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川
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稱的岐山臊子面起源于西周,發源于陜西省岐山縣,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自古以來,岐山人大凡喪葬祭祀、婚嫁迎娶,岐山臊子面都是待客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它是人際和諧理念意圖的體現者,是“仁、義、禮、智、信”五常得以教化的主導者,是上蒼饋贈給八百年周王朝發祥之地——岐山的圣物,它是琳瑯滿目的飲食品牌中資歷最深、名頭最響、文化氣息最濃、人文關懷最多、德孝教化最直接、和諧氣氛最持久的一種美味佳肴,是“崇德、敬老、尊長、慈幼”的西周禮俗的演繹者,是傳承周禮優秀文化的活化石。
深度挖掘岐山臊子面的文化內涵
“貫徹‘2017中央一號文件,圍繞岐山臊子面文化特色產業,充分發揮‘一產、二產、三產資源優勢,打造岐山臊子面加工產業集群,重點推廣‘原產地食材基地+生產基地+中央廚房+品牌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電商的產銷模式,利用‘旅游+產業、‘生態+經濟轉型的模式,深度挖掘岐山臊子面的文化內涵,加強生產研發基地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的研究,重點開發具有保健、養生功能的岐山臊子面系列產品。”陜西秦憶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陜西秦憶濃民俗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凈寧波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
據凈寧波介紹,“中國·岐山臊子面文化產業園”是岐山縣委、縣政府確定實施的富民強縣重點項目,園區采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模式與目標,以“周禮文化”為依托,以原產地標準化臊子面產業為載體,以花卉種植為特色,圍繞臊子面產業、新型現代農業產業、玫瑰產業,全力打造岐山臊子面加工產業集群,深度挖掘岐山臊子面的文化內涵,打造一條集研學、游玩、住宿、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園區、鄉村旅游體驗園區田園綜合體項目。
岐山總部核心區項目建成
位于岐山縣北郭民俗村的陜西秦憶濃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一個專業從事中國岐山臊子面一二三產業品牌化、市場化、產業化融合式發展、致力于全方位建設岐山臊子面文化產業園區的新型文化產業集團企業。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主營范圍為肉制品(醬肉制品)、調味品(液體、半固態、固態的制造)、方便食品的加工;糕點(烘烤型)醬制品、食用油、蔬菜干制品、醬腌菜制品、食醋、預包裝食品、農副產品銷售;周禮文化體驗、文化產品和旅游產品展示、周文化影視基地、周文化產業園、農業種植養殖產業化及投資。
公司成立以來,已經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面積20000多平方米的中國·岐山臊子面一期(岐山總部核心區)項目,包括岐山總部運營管理中心、主配料(臊子肉、臊子湯、空心面、專用醋等)科技研發與生產加工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國內市場旗艦店示范展示與接待服務中心、文化公園等,項目已基本具備國內市場全面推廣的核心能力。
與此同時,公司不斷強化基礎軟實力建設:一是辦理了完善的項目手續(包括政府批復與許可),除立項批復外,還擁有完整的生產經營許可證照和國家質量認證體系;二是擁有政府賦予的多項公共資源運營管理授權(包括中國·岐山臊子面協會、中國·岐山臊子面地理商標);三是多方爭取省市縣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除岐山縣將秦憶濃食品確定為中國·歧山臊子面一二三產業品牌化、市場化、產業化融合式發展戰略項目的龍頭企業外,還被確定為政府食為天公社(中國·岐山臊子面民俗文化特色小鎮)項目的執行單位,同時,秦憶濃中國·岐山臊子面文化產業園區被授予全國農業創新園區、陜西岐山臊子面之鄉、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單位、市縣創業孵化基地、寶雞市現代農業園區、寶雞市新型職業農民實訓基地;四是秦憶濃自身不斷加大力度發掘整理中國·岐山傳統飲食菜品、完善岐山臊子面品類、制定規范各種生產標準、研發主配料線性制作與保鮮技術。除不斷挖掘傳統岐山臊子面及主配料、農家菜優秀制作傳承人外,還重視綜合管理、市場推廣、投資運營與品牌策劃人才的招攬——這些都為秦憶濃中國·岐山臊子面項目的全面快速發展創造了極其有利的大好條件。
岐山臊子面產業發展的優勢
岐山臊子面產業發展有四大優勢:
——特色優勢。發源于岐山的臊子面面筋柔韌、爽口,料精味美,老幼皆宜,名噪三秦,譽滿西北。它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被譽為“神來之食”和中國面食的“活化石”。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臊子面成為百吃不厭的一種家常飯,隨后又發展成為市場上的大眾餐飲。
——產業優勢。上世紀 90年代末異軍突起,岐山出現了“陜西民俗第一村”,開西府美食產業化之先河。如今,主打臊子面的民俗接待戶已發展到300多戶,餐飲能力達5000人,戶均年收入都在20萬元以上,60%年收入達15-29萬元,有的收入30萬元以上。省內以經營“岐山臊子面”為龍頭的飯館有5000多家,涌現了西安、寶雞一些經營大戶,年收入近2億元。岐山縣和外地岐山臊子面的年銷售收入在4億元左右。岐山縣年產小麥14萬噸左右,臊子面走俏也帶動了岐山掛面銷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四分之一來自掛面加工業。目前,在岐山縣,搟面皮、掛面、臊子肉、農家醋、油酥鍋盔等風味食品加工已基本系列化。
——文化優勢。岐山縣位于陜西省寶雞市境內,總面積856.45平方公里,全縣轄10鎮。岐山地處古代絲綢之路交通要道,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岐山是炎帝生息、周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享有“青銅器之鄉”、“甲骨文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和“陜菜之鄉”的美譽。岐山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主要旅游景觀有周原遺址、周公廟、五丈原諸葛亮廟、周原博物館、沖凌霄漢的宋太平塔、崛山森林公園。
——領導重視。縣委、縣政府重視岐山臊子面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工作,成立了岐山臊子面“三化”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和岐山臊子面行業協會,為推進臊子面“三化”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
經過岐山人世世代代的傳承加工、精心制作,岐山臊子面風味特色享譽海內外:2009年被列入陜西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目;2011年被評為“中華名小吃”和“陜西名小吃”,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4年,岐山臊子面作為寶雞美食的主要代表,助推寶雞市一舉獲得“最中國美食城市”(十大城市之一)榮譽稱號;2015年12月, 岐山縣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臊子面之鄉”榮譽稱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