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
(山西省太原市氣象局,山西 太原 030000)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地形復雜多樣,海拔高度差異較大,形成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太原市年平均雷暴日數36.5d,屬多雷活動區。對太原市雷暴特點分析,在減少雷電造成災害損失同時,還能為雷電監測預警等工作開展提供依據。
采用1976-2010年太原市氣象局觀測到的雷暴資料。雷暴日是表征某一地區雷電活動頻繁程度。文章使用氣候傾向率法對太原市雷暴年際、月、季和日變化特征分析。
太原市1976-2010年逐年雷暴日數變化趨勢不明顯,同多年平均值曲線基本保持重合。共出現雷暴日數1276d,年平均雷暴日36.5d,屬雷電多發區。結合太原市各年雷暴日數變化,1976-1981年屬少雷期,1982年雷暴日明顯增加;1990-2000年雷暴日數接近平均值,到2002年后明顯增加,進入2009年明顯減少。太原市雷暴日數大都是在平均值上下波動,異常年份相對較少。
分析太原市1976-2010年逐月雷暴日數分布,各月雷暴日數不均勻,月變化曲線呈單峰型分布,峰值在7月。10月到次年4月雷暴天氣很少出現,占全年雷暴日數的5.5%;5-9月雷暴天氣出現頻率開始逐年增加,尤其6-8月最頻繁,占74.5%。太原市雷暴天氣從3月后逐月增加,7月達最大,后逐月減少。冬季幾乎無雷暴,春、夏、秋季雷暴日數分別是全年雷暴日數的12%、74.5%、13.5%。
太原市雷暴天氣在各時段均有可能出現,日變化特征明顯。結合太原市1976-2010年近35年逐日雷暴觀測資料統計分析,不同雷暴日變化有明顯差異,從08時開始雷暴日數開始逐漸增加,到12時后增加明顯,尤其16時雷暴頻率達最大,隨后逐漸減少。一天中雷暴天氣集中在13-19時,將近是全天雷暴頻數83%。
太原市氣象局應加強防雷減災科學知識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防雷減災意識,科學防雷、避雷。利用不同形式和活動在社會中加強防雷科學知識宣傳力度,加大學校和農村防雷知識宣傳,當地政府部門做好防雷宣傳保駕護航,氣象部門可借助報紙、廣播、網絡、電視、手機短信等對防雷減災知識宣傳,將專題和講座形式結合,做好全民防雷減災科學知識宣傳和普及。
一是要結合太原市雷暴特點、災害發生、產業和行業分布等,同當地政府部門共同制定太原市防雷減災方案,推動全市防雷監測網建設;二是加強同城建、安監、國土、農業等部門溝通協作,共同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全市防雷安全隱患整改、檢測機構服務、被檢單位履行法定義務情況等檢查。三是做好太原市雷電災害調查工作,做好全市易燃易爆、化工等危險場所、重點工程、人員密集場所等雷擊風險評估,降低雷電危害。
當前,大部分從事防雷科技服務工作人員都不是防雷專業畢業的,應不定期組織集體式業務學習,對各種防雷技術規范、技術規定等有步驟、有計劃學習,并定期對檢測人員考核,鞏固每位檢測人員學習成果。
農民在勞作活動區域內易遭受雷擊出現傷亡事故。應結合太原市農村地區歷史雷擊事故案例和勞作區地理位置、氣流方向,將避雷針等安裝在適當位置處,確保農村勞作區內安全。
防雷減災與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相關部門應始終將社會安全和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通過加強防雷知識宣傳、切實采取措施,消除防雷安全隱患、加快防雷技術服務隊伍建設等不斷增強防雷減災效果,將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