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喆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1)
我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化為中高速發展的轉型時期,產業發展的信息化、科技化和資源集約化水平不斷提高。藝術設計作為中國一個發展前景廣闊,市場潛量巨大的行業,也在不斷受到互聯網的影響,開辟出一個全新的行業發展業態。在這樣的形勢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應該進一步融入互聯網+的思維,通過創新和創造,形成一個更迎合市場人才培養需求的全新模式。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為了迎合市場行業發展的需求,紛紛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門新興的朝陽行業,藝術設計有著非常廣闊并且還在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而市場對于實用型和前沿型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旺盛。但與此格格不入的是,大部分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由于脫胎于本科專業,仍然具有濃厚的學科色彩,其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因循守舊,與企業要求還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尤其是人才培養忽視了互聯網浪潮的影響,沒有將互聯網+的思維融入其中,導致學生普遍缺乏互聯網的理念和應用能力,限制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就業依仗,對其將來順利走上工作崗位,融入社會行業相當不利,因此,將“互聯網+”思維融入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勢在必行。
新時代的中國,新科技、新事物、新模式層出不窮,更重要的是,信息時代帶來了網絡化、智能化、云科技、大數據等多元理念和特征,使得人們的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就要求生活在其中的人必須要具有更為開放的互聯網+思維。而我們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也要主動迎合這一思潮,將自己的人才培養理念與互聯網+靠攏。當前我們的很多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者由于思維僵化、理念固執以及得過且過的情緒,仍然抱殘守缺,因循守舊,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也不愿意學習互聯網+,更談不上將互聯網+思維與人才培養以及課程教學深度融合。他們的教學內容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藝術設計模式和工具,他們的教學方法也非常單一,以講授型教學為主,對于新的教學方法淺嘗輒止甚至是棄如敝履,對于專業的互聯網+教學改革抱著抵觸情緒,不愿參與和配合,對專業建設和改革產生了很大的阻礙。
互聯網+思維下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該體現為將人才培養的空間從線下拓展到線上。具體來說,就是要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資源和流程呈現在網絡平臺上,構建專業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庫和MOOC空間。教師應該根據行業發展的新態勢和新要求,更新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素材以及教學項目任務,將這些資源上傳到專門的網絡教學空間當中,供學生瀏覽和查閱,并在教師的引導和輔助下,進行在線學習。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藝術設計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過去陳舊的學科型課程體系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必須要進行改良。因此,專業帶頭人和教研室主任應該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做法,并通過廣泛的專業調研與論證,不斷開發更為有用的專業理論課程、實訓操作課程、理實一體課程、校外實習課程、專業拓展課程等。在教學方法方面必須要運用多種新型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研討教學、項目任務驅動教學等,所有的這些課程以及教學方法,都要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其他課程資源平臺,甚至是QQ、微信群、微博等互聯網工具展現和應用。
另外,在線上結合線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可以在專業理論上和技術上進行輔導,還可以隨時為學生的就業創業、職業生涯規劃甚至是生活情感等方面進行交流和建議,更好地履行教學育人的教師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