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喆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1)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復合型的專業,涵蓋了美學、設計學、心理學、市場營銷學、工程學等一系列學科,同時,它有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設計出好作品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和收益,為社會很多行業如廣告、室內裝潢、園林、電子商務、服飾皮具所需要。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能否源源不斷地為這些行業輸送有用的應用型人才、提升辦學聲譽和社會影響、樹立辦學特色、強化人才培養效果,實踐教學的開展情況是一個決定性因素。
(1)人才培養方案缺乏特色。當前很多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要么脫胎于中職技校,要么簡單模仿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因循守舊,體現出強烈的學科型色彩,理論課程占比較大,實踐課程被忽視,而且缺乏與當地產業的緊密結合,基本上都是泛泛而談。總的來說,就是不能體現出高職特色和服務于地方產業特色。
(2)教學管理模式過于呆板。藝術設計作為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專業,與其他很多專業是不一樣的。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教學管理時不能靈活調整,沿襲那種傳統的以全學期課堂講授為主的模式和要求進行管理和考核,學—做分段式、工—學交替式、教—練翻轉式的教學不被認可和鼓勵,專業實際教學需求和學校統一安排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矛盾。
(3)教學內容缺乏市場觀念。一般而言,很多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內容的安排都是以設計者為出發點,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偏好,甚至是直接將教師自己的偏好代入到學生的腦海里,以此為出發點設計作品,這其中就忽視了對于市場的觀察和需求的調查,所以學生就設計不出真正受到市場歡迎和滿足市場需求的作品。
(4)實踐教學條件非常有限。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離不開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然而,很多高職院校由于理念、能力、資金和重視程度等問題,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進度緩慢,成效不夠顯著,學生的實踐學習沒有完備的場地和支持保障條件,實踐教學無法順利開展。
(1)建設完善的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對于藝術設計而言,“創新”是永恒的要求。很多設計公司由于創新力量的不足,急需從外界吸收新鮮血液。而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對很多設計項目有著標新立異的想法和構思。因此,企業和高職院校的聯姻,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強的競爭力和人力資源,使企業發展增添了更多的籌碼。高職院校可以基于這一點,與企業一起共建完善的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具體有以下兩種方式可供選擇:①與大型企業聯合建立設計中心。與大型企業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其雄厚的資金、龐大的業務量和完善的管理體系,建立起專門服務于該企業的設計中心,然后引入到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當中扮演重要角色,為學生的實訓提供穩定和規范的平臺;于學院自建設計中心,再吸引中小型企業合作。中小型企業資金有限,且更注重短期利潤。高職院校可以投入部分資金在校內建立設計中心,再通過引入一些項目和接受中小企業委托來使中心持續運營,通過成功案例的積累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專業的產業化發展,為學生在校內就提供接觸行業和投身市場的機會。
(2)建立導師負責工作室。導師負責工作室是一種非常新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雖然在美歐等國流行已久,但國內引入該模式的學校寥寥無幾。這種模式的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非常符合高職教育的理念。具體來說,就是每個導師成立一個工作室,在學生學完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之后,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的發展方向吸納數量不等的學生加入到工作室當中,以“傳、幫、帶”的方式,讓學生在工作室當中不斷完成導師在社會上接受并安排下來的各項業務,在導師的言傳身教下,實現學生向職業人的順利轉化。
(3)著力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作為將來要成為藝術設計工作者的學生來說,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是重中之重。因此,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要著力塑造學生的創新人格。這個創新人格內涵,一是有發現美的眼光,二是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流行的敏感性,三是有取長補短、推陳出新的能力。
所以,高職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要進行全面修改,大刀闊斧的改革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要以創新方式,提出專門適合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落實實踐教學的內涵。比如,縮減理論課程,增大實踐課程比例,全面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法、項目任務教學法,實施多學期分段式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模塊。同時,要根據市場流行趨勢和技術革新來實時調整教學內容,鼓勵學生產生自己的思想、風格和技術,以此塑造學生創新人格,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