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月,夏英俊
(沈陽工學院 生命工程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1)水稻施肥量的確定。水稻的施肥量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往往需要全面周到考慮相關因素。應主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水稻對養分的需求量,二是所施肥料的養分含量和利用率,三是土壤養分的供給量。土壤的肥力越高,土壤供給水稻養分的比例越大。對于嚴重缺氮、磷和鉀的水稻土,為達到增產效果,則需要將氮、磷、鉀三種肥料按一定比例施用。
(2)水稻的四個施肥期。高產水稻的施肥期主要分為基肥、分蘗肥、穗肥和粒肥四個時期:①基肥。基肥是指水稻移栽前就需要施入土壤的肥料。它包括無機肥和有機肥。兩種肥料必須結合施用,才能滿足有效分蘗期內養分的供應,使肥效保持穩定長久。基肥應在最后一次耙田時施用,約占化肥總量的40%;于分蘗肥。分蘗期非常關鍵,它是增加根數的重要時期。這時需要早些施分蘗肥,以促進分蘗和提高成穗率。分蘗肥應在插秧后約半個月時施用為佳;③穗肥。穗肥主要分成促花肥和保花肥,一般在穗軸分化期到穎花分化期之間施用促花肥,主要施用氮肥,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促進枝梗和穎花分化而增加穎花數。一般在花粉細胞減數分裂期的稍前時間段施用保花肥,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穎花退化和增加莖鞘貯藏物;④粒肥。粒肥的功效是可以提高光合強度、增加粒重和減少空秕粒。尤其是灌漿期長、穗型大的品種,更應該施用粒肥。
(1)前促施肥法。此方法主張多采用早施攻蘗肥、重施基肥的方式,在水稻生長前施用全部的肥料。其中基肥占全部肥量的70%~80%,剩余的肥料則在移栽返青之后施用。
(2)早期施肥、中期控制施肥、后補施肥的方法。早期施肥,施用的基蘗肥占總肥量的80%~90%,穗、粒肥占總肥量的10%~20%,中期需要限氮以及后期氮素的補給。
(3)前穩中促后保施肥法。即前期施用氮肥,中期重施用穗肥,后期施用粒肥,一般穗肥和粒肥占全部肥量的40%~50%,基肥和蘗肥占全部肥量的50%~60%。
①水稻大田的基肥主要是農家肥,具體標準為:移栽時畝施農家肥 1000~1500kg,尿素 20~25kg,過磷酸鈣 26~30kg,硫酸鉀4~6kg作基肥;于移栽后的15~20天追施尿素7~8kg,孕穗開始的時期,視苗情施用尿素2~3kg。穗肥的施用要著眼于增加抽穗后的物質積累,穗肥在施用時一定要視葉色情況而定,即一般在中期水稻葉色退淡顯黃,且株型緊湊而葉挺的情況下施用穗肥;③中、后期水稻群體如果出現莖蘗數過多,葉色深綠而不退黃這種情況,則不宜施用穗肥。
(1)有機肥要施足。農家有機肥含有豐富的氮、磷、鉀等微量元素。有機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的吸肥保水特性,能夠促進水稻快速健康生長和優質高產。有機肥的施肥標準為每畝施用餅肥30~40kg,施用腐熟土雜肥30~40擔,或耕翻土地后施用人畜糞肥40~50擔。
(2)控制氮素肥料。適量的氮肥可以促進稻株的快速生長發育,但是施用過量則會使無效分孽增多、倒伏和加劇病蟲害,嚴重影響水稻優質高產。因此,需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氮肥主要用作追肥并分幾次施用:第一次在水稻插種后每畝施用尿素肥6~7kg,第二次在水稻插種后13~15天每畝施用尿素肥4~5kg,以利于水稻發棵壯蘗。中期只對生長較差的禾苗酌情補施用一些平衡的肥料,后期視秧苗的情況補追粒肥3~4kg。
(3)施用磷鉀肥。磷鉀肥可以增強水稻植株體內活力,增強光合作用,促進水稻對各種養分的吸收與轉化、合成與運轉,充實飽滿谷粒,增加水稻優質高產。基肥一般施用磷肥,追施則用鉀肥。每畝施用磷肥20kg,水稻分蘗前每畝追施氯化鉀肥3.5~5kg。水稻抽穗后期噴施磷酸二氫鉀肥,灌漿期也一樣噴施磷酸二氫鉀肥,二者都是在傍晚時候噴施,而且遵循的配比標準為:每畝每次用150g磷酸二氫鉀肥兌50~60kg的水。
(4)要增施含微量元素鋅、錳、硼等多元肥。多元肥能夠有效增加水稻根部氧的供應,增強水稻稻株的抗逆性,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發育;多元肥能夠促進水稻花的發育,促進萌發花粒,提高水稻的成穗率。鋅、錳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分兩次進行噴施:第一次在水稻分蘗盛期施用,第二次在幼穗分化完成期施用。施用的標準為:鋅、錳、硼肥的施用量為每畝100~125g,鋅的兌水濃度為是千分之一,錳和硼的兌水濃度為萬分之五,注意施肥的時間要選擇在陰天或晴天下午噴施,并均勻地噴施在水稻的葉面,以使微量元素肥料發揮最好的功效。
[1] 慕永紅,孫海燕,孫建勇,等.不同施氮比例對水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0,(3):18-19.
[2] 余學祥.配方施肥對水稻產量及效益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