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導師制是一種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近年來,在高職院校中也有部分院校探索實施導師制的方法用于人才培養。為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法,促進學生的通識與專業協調發展,學院借鑒導師制的做法,在高職大學生中開展了“學生活動項目導師制”。
學院開展的“學生活動項目導師制”主要是為加強學生教育管理與活動指導,密切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感情與交流,充分利用教職工個人知識與技藝特長開發1~2個學生教育管理與實踐活動項目每個活動項目吸納10~20名志趣相投的學生參與,共同組成一個學生活動小組,活動小組負責教師即為“導師”。
學生導師制活動項目主要有教育類、活動類、社會實踐類、專業實踐類以及課程學習興趣小組等類別,社會實踐類的志愿服務、義工、支教;專業實踐類的機器人組裝、機械電氣維修、家電維修、電腦、網絡維修與服務;課程學習興趣小組,如讀書會、英語角等。導師主要負責學生活動項目的開發、活動小組學員的招募與教育管理、活動的組織一展與指導、按要求開展活動,全程參與活動,對學生進行活動具體指導,確保實現活動目標,確保學生活動安全等。
學院“學生活動項目導師制”起始于2012年,學院根據每位教師專長開發學生活動項目,成立相關社團、協會,組建學生課外活動項目小組,輔導學生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有專業方面的,也有興趣愛好方面的,通過導師制引導,學生們深入社區、農村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效果,有效促進了人才培養,增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等,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有:
(1)導師活動實施過程缺乏連貫性。當前實施的學生活動項目導師制是以學期為單位開展活動,一般一個學期開展活動的有效時間在3個月左右,一學期的導師活動項目開展的活動次數在4~6次左右,通過活動開展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了一定的接觸,但還是顯得不夠,因學生之間的流動性比較大,這一點與傳統意義上的導師活動有較大區別,不管何種形式的導師制,導師活動的主要意義在于通過導師與學生之間比較密切與長時間的接觸,關注學生的學業、身心健康、個性發展等方面的指導等,所以,導師活動在時間上是需要有一定的連貫性與較長的時間為保障,有促于學生的成長與成才。
(2)內部管理不完善。學院學生活動導師項目的管理模式是每個學期初老師向學校申報,然后學生對全院的導師活動進行選報,每年導師活動啟動較遲,從申報與到真正開展活動實施上一般到了開學后第6周左右,在這個申報與選擇項目的過程中花去了不少的時間,如果能將導師活動的申報與項目提前,借鑒課程安排的做法將能節省很多時間。另外,導師活動的過程管理缺少規范,缺少質量控制,老師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導師制的活動中,學校投入了一定的精力與時間,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主要取決于學生的自覺性與導師活動的吸引力,如達不到以上兩點,導師活動的效果會打折扣。
(3)信息管理系統作用發揮有限。學生選擇導師活動的信息系統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體現在導師在個人信息系統中僅僅能看到學生姓名,在開展導師活動之前還需要首先找到學生,不少導師在找學生上就花了不少精力,若能通過信息化的建設,將校園內的信息建設系統連通,信息共享會起到很方便的作用,應該將學生導師活動開展的基礎信息工作納入信息化管理平臺,借助信息系統的作用促進導師活動的過程管理。
(4)導師活動的吸引力不強。學生參加導師活動的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有導師活動的項目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這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每一位老師發揮特長,在正常的教學之余,愿意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為開設一個高水平的導師課而做準備,愿意為增加與學生的接觸,關注學生個性等方面的成長而奉獻一些時間,如果老師沒有時間主觀上的積極性,只是完成任務,那么不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二是導師活動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教師認真對待每一次導師活動課。
(1)學生活動項目導師制納入學分管理。學院當前開展的學生活動項目以導師自身的管理為主,對學生缺少制度層面的約束,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較高,但也存在較強的隨意性,沒有比較嚴格的過程管理,開展活動的效果質量高低不一,也造成部分學生沒有全程按要求參加導師活動。為提升導師活動效果與質量,可將學生參與導師活動的情況納入德育管理分值中,或者對導師制學生活動項目給予一定的學分,從制度層面保障活動的有效開展。
(2)進一步加強導師活動的過程管理。當前,學院導師活動的開展主要以教師申報為主,管理主體責任主要在二級學院,在實施過程中缺少規范的過程管理,對執行與落實層面的檢查僅由基層檢查是達不到效果的,進一步加強過程管理是繼續推進導師制活動開展的必然要求,現在的評價方式主要檢查是否提交了活動資料,應更多關注導師活動的過程管理。
(3)增強導師活動的專業性,提高活動的吸引力。當前的導師活動學生參與積極,但導師活動的專業性有待提高,導師活動應從專業人才培養的角度來更系統深入的考慮導師制活動的開展,開設專業性強和專業教學密切相關的活動,在導師活動過程中關注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與提高,使學生與老師以專業為紐帶結為更深的共同體,使學生與老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更好的成長,使學生受到更多的專業教育與影響。
(4)加大導師活動的經費投入與支持。當前,導師活動的申報、開展以教師為主,部分專業性很強的導師活動若需要很好的開展還需要場地、設備、耗材、經費等方面的支持,應從人才培養的更高角度考慮導師活動的開展,在活動開展的經費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另外,對于教師在導師活動上的投入可以采用認可教師的工作量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學生活動項目導師制是對高職人才培養的一種探索,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但只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豐富、總結,以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為檢驗標準,將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導師制”將會在教育實踐與探索中逐步形成。
[1] 吳南中,張偉.高職導師制:困境與超越[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20):76-78.
[2] 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綜述[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20-22+40.
[3] 湯光華,許建平,李麗霞.在高職學院部分學生中實行導師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33(2):53-54.
[4] 張新科,王斌.專業導師制下高職院校人才核心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3):100-103.
[5] 楊潤賢,張新科,王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視野下高職院校“1+1+1專業導師制”實踐探索[J].職教論壇,201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