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琴琴
(三亞學院 信息與智能工程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教育領域,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的發展創造了一個數據和知識爆炸的時代,各種數據以飛快的速度得到增長,在教育行業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傳統教育方式的變革,改變了學生學習行為以及教學評估方式,使得教育管理更加科學具體,對學生的整體提高更為有利。
雖然到目前為止,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去定義大數據,但可以將大數據理解為一般軟件難以統計管理的超出了原有尺度的大容量的數據,大數據并不只是體現在數據體量之大上,更多的還在于數據之間的交互、處理以及分析等,利用現有的數據進行創新和改革而發現新的數據,大數據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利潤、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更為豐富的知識和更迅速的發展。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數據已經進入到各行各業的職能功能領域中,蘊藏著巨大的價值和海量的信息,需要專業的數據審計工作以及嚴格的篩選,從而得出有效的信息數據來幫助自身產業的提升。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個國家對大數據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大數據作為當代信息技術的主題在世界性的經濟論壇上獲得了多次探討。美國在近幾年出資兩億美元開展大數據發展計劃,同時,聯合國發布相關項目來研究大數據對國家發展的影響,以及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各個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更為深刻全面地理解數據本身所隱藏的信息,能夠輔助企業更好地組織工作和產品開發,以及更好地服務大眾。例如一些互聯網企業根據大數據中分析得到的信息,制定個性化的用戶體驗,根據用戶日常的瀏覽數據提供針對性的廣告投放,而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在教育領域中,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也給教育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牢牢把握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機會,才能夠保證教育工作充分滿足時代要求,為社會提供更為專業的人才。
(1)改革教育思維和教育理念。傳統的教育思維和教育理念已經滿足不了飛速發展的社會要求,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對學生和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使得教育領域充滿各種海量數據,任何相關教育的行為都可以轉化成數據形式儲存在網絡中,比如利用計算機學習時用到的課件、筆記以及實驗器材等,還包括學生在網絡中完成的作用和記錄的各種活動。這些均可以作為教育領域數據的來源,甚至學生對教育課程的評價以及對老師的看法等,都是數據的組成部分。從數據本身出發,追根溯源可以得到數據的源頭,數據產生的原因以及數據表現的意義等,因此,通過簡單的數據體現可以得到多種不同的信息,從對數據的分析中了解到具體某一項活動的內容以及活動結果。從每一張試卷的成績,到每一道題目的解答方式甚至學生完成考試的時間以及題目完成情況,都可以在大數據中體現出來。此外,大數據還可以包含課程中的各個環節,包括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情況,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內容甚學生具體行為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數據逐漸深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去,將教育從依靠經驗和理念傳授的社會科學轉變成基于數據內容的時間科學。在數據的分析和處理過程中,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們的思維方式和教學理念得到革新,不再依靠傳統的經驗總結開展教學,而是通過對海量數據的總結和分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的執行教學政策,保證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實行個性化教育。由于傳統教育方式人力物力條件的局限性,導致無法對學生進行綜合的個性化教育,大多數的學校以群體教育模式為主,不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將群體教育模式轉變為個性教育模式,從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長處和缺點,為學生量身打造教育方法。大數據的實現可以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控,比如說,學生在不同課程中的表現,課堂中出現走神情況的次數,學生有效學習時間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等,通過對這些行為的數據記錄,可以分析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整體表現水平,從而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利用專業的觀測設備可以有效記錄學生在不經意情況下的行為特點,數據更為真實自然,能夠為教師提供更為真實的數據,從而能夠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薄弱點,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學業。同時,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教師分析學生作業完成的數據更容易發現學生出現錯誤的問題情況,學生在用電子設備完成作業時,系統也會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自動匹配合適的題目,有利于學生薄弱知識點的強化,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重新構建教學評價模式。大數據分析可以對整體教學活動過程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得到有效提升。大數據下的教學評價區別于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不再以學生的經驗評價為主要參考,而是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總結找到教學活動開展中的問題,反饋給教師以實時的改進和優化不足之處。利用新的教育教學平臺,可以追蹤學生的學習內容和軌跡,從而了解不同學生在面對不同問題時的表現,以及學生的具體知識掌握情況,分析出學生需要強化的知識點并適當推送輔助學生掌握。在學習過程中,錯誤是主要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依據,學生的心態和思想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到體現,利用相關技術手段,可以對教學總過程進行詳細紀律,實現科學綜合的課程評價。比如說,利用電子課本或者專業網絡學習平臺,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課程完成情況,甚至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交往情況等數據進行分析,在學期結束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這些數據進行整體的匯總和分析,有大量的真實數據作為支撐而更好地了解每一名學生的特點,對學生的評價也更具客觀性,為學生成長提供更為專業和合適的建議。
綜上所述,大數據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利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優缺點和教學需求,從而對學生提供更為專業的教育資源。此外,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學校深化改革教育教學體制,促進教師和管理人員能夠更有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且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升華,對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1] 余小高.大數據環境中微課程個性化學習的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7):126-128.
[2] 畢曉昀.談高中化學“錯題備注”的實施與思考[J].化學教學,2012,(12):31-32.
[3] 沈世紅.生態化學——從課堂走向現場[J]化學教與學,2013,(5).
[4] 支瑤,王磊,張緒姝.化學平衡常數對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功能價值分析及其教學實現[J].化學教育,2010,(6).
[5] 唐李銘.高中化學生態課堂的嘗試和探索[J].化學教與學,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