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晶+張紅洋??
摘要: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是課堂主要的教學活動方式,要研究課堂教學就要著眼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行為。本文選取專家型教師的課堂錄像作為研究對象,對弗蘭德斯互動系統的編碼進行改進,從課堂行為結構、教師傾向特征、課堂情感氣氛、媒體技術、實驗操作五個維度對師生的互動行為進行定量分析,為新手教師指出發展方向。
關鍵詞:專家型教師;課堂教學互動;行為特征分析
物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跨越許多自然學科領域,對提高人們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建模能力、計算能力等大有益處,因此物理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發展也受到了教育界廣泛的重視。皮連生認為,在教學領域當中,專家型教師更具豐富和組織化的專門知識,能高效解決教學中的多種問題,更具有職業洞察力和創造力。國內外研究者通過對專家型與新手型教師的研究,發現相比于新手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有預見性。因此以專家型教師的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采用量化的方式對其課堂互動過程進行分析,可以深入發掘專家型教師的教學優勢,為新手型物理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指導,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
一、 研究過程
1. 研究對象
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是中國物理學會在中學物理教育教學方面的一項全國性重要教學交流活動,參賽教師都是各省的優秀青年教師。本研究選取第十一屆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高中組H老師的“電阻定律”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H老師來自陜西省西安市某重點中學,從教二十余年;教學對象為成都市某重點中學高二年級學生。H在此作為專家型教師,其研究結果對新手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2. 研究方法
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簡稱FIAS)是美國學者弗蘭德斯(Ned Flanders)通過現場研究(field study)的方法提出的一種結構性的、定量的課堂言語行為分析技術,至今仍是西方教育界分析評價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教育研究的一種較為理想的工具。弗蘭德斯對課堂師生言語的分類幾乎包括了師生所有的語言行為,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沉默和混亂該分類當中,有可能存在課堂分組實驗或者教師板書等情況,如果都籠統地以沉默或混亂來進行編碼,就無法區分當時的具體情景,在分析教師的教學能力時就會產生偏差,因此在本文中對弗蘭德斯的編碼系統進行改進,將原來的沉默或混亂一欄重新分類,含括實驗過程、媒體技術以及沉寂三個方面,希望可以通過更加詳細的分類來區分課堂的具體情境。
3. 課堂中師生互動行為編碼及結果
按照編碼系統賦予的意義將課堂中的每一項行為用編碼進行歸類統計。在進行課堂觀察的過程中,每3秒記錄一次編碼,則一節正常課堂(40分鐘)大概要記錄800~1000個編碼,將這些編碼前后連接起來,就按照時間順序構成了整節課堂的教學活動。
在統計編碼過程中,先將該序列展為序列對,例如:3、5、5、5、6、6、10、4……則將這些編碼表現為序列對:3-5、5-5、5-5、5-6、6-6、6-10、10-4……再將相同的序列對進行統計,將統計出來的次數記在統計表相應的表格中,例如3-5出現5次,則在第三行與第五列相交的單元格中記錄5。以此類推,最后得到遷移矩陣。
二、 課堂師生互動行為分析
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設計應當考慮教學結構、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活動形式等多個要素。因此,為進一步分析專家型教師的教學優勢,下面將從課堂教學行為結構、教師傾向特征、課堂情感氣氛、媒體技術和實驗操作五個維度對該案例進行分析。
1. 課堂教學行為結構
圖1是根據林康立對課堂行為動態曲線的分析方法所繪制,林康立認為曲線的對稱性反映課堂利用率的高低,曲線分布中交叉代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圖1中曲線的對稱性好,說明該節課堂的利用率高,無效的課堂行為出現次數較少;教師的比率曲線高峰與學生的曲線高峰依次交替,則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良好,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學生的反應。
2. 教師傾向特征
根據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的分析方法可得,教師的語言分為直接和間接兩類,這兩類語言的使用頻次代表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傾向于哪種風格。在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的遷移矩陣中,間接影響為1-4列,直接影響為5-7列。表2中數據顯示,教師對學生的間接影響與直接影響的比率小于1,說明教師更傾向于對學生做出直接控制,這也是教齡長的教師所具有的共同特點。
遷移矩陣中1-3列更注重于鼓勵、贊揚、肯定,為積極強化;6-7列側重于指令、批評,為消極強化。在表3中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強化與消極強化的比率小于1,說明在這節課中,H教師的消極強化占了主導地位。例如,在課堂總結的過程中,教師點名請同學回答這節課學到了什么東西,在學生積極回答的過程中,教師突然打斷要求學生簡潔一點,存在下課鈴響起的緣故,但這對于學生以后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有所打擊,不值得提倡。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用到指令性的語言,若這種語言過多就會顯示出教師的強勢,增加師生間的距離,不利于教學的展開。
3. 課堂情感氣氛
在分析矩陣當中,1-3行至1-3列的交叉區域稱之為“積極整合區域”,若該區域的數據分布比較密集,則課堂的氣氛就比較融洽;7-8行與6-7列的交叉區域稱之為“缺陷區域”,若該區域分布的數值較大,則說明課堂上師生感情之間出現隔閡。
