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凱慧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大數據技術的內涵進行概述,從運營風險防控形式嚴峻、風險防控手段單一、現有風險信息間的聯系不大等方面入手,對銀行運營風險的管控形式及所面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將“大數據”技術引入銀行運營風險管控的思路。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銀行;運營風險;風險管控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銀行機構的快速發展,其運營模式也發生了一定改變。通過采用作業運營模式,讓繁瑣的業務向后臺風流,通過建立統一的監管模式,對銀行整體運營情況進行監管,防止不必要的運營風險出現。然而,在銀行機構運營過程中,一旦發生運營風險,會給銀行機構整體發展帶來影響。為了實現風險的把控,就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把“大數據”技術運用其中,通過建立規范的銀行運營操作風險管理平臺,實現各項風險的把控和防范,從而引導銀行機構順利運營和發展。
一、大數據技術的內涵概述
從“大數據”角度來說,其主要指以多元化形式出現,進行數據采集和整合的數據組,自身含有較強的實時性。在機構運營發展過程中,通過收集各項數據,能夠給其運營發展提供保證。這些數據主要來源于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等方面。站在技術角度來說,大數據和云技術之間的關系就像硬幣兩面,密不可分[1]。大數據無需借助單一的計算機來處理,而是利用分布式計算框架。其特性在于對海量數據挖掘的過程中,需要利用云計算中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以及虛擬化技術來實現。
二、銀行運營風險的管控形式及所面臨的問題
(一)環境多變運營風險防控形式嚴峻
近幾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環境的不斷改革,這給我國金融行業發展提出了嚴格標準,同時也加劇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金融機構為了能夠在市場中穩定發展,對現有的金融服務模式進行了改革。隨著民間借貸現象出現,部分不法人員一心想把風險轉移給銀行機構。假票據、假存單等現象頻頻出現,給銀行風險管理和防范提出了嚴格標準。并且,銀行內部風險因素較多,一旦出現風險,必將會影響銀行整體運營,阻礙銀行今后發展。由于環境多變,給銀行運營風險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風險防控手段單一信息不足
當前,大部分銀行機構都建立對應的監管體系,并且監管主體一般以單一交易活動為主,結合交易數額以及規模等情況,采用人工方式進行核查。但是,由于大部分案件并非獨立出現,而是涉及了諸多交易業務、賬戶以及企業,不管是在交易層方面,還是賬戶層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線索。僅僅根據交易監管信息,而沒有融合客戶實際情況和特性進行考證,將無法評判交易情況的真實性。當前,大部分銀行機構在開展交易業務時,采用的風險防范方式較為單一,沒有做好信息采集和整合工作,相關信息不充足,無法給后續風險防范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影響整體防范效果。
(三)現有風險信息間的聯系不大呈碎片化
銀行已經全面落實各項監管體系,其中包含了預警體系、對賬體系、考核體系等。并且每個體系都具備獨立的風險管理模式,從而形成諸多風險數據。然而,由于體系和體系之間缺少關聯性,將會給風險信息決裂提供條件,無法實現信息的傳遞和共享,更不能對信息真實性進行考證[2]。從客戶角度來說,因為自身作為一個有機綜合性,假設一味的根據銀行現有的管理方式,將客戶劃分為諸多類型,之后根據各個類型實現風險評估,將會產生諸多無用價值的風險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問題,就要由部門牽頭進行排查和處理,整體工作存在盲點,給信息遺漏提供條件。
三、將“大數據”技術引入銀行運營風險管控的思路
(一)引入“大數據”技術,搭建運營風險管控新型平臺
