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琴仙
摘 要: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社會主義新時期關于文化建設的要求,充分發揮基層檢察院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積極作用,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背景下檢察機關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基層檢察院;文化品牌;建設
一、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SWOT分析
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之優勢分析(strength)。基層檢察院處于檢察機關組織體系的基礎層(“神經末梢”),處在執法辦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陣地,既是檢察工作的基礎,又是承擔檢察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一方面基層檢察院受到檢察體系法治文化的長期熏陶,具有鮮明的職業精神特質,呈現出與時俱進的時代品質,另一方面基層檢察院處于全國各地縣級機構之中,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特點,體現出一脈相承的歷史傳承。如何將兩者有機融合,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用文化的“軟實力”打造檢察工作的“硬支撐”,從而推動各項檢察工作創新發展,是當代檢察文化建設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另外,隨著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基層檢察機關人財物納入省檢察院統一管理,基層檢察院財政劃撥基數提升,預算有所增加,為檢察文化建設提供了更好的經費支持,是基層檢察文化建設遇到的絕佳歷史機遇。
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之劣勢分析(weakness)。基層檢察院承擔著為地方經濟發展營造和諧穩定法治環境的重任,存在突出的案多人少矛盾,因此重辦案輕綜合的思想依然存在,衍生出檢察文化無用論、無關論的思想也普遍存在,認為有沒有文化建設,依然能夠辦案,各項業務依然能夠開展,對檢察文化對檢察事業的深遠影響缺乏深刻認識,導致重視力度不夠;將檢察文化建設與檢察宣傳、檢察文藝活動等同,注重表面形式,忽略內容實質,導致檢察文化缺乏系統性、全局性建設。另外檢察文化形式過于單一,載體不夠豐富;片面注重檢察文化對干警的休閑、娛樂功能,沒有把檢察文化建設放在促進檢察工作發展的實質上實施,導致檢察文化與檢察職業精神割裂開來,無法發揮檢察文化引領滲透作用;全國各地基層院在抓檢察文化建設上照搬照抄嚴重,導致同質化嚴重,缺乏品牌區分度;同時基層檢察院經費有限,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普遍存在將經費、人員、硬件設施向業務部門傾斜的情況,在檢察文化的投入上嚴重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導致檢察文化建設滯后于檢察事業發展。
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之機會分析(opportunity)。最高人民檢察院《2014—2018年基層人民檢察院建設規劃》中指出要“增強文化建設陣地意識,加強涉檢網絡輿情應對,唱響思想文化主旋律。組織開展富有檢察特色的活動,推廣文化建設先進經驗,聚合基層檢察文化建設正能量”,為基層檢察院開展檢察文化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導和制度支撐;自2010年9月發布實施《人民檢察院辦案用房和專業技術用房建設標準》以來,各地基層檢察院積極響應,“兩房”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為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提供了硬件設施和優良載體;201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命名確定了66個“檢察文化建設示范院”,近年來全國各地示范院根據新形勢、新要求,在新的起點、更高層次上不斷培育、發展、繁榮檢察文化,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和可以參考的模式。
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之風險預期(threat)。隨著高檢院對于檢察文化建設的重視日益增強,全國各地基層檢察院加快了檢察文化建設的步伐,但是許多基層檢察院沒有注重所處的地理環境、人文風俗、歷史淵源的差異性,盲目照搬照抄,導致基層檢察文化建設泛化、重復化、低端化,造成千院一面的資源浪費;基層檢察作為檢察系統的神經末梢,在檢察文化建設上應該區別于省檢察院和地市州檢察院的定位,應該著重突出服務基層群眾、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接地氣”特質,與省檢察院文化建設注重全局性指導、地市州檢察院文化建設突出地域性引領區分開來。這些都為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精準定位和品牌建設提出了挑戰。
二、精準定位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之品牌建設
品牌(Brand)是一種識別標志、一種精神象征、一種價值理念,是品質優異的核心體現。培育和創造品牌的過程也是不斷創新的過程,自身有了創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繼而鞏固原有品牌資產,多層次、多角度、多領域地參與競爭。檢察文化品牌既是檢察院核心價值的體現,又是識別不同檢察院的分辨器,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基層院所處的地域特征,挖掘某一基層檢察院不同于其他基層院的顯著優點,才能做到定位精準、全面策劃、分步實施、有效開展,打造具有識別度的檢察文化品牌。
