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鵬,李東徽,阮彥蓉
(云南農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01)
城市濱水景觀是指以水為主題,對環境的各項功能、生態意義以及精神價值進行的營建性活動。濱水公園建設與整個城市的形象、城市生活質量、城市的發展實力及城市定位有密切聯系。
隨著城市濱水區的復興,濱水公園也逐漸興起。縱觀世界,人類對濱水區開發和利用與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密切聯系。
經濟因素:自人類進入近代社會以來,工業的發展,使大型水體的交通運輸在人們的生活中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社會因素:國家政府開始倡導旅游、游憩和戶外活動的精神文化,人們對開放空間的消費日益高漲。因濱水公園靠近水源,人類天生又具有親水性,濱水公園更是人類追求旅游、休憩、體育運動以及戶外活動的首選場所。
環境因素:在數年以前,許多國家發展工業,導致濱水區環境遭到嚴重污染和破壞。而近年來,人類環保意識加強,人類越來越向往青山綠水的生活,政府、市場和居民等開始對環保重視。
文化因素:發達國家開始注重歷史的保護是在1970年代。因經濟條件提升,人類開始重視精神享受。
我國的濱水公園起步較晚,在一些臨海城市,海岸線經常延伸到城市的核心地帶。隨著城市發展,為使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提高,現已有大量城市開始逐步將已有的工業設施遷往郊外,把靠近市中心的沿河地區辟為休閑游憩綠地。
不同國家、不同城市、不同設計師對濱水地區景觀設計的方式不同,最后所呈現的景觀也不同。近幾年,隨著國家生態修復及城市雙修等項目的啟動,濱水景觀也暴露出一些不利的傾向。
(1)治理簡單化.把濱水區域景觀改造簡單地看成“修河道、清淤污、治臟亂、增綠化”的工作,未能進一步對相關區域的歷史、現狀、城市服務功能等進行深入、全面分析研究與整體規劃。
(2)改造人工化。把濱水區域進行了過多人工化的整治與建設。這些工程建設功能性增強了,但水系與城市,水系與人類之間的聯系不再密切。
(3)設計相似化。目前我國城市濱水景觀建設大多缺乏地域等特色,規劃設計大多都是相互模仿和套用,最終呈現單一、相似的景觀。
目前國內外城市濱水區域景觀規劃有許多成功案例,如上海浦東陸家嘴地區的開發、京杭大運河的申遺與保護等。從案例中發現,要做好城市濱水景觀設計,就必須深入現場調研,還必須結合當地城市整體的形象,對城市的歷史文脈和水系發展史進行詳細研究,使濱水景觀具有歷史的延續性和城市的獨特性。濱水景觀設計應了解當地居民的需求,滿足居民的愿望,創造居民需要的空間和環境,應把握好景點與景點的相互關系,在環境的改造、空間的組織及標識的設立方面,要為體驗者在特定的場所欣賞特定的景觀這一主題服務。另外,在設計中要充分利用水的自然性,將親水設計貫穿景觀的每個環節。
城市濱水公園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景觀特色,由于人與水體的依存關系,各類水體的存在能使人愉悅,也可以激起以往的歷史記憶。保護原有水體,在濱水區岸線做適當合理的植物配置,使濱水景觀有機融入到城市休閑空間中,同時推動城市的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的城市形象,并為海綿城市建設做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