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俊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有針對性培養人才的有效措施,通過校企合作,以有效地將企業的標準、文化等貫穿在課堂教學。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企業將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學生所需的知識,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很快進入角色,快速承擔任務,為企業創造效益。同時由于很多合作采用了訂單班的模式,在平常的學習中就會不斷灌輸企業文化,使學生對企業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因此可以有效的對專業緊缺人員進行人才儲備,使企業在招工方而不僅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風險,同時獲得了專業技能的提高。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通過校企合作使學校對企業的用人要求和用人規律有較好的了解,從而為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標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數據基礎。另外,通過校企合作,學校不僅能夠獲得企業提供的一系列教學設備和工具,深入的校企合作還能夠使教師獲取企業的技術資料,通過參與企業培訓,不斷獲得新技術,做到與前沿接軌,從而保證教學的先進性。同時,采用訂單模式可使學生提前進入就業崗位,讓家長和學校的就業壓力驟減。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通過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能夠獲取較為扎實的專業技能,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快速適應當前工作,在競爭中取得顯著優勢,具有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
校企合作要大力普及基本形式,推進延伸形式,探索拓展形式。實踐表明,技能人才的成長,不僅要由學校進行系統培養,企業提供崗位實踐;并且要由學校和企業開展點對點、點對面的合作,當前更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拓展。在合作環節上,要推動學校與企業共同把握住需求預測、技能訓練、能力評價等環節,實行人才培養全流程合作;在合作范圍上,要積極推進學校與企業開展多元化合作,探索形成區域性、行業性合作聯盟,明確人才培養的重點,共享技能教學訓練成果,擴大培養規模;在合作關系上,要進一步明確相應的職責權利,突出企業主導,落實學校基礎,做到學校與企業責任到位,互利共贏。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政府要強化政策引導和支持,解決校企合作中的難題。社會團體、組織也應從不同角度發揮作用,宣傳校企合作的優勢,幫助校企合作取得實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互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是連接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踐、培養與成才的紐帶,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首先,校企合作是企業實現人才戰略的途徑。企業在與學校合作過程中,可以體現自己的培養意向,滿足對升級轉型生產一線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其次,校企合作是企業推進技術進步、產品更新的有效途徑。再次,校企合作能更好地推行一體化教學,也是企業實現品牌戰略的有效途徑。參與教育,投資教育,可以樹立企業在社會上的形象,擴大了企業品牌的知名度,進而帶來經濟效益。另外,校企合作對企業生產中的人力成本降低,整體員工素質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起到了支持和促進的作用。校企合作,受益者不僅是學校,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也從中收到了實效。
(1)校企合作有利于技校培養目標的實現和企業轉型人才需求加強校企合作,貼近市場辦出特色技校。專業設置貼近地方產業發展,每年企業招工與學校招生同步進行。技工院校必須與企業共存、共生,只有這樣,學校才有生命力,企業才有競爭力。在辦學上要注重為本地區培養人才,根據本地市的產業結構變化調整專業設置。學校與企業共同探討人才標準、培養方式,把企業招工“前置”為學校招生,才能提高辦學質量,讓學生對口就業;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使在校固定的班級管理,變成校內、校外不同環境的動態班級管理。這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也考驗了校企雙方的協調管理能力,形成“學校——帶隊教——企業班組織長——學生干部——實習學生”的管理體系。僅靠學校本身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和單一的校園環境,難以培養出企業轉型升級急需的人才。通過校企合作,學校既可以通過企業的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使培養的人才更貼近市場,貼近企業,又可以借助企業的資源充實自己的辦學實力。教育資源與企業資源的最優整合和有效利用,便于推行一體化教學,更有利于技工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通過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與科研、接觸社會、增長才干的廣闊舞臺。使學生在實踐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既能順利完成學業,又能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
(2)校企合作有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開展,可以促使教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使教師了解和熟悉地方與行業的需求,增強教師的工作和社會實踐經驗,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與分析、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此外,企業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本身就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最好補充。校企合作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就業競爭力,使人才的輸入與輸出通道更直接。校企合作辦學的用人單位是育人主體之一。主動參與育人過程,能夠了解學生的成長與學業狀況,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的考核;可以深化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認識,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實現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零距離”對接。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學生在企業真實職業環境中,逐漸明確了學習目的,增強了學習專業知識的主動性,加強了紀律性,培養了合作能力。學生受到一定職業崗位的基本技能訓練,逐步提高了動手能力、分析辨別能力,樹立了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競爭、參與意識。
[1] 田浩.石家莊學院社會體育專業校企合作實習現狀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2] 王利蘋.校企合作下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D].石家莊市:河北師范大學,2017.
[3] 劉萍萍.利益相關者視角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7.
[4] 何冬妮.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學生職業關鍵能力培養的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5] 曹慧婷.基于德國“雙元制”的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