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李平
古往今來,擔當價值千金,擔當任重千鈞。擔當,關系到個人、家庭、單位、國家,也涉及到民族和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外交等方方面面,存在于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歷程當中。擔當的內容非常廣泛,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大至國家、民族,小到行業、單位,需要把握并解決的問題普遍存在,時代對擔當的呼喚綿長而深切。人生需要擔當,有擔當的人生才能盡顯大氣與豪邁;家庭需要擔當,有擔當的家庭才能擁有和諧與融洽;單位需要擔當,有擔當方能成就“經世之事業”;社會需要有擔當的脊梁,有擔當方能謀取天下的福祉。擔當不僅是修身齊家的需要,更是治國平天下的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上,習近平總書記一共九次提到“擔當”一詞,可見,“擔當”成了總書記反復推崇并身體力行的一種領導行為。他反復強調“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擔當,敢于堅持原則”,“要有擔當意識,遇事不推諉、不退避、不說謊,向組織說真話道實情,勇于承擔責任”。早在2010年,作為當時的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同志就說過:“看一個領導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沒有責任感,有沒有擔當精神。”他說:“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他多次強調:擔當就是責任,好干部必須有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幟鮮明,敢于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作善成。“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為了黨和人民事業,我們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當,做我們時代的勁草和真金。
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我們每個黨員必須認真思考為何敢于擔當、為誰敢于擔當、為什么不敢擔當、如何善于擔當、怎樣為擔當者擔當等問題。當前,我國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進偉大的事業,必然是一個攻堅克難的過程,尤其需要我們每個黨員有直面矛盾的能力,有敢于擔當的精神。
一、擔當源于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縱觀歷史,擔當精神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肥沃土壤。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古圣先賢的經典名言和壯麗篇章,生動地詮注了中華民族擔當精神的深刻內蘊,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樹起了行為標桿。
中國共產黨人吸收了民族優良傳統的精華,繼承延續了擔當精神的因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揚光大。中國共產黨把中華民族的擔當精神上升到新的境界,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里,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二、擔當是檢驗黨員是否合格的標準
能否擔當,往往取決于一個人的知識儲備、理想信念、道德修養、價值追求等情況,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鮮明反映,也是一個人品格、素質、責任的綜合體現。因此,勇于擔當,爭做新時代盡責有為的好黨員。
黎馬嫩詩人紀伯倫曾說:“信仰是心靈的綠洲。”習近平總書記更將共產黨人的信仰,形象地稱為“總開關”,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時刻堅守信念,解決好“總開關”問題,出軌越界、跑冒滴漏的事才會得以避免,在各種誘惑、挑戰面前才能保持“金剛不壞之身”。
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提出了“20字好干部要求”: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勤政廉潔,描繪了“好干部”的生動形象,賦予了“好干部”新的時代內涵。作為黨員干部,能不能擔當、敢不敢擔當、善不善于擔當,是黨對我們人格和能力的檢驗。
當今社會,各種價值觀念、利益取向、生活方式相互滲透、相互激蕩,令人目不暇接。在這種紛繁復雜的環境中,我們黨員要始終保持堅定的信仰,做到心明眼亮,顯得至關重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才能做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縛、不為欲所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擔當是人民的期望
古人云:“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之勤。”對于我們各級黨員干部來說,擔當是職責所系、使命所在。黨員干部,不管職務高低,都要肩挑更重的擔子、背負更多的責任,所作所為都要對得起組織的重托、崗位的職責、群眾的期盼、自己的良心。現實生活中,有的怕得罪人,做老好人,不愿擔當;有的膽小畏難,遇事避難,縮手縮腳,不敢擔當。凡此種種,都與我們倡導的擔當精神格格不入。無論是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還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都需要培養一大批敢作為、敢擔當、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的優秀黨員。
立足中國、著眼世界是習近平談擔當精神的一個特點。在他看來,擔當精神不只是為了“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斗”,更是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擔當是人民的期望,“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擔當精神給人民以信心,給世界以希望。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擔當精神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重和愛戴,中國政府做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精神贏得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理解和支持。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一再強調擔當精神,是因為只有做到擔當,才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
我們黨的事業需要敢于擔當的干部,人民群眾呼喚敢于擔當的干部。如果全黨同志人人盡職盡責,人人爭作貢獻,人人為黨分憂,那么,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戰勝,再大的奇跡我們也能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夢想成真。
同志們!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我們要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選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以黨的堅強領導和頑強奮斗,激勵全體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