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麗??
摘要:信息技術是時代的產物,推動教學改革,實現有效教學。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成為了一種必然,這是教育技術的變革,也是課堂教學的變革,對語文教師的影響是深遠的。在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讓學生的學習充滿激情,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文章通過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的研究,以期為二者實現有效融合提供有益思路。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融合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與工具,它的應用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特征之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是將信息技術既作為意識,又作為內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學科教學之中,以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高效率、高質量地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師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網絡資源融合到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一、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必要性
在數字化大時代背景下,實現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是與國際教育實現同步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語文教學中融入現代科技成分,旨在建立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和諧統一關系,即以語文教學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和工具,信息技術是為語文教學而服務的。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與綜合性,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融合。
二、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模式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建立支持鏈接的學習共同體,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1. 演示型閱讀教學模式
具體說是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來輔助課堂教學,改善教師的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老師在講解內容時加入畫面、音響、視頻等輔助資料,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能力。在演示型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演示的工具,教師用來輔助課堂教學,創設語文教學情境。
2.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模式
具體說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教材為藍本,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綜合多種媒體資源,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自主合作探究”不僅是教學模式,更應成為一種教學思想貫穿在語文課堂教學之中。網絡資源極其豐富,利用網絡學生可以相對獨立地獲取知識,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利用網絡加強了學生相互間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網絡教師可以監控學習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有效地融合了集體教學與個別化教學。
3. 主題性研讀模式
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主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大量信息的傳遞,網絡提供的閱讀信息具有靈活性和趣味性,還可以通過網絡論壇進行心得的交流與溝通。學習主題是連接學生閱讀文本與現實生活的紐帶,學生主動閱讀文本進行自我意義建構,在體驗中實現自我精神的成長。在每節語文課結束后,教師都可以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總結寫進網絡課堂上,并為學生設計一個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專題,讓學生圍繞這個專題進行討論。
三、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意義
1. 信息技術有助于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具有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特點,能多角度、多側面地來展現教學內容。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輕而易舉讓學生“置身”于各種場景中,身臨其境,感受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場景。例如《岳陽樓記》的學習,在教學開始伴隨著舒緩的音樂展示文中描繪的圖景,即洞庭湖雄偉景象;風雨交加的凄涼景象;春和景明的明媚景象。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跨越時空的界限,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岳陽樓的自然美景。同時配以有感情的朗讀加快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賦予了語文教學課堂生命力。
2. 信息技術有助于養成自主探究,促進個性發展。
依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例如《看云識天氣》教學,教師可以提出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網絡查找云彩與天氣之間的變化信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查找相關的信息,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技術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得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有助于學生探索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養成。
3. 信息技術有助于創設開放課堂,提升綜合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強大的搜索功能,由一個點延伸出去,向四面輻射,進而收集到更多的信息,從而為實現開放式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圖文聲像處理功能,擴大信息的輸出量,讓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信息,這正是開放式教學的核心所在。涉獵的知識面廣了,對事物的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素養也就相應的提高了。另外,還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社會采訪,環境考察,共同協作并調動網絡資源完成任務。比如在綜合實踐活動“說不盡的橋”,可以讓學生組成興趣小組,到本地的一些橋梁去實地考察,再結合網絡搜尋,探尋這些橋梁的建造年代、功能、結構等,建立橋梁檔案,較全面地了解有關橋梁方面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家鄉建筑物的了解,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懷,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多種教學模式,促進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發展,全面落實新課程教學理念,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朱鳳陽.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思考[J].考試周刊,2016,(28):29.
[2]曹麗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妙用現代信息技術[J].學周刊,2016,(9):217.
[3]謝守成.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EB/OL].教育網.
作者簡介:
張振麗,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將口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