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祁陽縣苗圃,湖南 永州 426100)
當前,監管部門對于種苗經營、生產的管理僅僅局限在生產經營許可證方面,整體監管方案存在漏洞。再加上信息管理能力、質量監管能力相對較差,使得行業內生產企業沒有辦理林木苗種生產經營許可證,私自進行生產的問題頻繁發生,市場中假冒偽類苗種、以次充好交易普遍存在,嚴重影響著國家、農戶的利益。
一些育苗企業將引種試驗未成功的“優良種苗”盲目的引進當地繁育種植,造成引種的經濟林品種幾年內結果期都沒有結果成功,在了解此品種不能夠正常掛果的前提下仍然大幅度種植和育苗,威脅農戶自身經濟利益、造林積極性,情況嚴重的甚至影響到國家級項目實施,出現大量財力、人力浪費。
一是林業工程計劃、項目任務下達相對較晚,使得主管部門信息發布滯后,針對苗木生產缺少科學且必要的幫助、指導,更多的是按照育苗企業自身經驗進行育苗;二是,因為扶貧、水利等職能部門也需要承擔營造林等職責,但是其沒有準確、快速的交流種苗信息,無法真實可靠的預測樹種與數量,長久下來,林木種苗的市場經營與計劃管理、部門參與矛盾日漸突出。
苗木生產經營的企業受到自身條件制約,存在著資金投入少、基礎生產設施建設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其市場風險抵御能力、自然災害抵御能力過低。近年來,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針對條件差的苗木生產基地帶來極大沖擊,實際出圃率和質量同預期目標有著較大差距。
嚴格遵循相關法規制度進行林木種苗的質量管理和監督,主管部門每年度組織監管人員進行林木種苗的抽查,兼顧質量指標和遺傳品質兩方面內容,結果的評估能夠由單一定量指標升級至定量指標、定性指標相結合的綜合性判定,從本質上保障種苗質量。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林業執法隊伍的作用,嚴厲打擊各種違規行為,依法查處劣、假苗木。不達標的種苗禁止出圃,規范市場制度,凈化市場氛圍。
按照林業重點生態項目對林木種苗的要求,將培育珍貴種苗、林木良種當做首要任務。在目前生產條件良好、技術先進、設備完善的育苗企業內篩選出適量企業培育保障性苗圃,借助于應用現代化育苗技術、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落實規范化生產及使用林木良種等手段,提升珍貴苗木、林木良種的生產供應水平,對重點造林工程需要的苗木給予扶持性供應和政策性調控。
首先,樹立起現代化管理觀念。處于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應正確認識到有效的信息交流是提高管理效果的最佳途徑。建設信息溝通平臺對企業管理、完善行業綜合性服務體系至關重要。正式建設信息交流平臺階段需充分發揮出計算機管控的優勢,積極使用新型管理軟件,運用網絡平臺把種苗信息、市場需求有效連接,保障供需平衡。落實專業化、智能化管理,從而形成穩定、健康的市場供求監管體系。其次,加大種苗協會的建設力度,成立以信譽良好、實力雄厚的育苗企業作為核心的龍頭企業,要求其在行業內以身作則,承擔起代表、自律及協調等方面作用。落實以市場需求作為參考方向的生產模式,剔除以往依靠市場預測和經驗組織生產的模式,提前制定根據樹種分類的林木種苗規格、數量,培育質量可靠、適銷對路的良種,滿足市場的需求。
總而言之,林木種苗的管理工作有著極強的多面性特征,這要求林業管理部門、苗木生產企業必須加大資金投入,積極運用現代化育苗技術,提高種苗生產的質量。重視林業技術的創新研究,促使林業穩定、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