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澧縣農機局 楊先創
臨澧縣是個典型的丘陵縣,全縣有耕地面積55.7萬畝(1畝=667m2,下同),山林面積69.8萬畝。前些年,隨著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的重視和政策支持,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農機化水平不斷提升。機耕道不通暢,成為了制約臨澧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大瓶頸。為了突破這一“瓶頸”,縣農機局想千方設百計,多措并舉,擼袖大干,在全縣掀起了建設機耕道的熱潮。近3年,全縣新建機耕道1000多公里,整修機耕道500多公里,消滅了機耕道新建空白村。“有機無路”的突出矛盾正在得到有效緩解。
幾年前,機耕道不通,嚴重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問題開始突顯,但并沒有得到各級領導的應有重視和社會的普遍關注。為機耕道建設升溫提位,縣農機局主要做了三件事。
(1)深入調研,積極參謀。2013年,縣農機局牽頭,相關業務股室骨干參加,邀請3名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對全縣機耕道建設進行深入調研,完成了《農村機耕道建設勢在必行》的詳實調研報告和《臨澧縣機耕道建設五年規劃(建議案)》。并向書記、縣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等主要領導一一詳細匯報。引起了縣里幾大家領導的重視。當年把推進機耕道建設寫入了縣長的政府工作報告,縣財政安排了50萬專項資金,開始啟動機耕道建設獎勵扶持。
(2)借勢助推,登堂入殿??h農機局順勢而為,借助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力量,再造聲勢。去年,在人大、政協兩會前,把進一步修訂完善的《農村機耕道建設勢在必行》的調查報告,印發給與會代表,并與部分代表、委員溝通,引起共鳴。縣政協做了專題協商發言,并把《加快臨澧縣機耕道建設步伐》,列入了政協提案;人大多個代表團提出了關于加強機耕道建設的批評、意見和建議。引起了縣政府的更加重視。機耕道建設列入了縣政府常務會、縣長辦公會的專項議題。在今年前不久召開的全縣“五個大會戰”動員大會上,把機耕道建設納入到水利基礎建設大會戰之列。
(3)廣泛宣傳,擴大認同。這幾年,縣農機局把機耕道建設時時掛在嘴上,適當會議必講機耕道,匯報工作必提機耕道,督查工作必問機耕道,下村入社必看機耕道。不放棄一個適當機會,大力宣傳機耕道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重要性。努力調高全社會對加強機耕道建設的認同感和關注度。
農村機耕道建設,國家、省、市都沒有項目支持。第一大難題就是資金問題。為了破解這一難題,縣農機局主要挖掘四條籌資渠道。
(1)政府獎勵撬動。2017年,縣政府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獎勵機耕道建設先進村、合作社和優良工程。每個鄉鎮政府安排20萬元以上機耕道建設資金。進一步激勵機耕道建設熱情,撬動社會資金投入機耕道建設。
(2)整合項目投入。縣政府協調,整合農開、水利、煙草、國土、農業、交通等相關部門的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在涉農部門項目資金安排使用上,因地因項目制宜,充分用活用足政策,傾斜機耕道建設。2017年,全縣部門專項資金投入機耕道建設近800萬元。
(3)部門扶持建設??h政府要求,縣直單位在各自的聯系點村和扶貧點村,大力支持機耕道建設,把機耕道建設納入扶貧攻堅“六件實事”之列。2017年,縣直部門扶持點村,投入機耕道建設200多萬元。
(4)村、組、農民積極參與。鼓勵村里發揮人脈優勢,向在外老鄉和成功人士籌集資金。僅2017年,全縣老鄉捐助支持本村機耕道建設資金近100萬元。種田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積極投入,僅去冬今春,全縣種糧大戶、合作社籌資150多萬元,新修、整修機耕道42公里。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投工投勞,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縣農民投工20多萬個,投入機耕道建設,大大降低了建設資金成本。
(1)強化領導??h政府成立了由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組長,財政局、農機局、國土局、水利局、農開辦、煙草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機耕道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機耕道建設的指揮、督促、考核、協調等工作。各鄉鎮成立了由鄉鎮長為組長,農業站、水電站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門班子。同時,明確村(居)支部書記親自負責機耕道建設。構建縣、鄉、村齊抓共建,整體聯動,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
(2)壓實責任。年初,在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將機耕道建設任務下達到各鄉鎮,駐點聯村各縣直單位,明確當年新建任務、整修任務、管護責任。明確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分管農業負責人,各自領辦一處高標準機耕道示范工程。鄉鎮分解到各村(居)、各駐村干部。層層落實任務,壓實責任。
(3)督查考核。年中,縣政府召開一次專題現場調度會,縣委督查室牽頭,進行2次專項督查。年底,由縣農機局牽頭,進行專項驗收考評,兌現獎補。并納入縣委縣政府對鄉鎮的年度考評計分。
這幾年,臨澧縣在機耕道建設上取得了一點成績,收到了一些實效,但建設任務依然任重道遠。機耕道建設的前、中、后,還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一是規劃設計不夠科學。部分村組考慮不長遠,基本上是“泥蘿卜吃一截擦一截”,不少地方形成了“竹節通”,有的甚至是無效建設,重復建設。二是資金投入依然缺乏。建設機耕道,靠的是大幫小湊,沒有國家項目支持,籌資艱難。三是用地問題無依無據。修路就需要占地,并且修機耕道還要占良田。這些年機耕道建設用地,都是靠基礎干部三寸不爛之舌,各顯神通,說服群眾無償讓地,或者村民小組內部調整土地解決。占地補償、田土調整等問題和矛盾都在顯現。四是養護機制不夠長效?!叭衷诮ǎ叻衷陴B”,誰來養?錢哪來?有何法規政策依據?建立一套長效的管理養護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這些,都將是農機管理部門今后扎實工作、積極爭取、深入調研、探索創新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