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妍,尹衍林,韓 睿,王 穎,黃 睿
(黑龍江工業學院 電氣與信息工程系,黑龍江 雞西 158100)
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提出,每一所高等院校都承擔著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促進各領域現代化智能化高速發展的重大任務。黑龍江省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為地方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經濟結構在調整、產業升級在加快、畢業生就業難和質量低等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尤其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地方本科院校對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基于此,找準轉型發展的著力點、突破口,使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地方高校真正為增強老工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而服務。
國外:瑞士、英國、德國等國家對本世紀的金融危機應對自如,得益于合理的高等教育結構和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
瑞士高等教育包括綜合型大學和應用技術型大學兩大類。綜合型大學以培養基礎理論研究人才和科學研究人才為主,而應用技術型大學側重于培養應用開發和技術方面的人才。英國于1966年引入應用技術高等教育,形成雙元結構的教育體系。德國在1976年通過《德國高等教育法》正式確立應用技術型大學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經過40多年的發展,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數量在德國已占據半壁江山。
應用技術型大學所提供的技術服務和人才資源對歐洲實體經濟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應用技術型大學在歐洲發達國家得到高度的重視和認可,成為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結構上,形成了綜合型大學和應用技術型大學的雙元結構;在層次上,應用技術型大學被賦予學士、碩士甚至是更高學位的授予權;在管理上,采取了靈活的現代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不僅滿足了學生個體需求,而且更好地適應了現代社會的發展。
國內:伴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從數量、層次、結構上都需要高層次的應用技術型人才,而國內作為高層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依舊停留在高職專科水平,遠遠無法滿足工業化加速中的市場需求;同時,我國高等教育同質化現象普遍,使得高校畢業生剛畢業就失業。因此,調整高等教育的體系結構,推動高等教育發展多樣化是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
黑龍江省內:高職高專院校和研究型大學的定位十分明確,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作為中間層,常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而黑龍江東方學院伴隨著20多年的辦學歷史,初步形成了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給黑龍江省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院校轉型發展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學習借鑒經驗。
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地方本科院校有的把辦學定位于研究教學型或者教學研究型大學,培養創新型拔尖人才,定位趨同,而學校發展困難重重,前景不明;有的院校雖然定位明確,并且有強烈的轉型愿望,但是未找到突破口,一直處于探索階段,亟須得到相關的指導與支持。
從歐洲發達國家應用技術型大學發展規模及地位可以看出,傳統的學術研究型大學已經不再占有絕對優勢,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而應用技術型大學是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產物,立足現代職業教育,直接服務于地方經濟,是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于一體的新型教育類型。
應用技術型大學是地方本科院校為地方經濟服務,而且專業設置也要為地方主導產業服務,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行業需求相吻合,人才培養質量與工作崗位學期一致,著重突出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的區域性和地方性。
(1)缺少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要求教師不但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各個高校的理論教師不少,大部分都是從高校畢業就到高校工作,可以說剛剛跨出校門又跨進校門,沒有企業實踐的經歷;若聘任企業中的技術骨干為高校的實訓教師,需要有完善的培訓過程,并且無法確定教學效果。
(2)校企合作不深入。地方本科院校都在提倡校企合作,但僅僅停留在表面階段,沒有實質性的合作項目,企業沒有真正完整地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制定過程中,同時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能完全滿足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沒有形成從企業——高校——社會的良好互動機制。
(3)專業設置無特色。地方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受原有辦學基礎條件如師資力量、課程資源、硬件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在理論上明確了應用型教育的任務,卻仍然沿用以往的人才培養方式。專業設置趨同學術研究型高校,缺少學校特色、地方特色和行業特色,降低了地方本科院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的作用,同時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嚴重,學生理論功底不深,實踐技能不足,高不成低不就,與學術研究型人才和應用技能型人才都存在差距,就業困難。
(4)缺乏創新管理機制。地方本科院校通常采用以市級財政供養為主,省與市共同管理的管理模式。處于雙重管理但在某些方面又管理不到位,導致學校無法完全從學科發展的角度制定出創新管理制度和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嚴重影響了教師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在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已經發展成熟的德國雙師型隊伍建設的成功經驗,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政策和經費支持。地方高校可以建立雙師型教師培訓機制:定期聘請各個企業的知名高級工程師對教師進行實踐技能培訓;積極鼓勵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利用空余時間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加大力度引入國外的雙師型人才;多給教師去國內外其他應用型高校交流學習的機會;吸引企業中能夠勝任教學任務的技術骨干來學校兼職,將企業技術、文化、精神帶給學生。
(2)發揮校企合作的作用。地方高等院校首先要深化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利用擁有的得天獨厚的高級人才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理論支持,爭取校企共建科研項目,相互協作共同成長,并且將企業引入到人才培養建設中,將崗位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為學生深入了解社會需求,進入企業實習,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提供有效保障,同時企業也可將地方高等院校作為培養自身所需人才的后花園,為企業解決高級人才難招的問題。校企合作的有效發展,能夠實現企業和高校互惠共贏的局面,更好地為當地經濟服務。
(3)發展特色專業。地方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要本著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原則,充分進行市場調研,敏銳洞悉本區域新興產業,根據區域產業發展特色結合自身高校優勢,創建特色專業,帶動專業群建設。堅決摒棄高職高專和傳統學術研究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根本上按照應用技術型大學的定位、指導思想、培養目標、教學模式和管理體制進行轉型,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高層次人才的建設。
(4)激發創新型管理機制。政府各個職能部門要明確監督職能并發揮好服務意識,也就是說政府各個職能部門不僅要行使管理權力、監督權力和評估職責等,還要正確引導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并且盡其所能地幫助地方本科院校,例如優質的教育資源、教育經費等等。
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去行政化的意識,建立校院或者校系兩級管理體制,充分將權利下發到二級管理單位,激發二級管理單位的積極性,實現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調動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共同為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 劉顏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對策研究——以遼寧省為例[D].遼寧:東北財經大學,2016.
[2] 劉峰.基于工作過程模式的軟件技術專業課程群開發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7):28-29.
[3] 劉峰.以計算思維為導向的計算機語言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雞西大學學報,2016,16(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