通常情況下,運營風險中包含的金融服務層級有四個,其中涉及了交易層、賬戶層、組織層、鏈接層。從交易層角度來說,主要是由單一交易建立而成,包含了現金支取、匯兌以及票據等活動。賬戶作為交易的集合場所,賬戶層分析則注重對賬戶各項交易的考察。組織層則是開戶部門層級,一個組織開立賬戶可以為一個或者多個,隨著不法人員詐騙方式的逐漸隱蔽,僅僅憑借對機構單個賬戶情況的探究將無法找出是否存在詐騙現象。鏈接層則是跨區域以及跨組織的鏈接方式,鏈接層分析則是通過對關聯案件的核查,適合應用在銀行內部和外部勾結欺詐案件中[3]。銀行機構為了將各種運營風險進行處理,可以把“大數據”技術運用其中,建立運營風險管控新型平臺,通過借助非參數監管方式以及監管分類方式,將銀行各項運營活動產生的數據進行挖掘,并對客戶業務交易、賬戶等情況進行監管,提升運營風險防范能力。
(二)確立風險管控目標
不管是針對被動風險監管,還是主動風險監管,都需要銀行機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科學設定風險監管目標。因為當前銀行在運營發展過程中,已經把“大數據”技術運用其中,對此,銀行運營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大部分業務均與信息化有著一定關聯。在“大數據”技術的作用下,能夠防止部分不規范行為出現,提升銀行運營的合理性和規范性。但是,通過實現運營信息化,可以防止地層級不規范現象的出現,業務流程方面也得到了信息化系統的引導,而對于不良資產、信譽風險等方面,管理不到位,從而引發諸多新問題。由于銀行缺少統一的風險管理目標,無法給運營風險管理工作開展提供引導,導致風險管理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要想達到風險管理目的,就要結合銀行實際情況,科學設定風險管控目標,優化風險信息管理體系,保證運營管理的合理性和規范性。
(三)風險管控的內容與方法
風險管理核心內容在于利用資產負債比例管理以及風險管理方式,實現對金融機構資產規模以及運營情況的把控,從而保證資產安全性和平穩性。在建立風險管控內容時,嚴格根據“大數據”管理標準,加強資金監管,保證資金流動的安全性。為了確保銀行機構自身權益,需要相關部門結合銀行債權情況及時清點和清償債務,確保自身社會信譽。此外,銀行機構還要采用貸款集中管理的方式,對單獨客戶貸款不可超出自有資金對應比例,以此避免風險過于集中。在落實風險管理工作時,銀行機構可以把“大數據”技術融合其中,通過創新風險管理方式,優化風險管理工藝,從事前入手,加強風險預測和評估,并結合評估結果,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從而把各項風險扼殺在萌芽中。
(四)風險管控的監管
首先,做好操作風險控制工作。操作風險作為風險防范的核心內容,嚴格把控操作不合理而引發的各項風險。操作人員需要嚴格根據操作流程和標準來作業,并采用封閉管理方式,避免一般用戶非法進入操作系統,特別是限制應用終端操作。通過建立統一的授權管理體系,對越權操作情況進行預警,并提出對應管理對策,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充。并且,科學設定用人計劃,培養一批掌握技術操作能力和專業素養的綜合型人才,避免人為失誤操作而給不法行為出現營造條件。其次,加風險內部監管。為了從根源上減少運營風險的出現,銀行機構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好內部監管工作,并在內部設定專業的審計部門,配備對應的審計人員,對銀行整體運營情況進行追蹤和考核,一旦發生問題,及時處理,從基礎上規避各種不必要運營風險[4]。此外,銀行機構還要加強信息系統管理,對系統安全進行定期檢測,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一切不利現象出現。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把“大數據”技術運用到銀行運營風險管理工作中,能夠有效防范各種風險出現,保證銀行運營安全。在“大數據”技術的作用下,銀行機構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好風險管控工作,科學設定風險管控目標,優化風險管控方式,加強風險管理,從根源上將各項風險扼殺在搖籃中,引導銀行機構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文興.大數據時代下商業銀行運營風險管理的思考[J].中國商論,2018 (21):3-4.
[2]丁自明.商業銀行基層行運營風險管控思考[J].國際商務財會,2017 (11):58-61.
[3]賈學奇,胡棋智,姜勇.關于將“大數據”技術引入銀行運營風險管控的思考[J].農村金融研究,2015 (01):41-45.
[4]邱建華,涂福壽,熊建鋼,汪志勇.商業銀行業務集中運營新風險特征及管控建議[J].中國金融電腦,2014 (02):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