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汶靜
摘 要:廣播電視作為當今社會的大眾傳播媒介,對廣大受眾的文字規范、語言規范有著重大的引導效果。但令人遺憾的是,如今的主持人和播音員語言不規范的現象愈加泛濫,其具體的表現有有聲語言表達不嚴謹、風格特點同質化、語音語法有偏差等方面。原因在于:主持人從業人員的瘋狂膨脹,卻并沒有形成良好的規范意識,審美理念偏移,綜合素質難以在足夠的重視下提高,選拔和監督的機制過于單一。
關鍵詞:廣播電視;普通話;規范語言;港臺腔;話語權利
一、融媒體的概念
首先來說說什么是融媒體?“融媒體” 是一種理念而不是一種特定的媒體。而理念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發展。“融媒體”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一個把互聯網、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優勢相互利用,有機整合,使其手段、功能和價值獲得全面增長的一種運作模式,是一種腳踏實地的科學方法,更是在媒體實踐中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具體行為。
“融媒體”對外是一個單位,一個聲音,一個價格。廣播、電視、網絡共同為一個項目活動服務的三種形式、手段和方法,價格上也會比任何一個單媒體要高得多,客戶對這種活動的認可度也大大提高。以前,我們在電視節目中插播的廣告,上網時都要進行重新編排,拿掉廣告部分。現在,不少客戶上門談廣告時,都主動要求,和“融媒體”價錢一起商談,網上也予保留?!叭诿襟w”成為利益上的“共同體”。
二、語言規范
(一)語言規范的定義
作為一名主持人,語言規范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底之一。它也通常是用來衡量一個主持人專業好壞的刻度尺。語言規范對主持人來是至關重要的,那么到底又有哪些?
規范,包含著行為規范、道德規范、經濟規范、政治規范等方面。而語言文字得規范,正是萌生于這些規范之下,逐漸形成的動態系統。語言文字的規范注重的是規范的過程,而在規范過程之中,逐步達到新水平新高度。規范過程并非是讓人進入謹小慎微的境地,使人如坐針氈。而實際上,規矩成方圓。在社會上,但凡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存在各種各樣的規范,大到“和平共處”小到“社區守則”,統統都使人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生活著。“三性三感”就是在播音主持中所學到的最鮮明的例證。三性包括了語言的鼓動性、莊重性、規范性;三感包括了時代感、分寸感和親切感。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夠更好地掌握語言的規范性。
(二)語言不規范都有哪些表現
所謂的規范,并不是人們所說的一成不變、刻板和限制。它并沒有限制人們的創造,也沒有扼殺了人們的個性,要有個性就必須打破規范。這樣,規范和個性都變得唯我獨尊了,都成了遺世孤立了,這是一種誤讀。那么,那些所謂不變的規則,可以任意更改嗎?
1.語言個性
所謂的個性并不是唯我獨尊,而是在相應規定的基礎上形成的,只有在整個社會各種相關的規范契約中,才有條件討論生存和發展。所謂的共性寓于個性,個性體現共性。失去共性,個性就會飄忽不定、就會離群索居。在語言規范中,我們鼓勵個性的發展,但絕非主張摒棄共性。這也應該作為人們心中最基本的意識存在。在現在節目當中,我們總是看中主持人的個性張揚而忘記了共性的發展需求,甚至認為共性就是刻板、單一。
2.字音
所謂的規范,很多人都只注重于滋陰的規范與否,而無視了作為審美需要這一基本的需求。主持人不是機器人,主持人也有自己的需求們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字音的規范而忽略了情感的表達,也不能叫做是使人愉悅的表達。一方面以為只要字音規范,就時所需要的。而另一方面,不規范也能產生所謂的“美感”。這樣就營造了一種氛圍:達到規范者,不過雕蟲小技而已;生產美感者,必須有學富五車之才。如果一味的要求規范而忽略了美感,這樣的表達也是失敗的。因為沒有美感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們產生乏味的感覺。
3.語言文字表達
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包括體育解說人員的普通話要達到國家規定,這是法律規定的,不應例外。所謂的語言規范,不應把規范化過程中的個別失誤,一字只差,就全盤否定。任何規范都有這樣的情況,從開始的粗疏到后來的精細,逐漸補充,逐步完善。要求一出臺,一問世就完美無缺,是不可能的,違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何況語言文字是隨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故規范化進程將是永無止境的呢?
作為受眾心中的公眾人物,特別是節目主持人這一受眾和媒體之間的重要紐帶,就更應該把語言規范化意識的塑造作為一項義務和責任。在中國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學當中,我們學習的都是字正腔圓,吐字歸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是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那種很“正式”的播音腔調當做是楷模。在印象當中,作為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人,就是應該那樣播音,那樣說話。只有播出那樣的音才是正確的、才是合格的??墒峭ㄟ^時間的推移和對于播音審美的需要,那種“正正規規、字正腔圓”的播音模式已經不適應現在人們的審美需求。人們需要的更多是“自由、輕松”的播音方式,聽起來也是讓人舒服的、不帶有宣講式的播音風格。
三、語言規范對播音主持的重要性
傳統媒體作為大眾傳播的媒介,都是以畫面和聲音做為主要的傳播方式,為受眾帶來了至關重要信息內容。播音員和主持人就是位于傳媒行業最前線的“戰士”,他們的語言常被受眾認為是規范的語言,也被受眾認為是語言的楷模和正確的引導者。由此看來,形成良好的規范意識,用正確規范的用語去引導受眾,也可以為全國人民推廣普通話和正確的使用普通話出一份力,這也是每一個主持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但是,現在看來傳媒從業人員,包括在一線的播音主持人語言規范卻參差不齊,并且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這樣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看來,語言規范的重要性對播音主持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在融媒體下播音主持人語言規范的身份認同和轉變
(一)認同
現階段,我們的語言生活正處于一個生活活潑的階段。播音員主持人也在積極地求新求變,努力尋找新的語言表達形式更好的為傳播工作服務。目前,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的總體情況是好的,播音員主持人語言使用的總體情況也是好的,不規范情況不是很嚴重。整個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也是積極的、進步的。他們在做好信息傳播工作的同時,為我們語言的發展和創新做出了貢獻。
(二)轉變
以上所說的種種語言不規范是我們在生活節目當中經常見到的,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影響信息的傳播就可以了。但是對于播音主持專業來說應該要精益求精,一點點小的細節都可能會放大。因為播音主持人被作為是國家和地區的形象是代表,他們所傳達的語言很大程度會給予人民群眾方向,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會使我們的廣播電視語言有一個更好的面貌。
五、結語
語言規范在節目傳播當中應該占有具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融媒體下,這樣的規范化就對主持人要求更高,從而使節目精益求精。就像在文中所說的語言的規范,應該視為“紅燈停,綠燈行”那樣強制執行,而不應把規范化過程中的個別失當,一字不準,就以“不科學”,“不合理”而全盤否定。任何規范化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只有主持人在思想上嚴格考慮,在表達上嚴格把控,就會形成語言的規范化,從而起到規范語言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頌.關于規范意識的思考.語言傳播文論(續集)[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2]張頌.中國播音學[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3.1-1.
[3]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7.
[4]百度百科.融媒體[D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479668.htm.
[5]搜狗百科.語言規范化[DB/OL]. http://baike.sogou.com/v8482470.ht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