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靈玥
摘 要:“一帶一路”涉獵范疇寬闊,覆蓋行業多種多樣,相應的語言溝通形式也十分的多樣化,其中“小語種”的輻射范圍更加寬廣,因此我們急需大量的精通小語種的相關人才。但是現在,我國對于小語種人才的培養不夠全面,流入社會層面的小語種學生數量遠遠不足所需數量,很難滿足“一帶一路”建設中人才需求的標準。為了解決當下小語種人才缺失的現狀,本文將提出一系列建議,希望幫助我國突破小語種人才局限這一難關,為實現“走出去”戰略培養更多精英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小語種人才;戰略需求
在我國,人們的思維習慣往往將英語之外的其他語種都稱之為小語種,這樣的語種區分不夠嚴謹,其實小語種的專業名稱叫做“非通用語種”。我國“一帶一路”涉獵區域中大部分都是小語種或小小語種語言區。由于小語種教育方面的缺失導致了相應語種人才供應不足,尤其是小小語種的人才更是“稀少”,很難實現“一帶一路”戰略的需要,所以,想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找到快速有效的處理方式。
一、“一帶一路”格局空前
從我國暫行的“一帶一路”戰略圖中可以看到初步設定的區域范圍十分廣闊,涵蓋了全球近60個國家,串聯了國外100多座關鍵城市,相關總人數達到了44億,是全球人口數量的60%以上,經濟總量約為21萬億美元,是世界經濟總量的30%。其實,我國對于“一帶一路”的設定范疇是可以變動的,依據發展情況也有逐步擴大的可能?!耙粠б宦贰笔俏覈魏徒洕I域的突破性規劃,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展現國際領導地位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含義。我們從當下的戰略圖中可以看到“一帶一路”的涉及范圍基本涵蓋了所有語言區。而全球有9大語系,37大語族,上千種語言。在如此龐大的語言基數下,我們僅學習英語是不足以完成“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
二、我國小語種人才匱乏
我國各大高校關于小語種的招收范圍基本一致,例如,匈牙利語、柬埔寨語、老撾語、菲律賓語、泰國語等。在所有招收范圍內的小語種里,我們還可以將其進行進一步細化,從中區分出“小小語種”,這些“小小語種”不像日語、德語那樣的小語種有著較高的受眾人群,但是對于我國“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和深刻的意義。
舉例來說,與中國隔海相鄰的印度尼西亞擁有著2.5億以上的人口數量,占據人口排名第四位,印度尼西亞的漢語普及率很高,而我們對于印度尼西亞語言卻了解不多,這樣在兩國交往時,我們的處境就相對被動。印度使用印地語,巴基斯坦使用烏爾都語,我國與巴基斯坦、印度之間有非常多的來往,譬如,中巴友誼關系維護,中巴經濟扶持推進、建設瓜達爾港等等都需要大量精通中、印、巴三國語言且了解三國國情的人才?,F如今印度的經濟體系不斷強大起來,送往我國學習的留學生每年都呈現大幅度遞增的趨勢,相反,我國學生將留學方向定位在印度的人少之又少,不均衡的小語種人才現狀越發凸顯。
三、小語種人才培養的困境
當下,我國小語種的人才需求量和培養量嚴重不對等,在“一帶一路”的大批量需要小語種人才的環境下,我國的小語種人才培育過程十分漫長,且數量較低,質量普遍不高?,F在制約小語種人才培育發展的關鍵點究竟是什么呢?
(一)師資短缺。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是限制小語種人才發展培育最大的困難之一,我國僅有個別高校擁有一定數量的小語種教師,其他大部分的學校在這方面都十分的緊缺,更別說小小語種的相關師資力量了,那更是少之又少。很多高校在一門小語種課程中只委派一門教師,但是更多的學校小語種課程沒有相應教師。
(二)缺乏基礎。在中國外語學習方面普遍存在“隨大流”的現象,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擇熱門的語種,往往忽視了基礎階段的小語種。這種情況所帶來的結果就是,熱門語種太熱門,冷門語種太冷門。大部分小語種學習者都是在進入大學之后開始學習接觸的,相對來說接觸時間較晚,對于各方面的學習都有一些不利影響。
(三)國際動蕩。相比熱門語言,小語種與國際接軌更加密切,從業方向也與國際情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目前,很多小語種地區的國情局勢不穩定,各類戰爭頻發,國家領導人不斷交替變更,對國家經濟發展、對外關系維持都有著嚴重的影響。但凡小語種學生所學語種正處于動蕩區域,尤其是長期戰爭地帶,相應的就業前景就有較大局限。
四、小語種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發揮來華留學生的作用。相對戰亂區域,中國多年來一直處于和平年代,政局穩定,良好的經濟、政治、軍事背景吸引了一批批優秀的留學生前來學習、生活,這些留學生中不乏對于教學有一定的經驗的人才。我們可以把握住留學生的優勢,發揮其作用,采用不同的形式教授小語種,有利于加快我國小語種人才培養的進程。留學生的優勢所在就是其語言環境,我們通常在學習語言的時候,“聽”無疑是最為難以克服的一點,同時“聽”也是最為基礎最為關鍵的一點,只有“聽”會了語言的學習才會更加順暢,我們普遍教育的外語知識都為了迎合應試教育的“啞巴英語”所學的知識只會寫而不會運用到日常中。將一部分有教學經驗的留學生收納進學校講課,一方面能夠減輕師資緊缺的壓力、教學質量不足的缺陷,還能夠帶給學生一定的語言環境,有利于學生“聽”“說”等基本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文化、語言誰也離不開誰,語言的學習需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上。如果讓留學生進行小語種課程教授,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文化方面的問題也能夠輕松應答,沒有親身經歷或是生活過的人是很難將文化方面的問題解釋到位的。最后,一對一教學模式下有明顯優勢。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能夠有一位母語伙伴是最佳的練習方式,在課余時間進行一對一學習,不僅練習了自己語言方面的綜合能力,在交流中還了解到了相關的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等一些書本中不常出現的內容,讓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二)出國交流?,F如今很多政府之間或是校際、校企之間也慢慢的開始發展與國外學生交流互換等項目,教育部門也在竭盡全力為學習小語種的學生創造更多走出國門溝通交流的機會,同時,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
(三)從娃娃抓起。在我國,普遍開始學習小語種的年齡偏大,學習基礎不牢,不能夠在“走出去”這一戰略需求中起到相應作用。所以,在小語種培育方面,我們應當將目光投向年齡偏小的“娃娃”身上。在我們周邊能夠接觸到的與幼兒有關的語言教學機構,例如雙語幼兒園、兒童英語班等都是以英語為主要教學內容,政府教育機構應當積極發展小語種課程,讓孩子在未來發展的道路更加寬廣;家長方面應當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多去接觸小語種,幫助孩子全方位發展。
(四)學好小語種,不丟大語種。不僅要學好“小的”還要兼顧“大的”,這一說法看起來自相矛盾,但這卻是我國國情和國際情形共同影響下的結果,在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時候也都應當持有的心態。英語在國際上的地位不需要過多贅述,很多其他語言為母語的國家也可以通過英語進行簡單的溝通,有英語做基礎,也有小語種做支撐,這樣兩者兼顧的形式對交流有極大的幫助。
總之,小語種人才在我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正視此類人才培養中的問題,對癥下藥,采取多種途徑,強化此類人才的培養,將我們的國家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云升.“一帶一路”建設與外語人才培養[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9).
[2]教育部國際合作司.來華留學簡明統計[R].2016:7-12.
[3]塞鈕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張立平,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