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侃??
摘要:青春期的孩子多叛逆行為,引發一些不利于社會適應的心理衛生問題。這就要求父母、教師以及有關社會組織共同關心他們,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條件,保護他們的健康,促進其身心發育,使孩子們順利度過青春期,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鍵詞:青春期;關心;幫助;孩子;不再叛逆
何謂青春期?科學的定義是:青春期是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一性征發育為標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過渡時期內,由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影響,人體的外部形態、身體機能、心理、智力、思想、感情、意志、行為等方面都比兒童時期有明顯的發展。比如身高、體重迅速增加,全身各個部分都發生巨大變化,整個肌體漸漸成熟。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青春期的年齡界線為10~19歲,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身體、行為模式、自我意識的發展以及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童的特征而逐漸成熟起來,更接近成人。這些變化,會使孩子產生困擾、自卑、不安、焦慮等心理問題。隨著身心逐漸發展和成熟,個人對生活往往采取消極反抗的態度,否定以前發展起來的一些良好本質。即所謂出現叛逆行為。這種傾向,會引起孩子對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要求、對規范的抗拒態度,從而引發一些不利于社會適應的心理衛生問題。這就要求父母、教師以及有關社會組織,要共同關心他們,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條件,保護他們的健康,增強他們的體質,促進其身心發育,由叛逆到服從,讓他們能夠順利地度過人生不平凡的青春發育階段。
我是一名初中語文老師,執教整整三十年,接觸了無數處于青春期的孩子,這些孩子雖然因身體的發育遲早不同而存在一些個體差異,但大多數同學有其共性,表現出一種集體的躁動不安,如上課不守紀律,東張西望,有時竊竊私語,抿嘴而笑,小動作很多。老師批評了還很不服氣,甚至頂嘴。這些現象到了初二尤為明顯,初三更甚。男生還往往熱衷打架,女生變得喜好打扮,有時還會給男生拋媚眼。個別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還會做出用小刀劃傷手臂之類的自殘行為。凡此種種,都與青春期的叛逆行為有關。就我自己的孩子而言,種種叛逆行為更是如家常便飯。女兒在整個小學階段順從聽話,學習出色。但進入初中后逐漸“不聽話”,愛使性子,明顯的有了各種叛逆舉動,甚至舉動異常,如放學回家,一進臥室就牢牢地鎖上屋門,把我和她媽當賊似的防范。平時不讓我們打掃她的房間,禁止我們翻動她的東西,仿佛一下子有了很多秘密。更氣人的是不像以前那樣好好學習了,還一味追星,注重著裝打扮,學歌星的樣子不斷變換發型,一旦我們說她就無理取鬧,脾氣大得驚人。每當這時我便氣沖斗牛,大聲呵斥甚至棍棒相加,但她“不屈不撓”,不僅不服還跟我吵,喊聲比我大,摔東西比我響,搞得我苦惱不堪,真后悔生了她這個“逆子”。
一次,在辦公室和同事聊及此事,這才知道和我年齡相仿的都遇到過此事,但他們最終都和孩子搞好了關系。我急忙向他們取經。他們一致的做法是,在孩子犯了錯誤或無故鬧脾氣的時候,家長盡量控制自己,平息情緒,學會傾聽,以一種平等的心態,傾聽孩子的心聲,以朋友的身份主動和孩子溝通,幫助、指導子女解決成長中的煩惱,對孩子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虛心接受并予以重視。他們還說,在教育孩子時要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面對孩子們做出的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找出問題的癥結,最后就會“化干戈為玉帛”,從而和孩子融洽相處。聽了同事的介紹,我豁然開朗,深為自己以前的粗暴行為而內疚。回到家,在飯桌上,我一邊吃飯,一邊誠懇地向女兒道歉,并深刻檢討了自己。女兒被感動了,閃著淚花,也承認了她的過錯,并保證她今后一定會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不再任性,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努力勤奮地學習,絕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殷切期望,還向我和她媽媽深深鞠了一躬。我和她媽媽頓時熱淚盈眶,覺得女兒瞬間長大了。我們以后在和女兒的交往中盡可能找孩子的優點,全面評價孩子,努力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減少了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遇到問題,我們就平等的和孩子探討,懇切地向孩子提出希望,使女兒看到自己的潛力和前途,“不用揚鞭自奮蹄”,在以后的學習中進步得很快。初中畢業后順利考上了縣上的重點高中。我深為女兒終于安全順利的度過青春期最叛逆的那個階段而高興。同樣,在教學中我也將此法“移植”于叛逆期的學生,課堂上和顏悅色的和他們平等交流,少說教,多鼓勵;少簡單粗暴,多平易近人,并容忍個別同學的不規范舉動。看到老師態度的改變,同學們也“投桃報李”,不守紀律的少了,上課認真聽講的多了,出現了比學趕幫的喜人景象,學習風氣大為好轉,語文成績提升很快,多次在同年級中名列前茅。
在社會上我常聽到一些家長叫苦連天,說自己的孩子一進入初中特別是到了初二就性格大變,原來好好的孩子變得不聽話了,讓他好好學習,他就是不好好學,甚至逃學;不讓她打扮,她偏穿花里胡哨的衣服,還留時髦的發型;牛勁挺大,還常常跟家長干上了,好像跟爸爸媽媽有了不共戴天之仇似的。大人一說就哭鬧吵架,凡此種種令人不勝其煩。我聽后覺得這些情況恰如自己之前的苦惱。我就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給他們講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正常表現,是由生理心理的特點決定的,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是由不得自己,就是想叛逆,他們什么都看不順眼,什么都想挑戰。心理易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愿意聽從父母的意見,并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愿望;由于年齡不足,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及知識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作為家長,應該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一些主要特點,多學習一些成功的經驗,多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面對他們的一些異常反應,不能視之為大逆不道,從而簡單粗暴的對待,當然也不能聽之任之,而應該正確引導。請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大人足夠理智,孩子就一定會用理智的行為回報我們。難道不是這樣嗎?
在這里我還要說,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是理智的長者,在孩子犯了錯誤或無故鬧脾氣、情緒沖動的時候,我們要盡力控制自己,千萬不能怒發沖冠,“以暴制暴”,那會適得其反,有時候還很危險。我們已經見到或聽到過有的孩子因一時沖動,失去理智,一氣之下輕生自殺,做出無可挽回的傻事,讓老師家長抱憾終生。可以說,孩子的不理智的舉動首先是由大人的不理智的行為導致的。有人說,有初中生的家庭好比埋著一顆定時炸彈。所以家長一定要特別小心而且要有足夠耐心,給孩子也給自己時間,好好陪護和愛護孩子。孩子的做法如果不是太出格,那就寬容一點。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減少孩子的負擔也是不錯的選擇。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放學后還要參加培訓,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孩子們討厭生活,厭倦學習。希望家長在孩子學習的同時也適當地給他們玩的時間,這樣才能真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總之,中學生青春期的性格叛逆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現象,而青春期的教育宜柔不宜剛,無論做老師的還是做家長的,都應該好好了解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提高自身及家庭教育素養,采用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我們的孩子就一定能夠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從而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作者簡介:張侃,甘肅省白銀市,甘肅會寧會師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