一是鮮明的職業特征。檢察文化不是憑空產生也不是自發形成的,是在檢察機關長期的執法活動中,由其特有的價值觀、執法理念、行為規范等性質決定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個性文化,是檢察機關區別于其他機關的重要標志。④作為基層檢察院,不能盲目借鑒、照搬照抄,將不適應于自身發展的文化模式和理念嫁接過來。檢察文化要區別于其他市直機關和國家垂管機關的單位文化,具有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的鮮明特點;要區別于公安局、法院和司法局的兄弟單位文化,體現鮮明的監督職能;要區別于宣傳部、文化局等單位文化,避免將檢察宣傳與檢察文化
混淆。
二是鮮明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的檢察文化因其根植的土壤和環境不同,從而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國有56個民族,南北維度和東西經度跨越范圍廣,不同民族、不同自然環境產生的人文環境,孕育的基層院檢察文化必然不同。仙桃原名沔陽,歷史悠久,是國家園林城市、亞洲體操之鄉,先后走出了楊威等五位世界冠軍,連續四屆奧運會獲得7枚奧運金牌;近年來,仙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開放開明、尚德尚進”的城市精神,仙桃市檢察院邀請奧運冠軍楊威我院拍攝“心中有廉規、行為有廉鉅”的廉政短片,并多次被高檢院、省院授予集體二等功,被連續三年評為全國先進檢察宣傳單位,仙桃檢察院全體干警夙興夜寐、久久為功,是踐行仙桃精神和體操拼搏精神的典范,呈現出有容乃大的胸襟和奮勇爭先的魄力。endprint
三是鮮明的法治傳統。仙桃是著名的法學家之鄉--全國有88名仙桃籍法學專家。其中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央及地方單位、企業法律部門、律師事務所和法制媒體,涵蓋了除軍事法學以外的全部法學二級學科。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有法學理論魏敦友、法律史陳國平、憲法學秦前紅、行政法楊解君、刑法學張明楷、民商法王利明,近30年,88名法學專家共出版專著400多部,發表論文2660多篇。就學術氣質而言,他們表現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突出特點。仙桃市檢察院是武漢大學、中國地址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實習基地,積極貫通法學實踐和法學理論的溝通渠道;作為基層檢察院,多年來公訴批捕等業務部門的辦案量是漢江地區其他兩院的總和還要多,案多人少壓力大,有干警累倒在工作崗位上,也有干警因為辦案因公殉職,但是他們對于檢察事業的熱愛和專注、對于法治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深深影響了年輕干警,他們積極參加崗位練兵、業務知識競賽、撰寫調研論文、參加輪崗交流,培養自己成為能寫會說善辦案的一專多能型人才,為檢察文化注入活的靈魂。
四是鮮明的廉政監督文化。充分運用檢察機關懲治職務犯罪資源優勢,積極傳播廉政文化,是提升檢察文化影響力的有效途徑。仙桃市檢察院積極發揮職務犯罪預防的關口前移作用,積極開展案件多發系統或者部門的職務犯罪預防講座,促進職務犯罪預防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黨校,加強警示教育工作,將懲防工作與傳播工作緊密結合,通過多種渠道做好職務犯罪的另半篇文章;積極發揮派駐紀檢組和本院監察室的監督作用,年初與各部門負責人簽訂“一崗雙責”責任書,重點對權力較為集中的反貪污賄賂局、反瀆職侵權局、公訴部、偵監部的主辦檢察官進行廉政談話,對于有苗頭性、傾向性的人員進行重點談話提醒,對于違紀違規問題進行嚴肅查處,做到警鐘長鳴與保護干警相結合;先后出臺了責任倒逼機制、嚴肅工作紀律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基建工作定期向黨組匯報制度、干警不得過問干預案件制度、重要事項報告制度、三重一大制度、績效考核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規范,發揮制度文化管理人、規范人、引導人的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將廉政監督文化融于干警的思想和行為之中。
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積極轉變戰略思維、加強組織、增加投入、積極謀劃、穩步實施,要堅持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在兼容并包的基礎上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在腳踏實地的基礎上仰望星空,才能不斷增強基層檢察院檢察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使檢察文化為基層檢察院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注釋:
1.SWOT分析方法是一種企業內部分析方法,即根據企業自身的既定內在條件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劣勢及核心競爭力之所在,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其中,s代表strength(優勢),w代表weakness(弱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hreat(威脅),其中,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參考文獻:
[1]錢穆:《文化學大義》,臺灣中正書局印1981年版,第3頁。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人民出版社。 摘錄于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章節。
[3]《檢察基層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檢察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第257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