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陵縣農機局 段華文
中央2018年一號文件,提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意見》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建國初期,毛主席就說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2016年,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通知》(湘政辦發[2016]40號),提出“農業機械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和手段”,省委杜家毫書記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給予高度重視。促進茶陵鄉村振興,立足農機部門實際,我們將切實采取以下措施。
茶陵縣屬丘陵山區,目前人機耕作實為各半,機械以小型為主,主要領域為水稻種植,現代農機合作社24家,合作社流轉土地2.68萬畝(1畝=667m2,下同)、作業服務面積約6萬畝。發達國家耕作為15名農民養3萬人、機械化率近100%,如放在茶陵縣每個鄉鎮只需要15~30名農民就夠了。農業機械化深度關聯農業生產手段改進、生產方式變革、新型主體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民素質提升等多個方面,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手段,本身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農機管理部門應提高認識,加足馬力向前進。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各環節的機械化水平,為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質量、效益提供先進手段。幾十年的實踐反復證明,現代農業生產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機械化。不管種植業、養殖業,還是農產品初加工,或是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都是如此。
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省水稻、油菜、油茶、玉米、棉花、蔬菜、煙葉、茶葉、薯類等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5%以上,其中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以上,油菜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養殖業、林果業生產機械化水平逐年提升,全省耕地機耕道通達率達60%以上,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工作重點是,加速推進水稻、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推進經濟作物、林果業生產機械化,著力提升水產、家禽養殖生產機械化,扎實推進設施農機“三減量”、秸稈打捆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機械化,加快提升先進適用農機推廣適用能力。茶陵縣種植業的大頭是水稻、油菜及蔬菜生產,養殖業的大頭是生豬、家禽和水產養殖,經作主要有“兩葉一茶”、臍橙等,提升作業機械化水平的空間仍然很大。目前,茶陵縣龍華、寶豐、湘冠、茶祖等企業所用農業機械較多。
省政府原在2014年制訂了現代農機合作社的“千社”工程,2016年調整為到2020年再支持5000個,市縣都給予配套補助。目前茶陵縣培育了24家,大大激勵了全縣農民發展農機合作社的積極性,加快了全縣農業機械化步伐。后期,農機局應堅持以綜合性專業化社會化為導向,大力培育新型農機服務主體。引導農機合作社的合理布局、規范管理、高質發展,促進“真合作、真分紅、真分享”。按照“一鄉鎮一強社”的布局,重點培育一批有較大服務規模、有較完備的裝備設施、有全程機械化服務能力的農機合作社,力爭將合作社打造成作業維修、咨詢培訓“一條龍”綜合農事服務中心,滿足當地農民多樣化用機需求。鼓勵通過以獎代補、優先安排作業補貼任務、優先承擔政府購買社會化服務補助項目等扶持措施,為新型農機服務主體發展壯大提供良好外部條件。引導服務組織拓展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機制、提高服務質量,提高優質服務來擴大社會影響,示范帶動新技術新機具應用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茶陵縣屬丘陵山區,地塊不適合大中型農機作業,是制約農機化發展的主要因素。從長遠來看,開展田塊宜機化改造,很多農機應用難題可能就迎刃而解,經濟上算總賬是可行的,但這項工作一家一戶做不了,需要政府層面引導、規劃、支持。因地制宜,制定全縣田塊宜機化整理改造標準。在條件適合地區鼓勵農戶土地交換分合,將零散細碎農地重新規劃整理,使土地標準化和規格化。積極推動農田基本建設項目相關管理制度創新,爭取將田塊宜機化納入項目重點實施內容、重要驗收標準。統籌利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烤煙生產、國土整理及扶貧開發等相關資金,支持各類規模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對條件適合的連片土地進行宜機化整理,為大中型機械應用創造基礎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加快推進機耕道路建設。茶陵縣田間道路大多是50、60年代修建的,經過多年耕作,原本寬大的田間道路變小,不利于機械通行。為此,株洲市已經把機耕道建設列為對各縣的績效考核項目。如2017年茶陵縣完成800km,分別由財政、發改、農綜、國土、農業、烤煙、交通、農機等部門實施,加快推進農業機耕道路建設。
2018年,縣農機局將堅持綠色生態導向,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精準高效的農業機械化技術,促進綠色農業發展。加快技術先進農機產品推廣,促進農機工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機作業質量。推動普惠共享,推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敞開補貼,加大對農業機械化薄弱地區支持力度。國家已確定農機購置補貼種類范圍為15大類42個小類137個品目,相比2017年有大幅增加,主要新增類別有農用搬運機械、排灌機械、飼養機械、水產養殖機械、農業廢棄物利用處理設備、果蔬加工機械、茶葉加工機械等,將大大發揮購機補貼政策的作用。與此同時,各地也實行了累加補貼。茶陵縣幾年前開始對插秧機實行累加補貼,現階段應將植保機、烘干機、深松機等新型機具納入累加補貼范圍。也應結合水稻種植及“一葉兩茶”、臍橙等特色種植的實際情況,制定宜機累加補貼方案。通過補貼,促進農機推廣使用,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加速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步伐,切實增強廣大農民的政策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