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惠峰??
摘要:如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實效性?一是注重滲透德育,提高學習信息技術的自覺性;二是精心創設情境,提高學習信息技術的趣味性;三是創新評價,提高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實效性;探究
在小學教育現代化進程不斷加速的背景下,小學的信息技術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但由于課時設置限制等因素,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果不盡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的提高。對此,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究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 滲透德育,提高學習信息技術的自覺性
我在實踐中體會到,要實實在在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鍵是對學生加強針對性的德育滲透,著力幫助學生轉變觀念,從輕視計算機學科轉變到高度重視這門學科,認識到計算機學科能夠支持終身學習,能夠為進一步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礎。我在學校師徒結對工作中帶了一位徒弟老師,他起先片面強調在信息技術課堂著重操作技能培養而忽視了德育滲透,導致課堂教學中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的學生在計算機課堂的學習習慣很差,而且還缺少責任意識。這位年輕老師對機房上課的組織管理很煩惱,不但課前維護難度大,而且上課時學生只顧自己玩游戲,對老師的教學內容反而不能真正落實。后來我與徒弟老師討論了對策,決定加強德育滲透,首先教育學生:“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于是,慢慢就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計算機的維護率不斷優化,有效節約了課前維護和課堂組織管理的用時,還增加了學生的操作練習時間,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我還和徒弟老師一起用寓教于樂的方式狠抓對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一方面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不斷提高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
二、 創設情境,提高學習信息技術的趣味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很多老師都說培養學生的興趣最重要。因為有了興趣孩子就會積極主動投入學習,孩子的學習潛能就會被激發出來。只要注重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尤其是在教學引入環節設計符合本課教學內容的教學情景。首先,最有效的是模擬真實的生活情境。有一次,我在《多媒體作品的制作》的備課時想到,能不能利用學校運動會的契機,利用大家在校運會上用數碼相機拍下的比賽影像作為教學素材,制作一個Flash的范例,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呢?這個創意果然十分有效,同學們在屏幕上看到的了自己的身影,一下子都激動起來,我就趁熱打鐵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要求孩子們挑選自己在校運會上的照片制作Flash作品,教學效果十分滿意。其次是創設具有藝術美感的情境。對于生活來說,美是到處存在的,關鍵是我們要讓學生具備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無論是用圖畫或者音樂的美感,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推動學生積極思維。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自覺創造機會,讓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就能夠以美啟真,以美導善,提高教學效率。此外,還可以注重創設故事情境和游戲情境。一是故事情境能貼近孩子原有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能誘導學生在故事充當“角色”,觸發真實的情感體驗,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在教學《剪貼圖形》時,我就用課件設計了“蜜蜂采蜜”的故事情境,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在師生共同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完成了復制、旋轉和翻轉等功能的技能教學。二是游戲情境能有效解決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較短的難點。在游戲情境中教學,能讓學生在游戲中輕松延長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的效果。
三、 創新評價,提高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
創新評價手段,一定要服務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新課改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必須堅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經驗和知識基礎,堅持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信息素養,還不能忽視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創新信息技術課堂的評價機制呢?首先,要摒棄傳統教學評價的淘汰機制,注重采取鼓勵為主的評價方式。然而,在實踐中往往會陷入“嚴師出高徒”的誤區。記得我在學校師徒結對工作中輔導的一位徒弟老師,就片面強調“嚴師出高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直是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情緒,經常對學生要求過于嚴格,發現學生的細微不足就嚴厲批評。他對我說,自己對學生的優點不敢表揚,是怕學生驕傲自滿,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結果,這位徒弟老師在教學中遇到了極大困難。于是,我反復跟他談心,逐漸扭轉了他的評價理念。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高速變化期,各方面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我們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積極運用賞識評價,就能幫助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所以,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的鼓勵是必須的,尤其不可以粗暴打斷學生的發言,要堅持耐心聽完,及時給出公正的評價。其次,要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堅持讓學生參與評價。在實踐中,我逐步摸索了兩種學生參與評價的辦法:一種是讓學生總結,至少總結出一條優點和一條缺點。我曾經把這種自我評價方式戲稱為“1+1”評價法,同時還讓學生針對自己找出來的缺點擬定改進措施,隔一段時間重新評價。有一次我在和學生個別談心時了解到,學生很喜歡這種自主評價的方式。因為這種評級可以讓學生不緊張,能夠較好地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第二種方法是組織學生互動評價。舉例來說,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各組學生合作完成任務。接下來,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讓其他組在討論的基礎上派出代表對作品進行點評,大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一般來說,這兩種學生為主體的評價都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第三,拓展評價手段。考試和測評是傳統的手段,學生很難掌握主動權。對此,我從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出發,嘗試使用學生學習表現檔案袋,專門記錄學生自己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表現,讓學生直接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這樣,就能逐步做到評價方式多樣化、多元化,使教學評價更加公正、合理。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要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鍵還必須精講多練。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只能在活動過程中建構、獲得。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應盡量做到精講多練,老師少講、精講,學生多練、苦練、巧練。在“精講”上花功夫,才能切實幫助學生不斷提高信息素養,促進學生核心發展能力的提高。
作者簡介:孔惠峰,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