綜合表4中的數據可以得到,在H教師的“歐姆定律”課堂中,積極整合區域次數較大,缺陷區域次數較少,教學氣氛明顯比較活躍,教師在指導學生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說道“這是你的舞臺,由你充分展示”,在鼓勵學生上臺時說道“這是一盞智慧之燈,需要有智慧的人來點亮”,在學生回答以后又經常說“好”、“很好”、“謝謝”,這些言語充分展現了H教師的高情商,以及在對待學生時平等、尊重的態度。endprint
4. 媒體技術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教育技術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學中運用該技術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它的使用解放了教師傳統板書的時間,使有限的課堂時間利用更加充分。同時,可以將一些學生難懂的靜態模型,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大家,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
6.1
由表5可以看出,在“歐姆定律”這節課堂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應用到了多媒體技術,PPT展示教學課件,節省教師大量的板書時間;在教師與學生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實物操作臺與計算機的連接,將水平的實驗臺投影至黑板上,使課堂上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清晰地看清楚演示實驗的過程;在學生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實驗所得數據輸入Excel,再利用其做出表格,學生組內的計算機與教師的計算機相連接,利用軟件實時傳送到教師的電腦中,教師可以將每組學生的實驗數據處理展示給大家,在課堂有限的40分鐘里,有效地減少學生傳統的作圖時間,使課堂更加高效。
5. 實驗操作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大量的事實需要實驗來支撐。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手段。
從表6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教師操作實驗次數較少,學生操作實驗次數較多,且兩者的比率遠小于1,真正的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歐姆定律》的三維教學目標中要求: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進一步熟悉控制變量法,學會科學分析和處理實數據的方法,總結物理規律的研究方法。在H教師的課堂上,演示實驗占總實驗的比率,遠遠小于探究性實驗占總實驗的比率,探究的過程處于該節課堂實驗的主體地位,真正體現了探究性課堂的本質,引導學生發現探究的樂趣。
三、 結論與建議
新課程要求教師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這一理念的熏陶下,大部分教師開始轉變自己的課堂模式,但教師仍處于主導地位這一現狀仍未改變,即便是專家型教師也不例外,這主要與我國的教育模式有關。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主要是被動應答,很少主動提問,大部分學生仍舊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和困惑。但是H教師作為專家型教師有其自己的教學特色,在教學過程中善于與學生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待學生平等尊重,在提問時善于引導啟發,學生能在他的鼓勵下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實驗過程中以學生動手探究為主,這些都值得新手型教師借鑒。
通過對H教師的課堂互動行為分析,對于新手型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課堂教學情境中的師生互動行為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便于教師創設平等的教學環境,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教師的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會影響互動的內容及深度,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來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完善自己的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等,才能更好地與學生進行認知互動和情感互動。
第二,教師在課后可以利用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來反思自己的課堂互動行為,通過量化的方法,更真實地反應了當時課堂上的優勢及不足,從而對教師的自我評價和專業成長提供幫助。但是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本身也有不足,例如教師的體態語言、教學環境等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無法體現,因此可以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對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作進一步改進。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4.
[3]林康立.適用于化學課堂的弗氏量表改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4]龔紅梅.多媒體教育技術的運用對教育教學的影響[J].科技視界,2014,06:237-332.
[5]孫枝蓮,閆桂琴.中學物理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6]韓琴,周宗奎,胡衛平.課堂互動的影響因素及教學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6):42-45.
作者簡介:彎晶,張紅洋,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范大學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