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美,郭 靜,崔 娜
(河北省易縣氣象局,河北 易縣 074200)
易縣氣象部門通過開展精準扶貧,“直通式”氣象為農服務,以科研或技術開發帶動氣象服務實現專業化和指標化,為牛崗鄉蘋果園區提出影響果樹生長和產量重要氣象要素指標和開展精細化預警技術研究。
易縣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區,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雨熱同期,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降水集中于7~8月,平均無霜期186天,山區無霜期160天,由于自然地勢存在較大差異,形成不同氣候類型,為多樣化農業生產提供了自然條件。
易縣是燕山-太行山連片貧困區,牛崗鄉地處易縣西部深山區,山場面積10萬多畝,耕地面積4755畝,各類荒灘地、坡角次地等1萬多畝。2016年臺底村農民專業合作社“三優”蘋果示范園區內共栽植蘋果600畝4萬棵,駱駝峪村建百畝精品蘋果科技示范園1個,按2000畝規模全部進入盛果期年收入4200萬元,扣除成本,戶均每年可增收2萬元以上。可能發生階段性干旱。大部分蘋果種植區采取滴灌,干旱氣象服務以土壤墑情監測預報為主,預報干旱趨勢,果農可采取加強灌溉措施。
伴隨氣候變暖,年均高溫天數有增加趨勢。夏季高溫加劇果樹呼吸,喪失水分,有時直接造成果樹和蘋果“日灼”傷害。提前發布高溫預警、預報信息,是高溫災害防御重點,果農適時向果園灌水,向樹冠噴水防止“日灼”,這是防御高溫災害主要方式。
夏季連陰雨,結合氣象預報,及時清除雜草,疏松土壤,開溝清除地面積水,保持根系呼吸暢通,發現病害及時防治。秋季持續陰雨寡照天氣不利于果實著色和內在品質提高,可通過降低果園土壤和空氣濕度改善光、熱條件,調節果園小氣候,緩解陰雨低溫危害。
冰雹會造成果樹樹體和果實機械損傷,影響光合作用和養分積累,幼果期影響外觀和品質,成熟期可打落果實,造成樹勢衰弱及病害。防御冰雹主要依賴人工防雹、消雹技術,通過易縣人民政府和氣象局、牛崗鄉共同努力,建設人工防雹增雨人影作業點一個,加強冰雹監測,發現冰雹云形成時及時作業,提高蘋果區防雹、消雹效果,所以冰雹氣象服務貢獻率最高,氣象效益也最大。
蘋果花蕾期、開花期、坐果及幼果期若遇低溫凍害,會給果樹幼嫩組織帶來致死傷害,凍死花蕊,影響開花授粉和坐果,低溫時間越長越嚴重,-2.5~-4.0℃ 為蘋果花過冷卻點,也是受凍臨界溫度。
易縣“十年九旱”,常年發生冬春連旱,即使夏季仍有
(1)自動監測實時數據,積極數據資料,用于服務用數據分析。園區建設太陽輻射強度、溫度、濕度、風向風速、土壤墑情、二氧化碳濃度、PM2.5監測系統,實現要素時間監測,積累數據,為短時臨近預警提供數據依據。
(2)建設預警預報信息收發渠道。園區建立氣象信息服務站,農戶安裝好天氣APP,并能接收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定期開展氣象科普培訓,提高果農對氣象信息應用能力和防災減災意識。
(3)開展物候觀測。園內栽種不同生產期果樹,開展物候觀測。熟悉該品種果樹生長周期、特點,為氣象服務針對性、有效性提供參考,依據物候觀測資料編制牛崗鄉蘋果產業周年氣象服務方案。
(4)建立災害評估機制。結合實時氣象資料對示范區關鍵性、災害性天氣氣象服務效果、效益評估。
(5)加強人影作業點管理。在園區建設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加強對作業炮手培訓,抓住有利天氣適時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應對“十年九旱”氣候。針對短時強對流天氣及時開展人工防雹作業,實現保護區內不出現雹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