知所措;③PPT并不是每節課都需要;④語言使用不規范,不僅常常出現口水話,還有方言的問題。
(3)在實習的中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同學們不同程度的出現:①普通話越來越標準,主要原因是意識到作為老師與學生溝通時能表達清楚很重要;②課堂教學環節不再是生硬的從指導老師那里獲取經驗后套到課堂上,基本可以靈活掌握;③能認真聽取指導老師的建議;④能把上好課一節課的想法付諸于實際教學;⑤能按時完成備課內容及要求;⑥能初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把教學重點難點在時間上合理分布。并把各個教學環節完成。
(4)在最后兩周的實習中,課堂教學環節同學們的表現趨于成熟:①更加注重上課的儀容儀表;②從灌輸書本知識能做到駕馭知識點靈活教授學生所學知識;③做好了課前的集體備課對所講的知識能分析的透徹,同時可以在45分鐘之內完成教學任務;④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普通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有所提高;⑤與學生互動良好,能夠掌控整個課堂教學氣氛和紀律。但是一些問題仍然存在。
在整個的集體備課和課堂教學中,作者從兩個周期的實習生中分別確定3位數學實習組同學作為調查樣本,作者經過對這些實習生的觀察發現:
(1)因為只有短短兩個月的實習時間,3位同學對即將在實習結束后走入工作崗位前的實習工作分外重視,3位同學對整個的實習環節都充滿了熱情,實習的積極性很高,學生本人希望通過有限的實習獲取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
(2)同學們對于教學實習的各個環節基本都是遵從老師的指導,幾乎沒有提出類似于“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的問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
(3)經過兩個多月的實習,3位同學在備課過程中經過集體備課、討論、反思等環節將已經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夠給應用到實際的教學設計層面,宏觀上能夠分配好在備課這個環節各要素之間的聯系。
(4)3位同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自己的專業,在課前的備課中做好充分的準備,但是往往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發現,自己所準備的教學大綱或者教學設計在實際課堂教學的中出現類似于根據備課所準備的內容已經將講完了,但是課還沒有結束的情況或者重難點不分或者語言表達不充分授課對象聽不懂等等現象。這些現象在實習的后期逐步得到一定的改善。
(5)個人的教學能力有所提升,例如課堂掌控能力、教學時間的安排更為合理、語言表達更為準確。
(6)作為未來的教師,3位同學對本身的職業充滿了熱情。
(7)當然,存在的問題也是難以避免的:①普通話還沒有那么的令人滿意;②想要上好一節課與能上好一節課之間仍然有很大的距離;③3位同學還沒有做好成為一位職業教師。
合作是利益最大化、效率最高化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在本次兩屆師范類實習生中,合作學習做得相對很好。
(1)合作對于師范類實習生和老師而言,進行的非常順利和愉快。主要是大家對于合作學習有了一個很好的事前溝通和諒解。
(2)合作學習對于包括集體備課、課堂教學的標準化等比較容易。
(3)在集體備課環節,共同研究某一章節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共同討論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的課時等,并分工合作,提出合理化建議,最終形成統一的教案作為授課的標準,在同一教案基礎上在發揮個人的特色,力求上好一節課。
(4)在課堂教學環節的合作主要體現在授課的同學在授課后與作為觀察者的同學和老師之間相互提出對這節課所有教學環節的看法與建議,努力在下節課堂教學時,各個教學環節更加科學合理。
(5)并不是所有實習學生都認可行動研究方法對教學的指導,有個別學生對實習總體感受不好,對小組合作不滿意,不喜歡此模式下的實習,認為對自己今后從事教師職業沒有幫助的情況,此問題的出現作者經過個別談話認為:①實習學生已經有了獨立的人格即便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個人教育教學理念,但是受傳統教學論的影響較大,不太能夠接受其他教學理論,心理上容易產生抵觸的情緒,進而影響到整個教學環節;②實習學生因為所帶教學年級不同,集體備課時就無法統一操作,影響教學反思及合理化建設性意見建議的提出。同時又因為教學管理、行政管理等等其他因素影響到合作學習的提升。
經過與兩輪師范類實習生的合作研究,作者認為行動研究方法初步介入到實習生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步驟使他們能夠在整個教學環節后提出新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1)在集體備課環節,作者主要是針對教案的規范化提出合理化建議,例如教案的完整格式應該具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課時、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小結、課后作業等;
(2)在集體備課時每位同學都希望自己的建議被采納,那么誰的最終會被采納,作者認為通過大家的討論誰的更合理、更適合授課對象的要求我們就采納誰的。那對于沒有被采納意見的同學,作者主張如果你的想法你認為非常有必要與授課對象交流的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3)在課堂教學環節,盡量尊重實習同學的教學方法,讓實習同學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水平,課后有針對性的提出意見和建議。例如普通話不標準的問題、教學重點難點不突出的問題等。
(4)作者認為作為指導老師不僅僅是對他知識的指導,同時有對實習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義務,不能只提出意見和建議,同時也要對實習學生在職業理念上作指導,規范一個未來教師的行為。
(5)學校作為學生實習的管理方應盡可能協調各方面積極因素為實習生提供教學科研的便利。
綜上所述,在行動研究方法指導下,使得師范類實習生能有效地將學習、合作、指導緊密結合起來。實習生能夠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問題、共同研究、反思問題、現實實踐,共同解決教學實習中的各種問題。實習學生經過“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四個步驟的行動研究方法的指導后,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及問題解決的辦法等,尤其是實習生在深入體驗教學后,獲得了更多的直接教學經驗,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技能和水平,提升了教學反思和合作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