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玉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這是十九大之后召開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李克強在會上作重要講話,分析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歷程和當前經濟形勢,對2018年經濟工作做出部署。這其中有不少新提法值得關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首次提出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會議指出,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作為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的有力理論武器。做好2018年經濟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要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高質量發展”如何實現給出了明確方向。會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從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到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將長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定為治國理政的總基調,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而是把產業結構、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綜合作為考核指標,體現出國家從宏觀角度對當前經濟工作存在矛盾和問題的全面、深入的了解。
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
貨幣政策被稱作是調控流動性的“總閘門”。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調節好貨幣閘門”,而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貨幣政策也有了新的表述: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
隨著美聯儲、英國、加拿大等國家釋放出的加息信號,全球金融市場隨之掀起一輪貨幣緊縮的熱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從去年的“調節好”貨幣閘門到今年的“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背后是對中國經濟更堅定的決心,央行將站在更高的視角、更宏觀地進行政策調控配合維持中性的流動性環境。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回顧黨的我國經濟發展過去5年的成就時,做出了一個新判斷:中國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
根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由5940美元提高到8260美元,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在世界銀行公布的216個國家(地區)人均GNI排名中,中國由2012年的第112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93位。中國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既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成果,也表明中國市場的強大潛力,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將逐漸向擴大內需靠攏,中國經濟市場的活力和潛在消費能力的預期還很樂觀。
脫貧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也印發了《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精準脫貧攻堅戰做出了新的具體要求:要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質量,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強考核監督。通過加強扶貧資金監管,解決形式主義等傾向性問題,激發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確保完成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步。
鄉村振興戰略將成農村工作重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讓收儲價格更好反映市場供求,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endprint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鄉村振興策略再次成為2018年8項重點工作之一,預示2018年及下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將進入落地實施階段,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體現了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的要求。農業結構性改革、農民增收與消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點。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
繼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新提法,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在此基礎上提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這是長期租賃概念近年來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生態環境的表述為:生態環境有所好轉,綠色發展初見成效。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污染防治”被列為2018年三大攻堅戰之一,并在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8項工作重點中把“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重點,展開了比較具體的論述篇幅,足見中央宏觀調控部門對“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污染防治”的重視。
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會議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十九大記者會上提出到2020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要占幼兒園的80%以上;完全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解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問題;研究出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調動教師從教的積極性。為推動教育改革,實現幼有所育提供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
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
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實施區域發展戰略這一工作重點中明確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保持合理的職業結構,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雄安新區作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自4月1日宣布設立至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各方凝智聚力、不舍晝夜謀劃雄安新區發展藍圖,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被列入新一年經濟工作規劃,為新區規劃建設打下堅實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