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
摘 要 近年來,部分農村地區勞動力逐漸向城市轉移,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也有效緩解了農村人口壓力,對加快發展集約型的現代化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農村人力資源流動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如人才流失、土地荒廢等,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诖?,本文探討了人力資源流動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人力資源 流動 農村經濟
一、人力資源流動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
首先,人力資源流動促進了農村閑置勞動力轉移,有利于農村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在部分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農民外出務工的比例不斷上升。在這個過程中,很多農民打開了新的致富渠道,其收入及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農村人力資源外流意味著能夠減少農村閑置人員數量,保證農村人口在農閑時節依然有工可做。一些農民憑借外出務工的機會能夠擴大視野、增長見識,甚至抓住創業機遇。其次,人力資源流動為土地集約化利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部分農村地區在農業耕種方面依然以傳統粗放型、分散型為主。傳統農業耕種方式效率較低,無法充分整合、利用相關資源。在人力資源外流的過程中,通過政府引導能夠將部分空閑土地集約起來,逐漸形成集約型、產業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可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對帶動區域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一些外出務工人員的鄉土情結較為濃厚。這些長期在外務工的農民社會閱歷較為豐富,且積累了一些技術、市場、人脈資源,具有較為強烈的創業意愿。這些人員回到家鄉創業能夠吸引外部資金投入農村建設當中,逐漸形成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貧w創業不僅能夠盤活地方政府存量資產,也有利于培育新的市場經濟主體,可進一步擴大區域經濟規模,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二、人力資源流動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問題
盡管人力資源流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發展,但也會帶來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2]:第一,部分農村地區勞動力流失較為嚴重。一些農村地區外出務工人員占比較大,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意味著大量土地荒廢,極大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資源浪費。第二,農村地區整體消費水平有所下降。由于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均向城市流動,導致整體消費能力不斷下降,一些農村個體商戶經營活動受到了一定阻礙,甚至部分個體商戶已經不愿繼續待在農村發展。這也導致農村個體戶市場逐漸萎縮,不利于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第三,農村地區人才流失現象逐漸凸顯。一些來自農村地區的人才,在外獲得穩定發展機會后,并不太愿意重新回到農村地區發展,這導致農村地區人才流失比例愈來愈大。由于缺乏人才的支持,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受到了一定阻礙。
三、引導農村人力資源流動的相關建議
(一)加快小城鎮建設
對于農村勞動力而言,小城鎮是重要的人力資源倉庫,也是農村工業集中建設及進一步發展的有效載體。在小城鎮推動第三產業發展,進一步增強農村勞動力吸納能力,能夠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在小城鎮建設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應該出臺一定扶持政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逐步改善小城鎮創業環境,推進小城鎮發展。同時,政府可設立專項基金用于農民返鄉創業貸款補貼、資金擔保及創業培訓等。地方政府還需改善金融信貸服務,加大政策性金融信貸扶持力度,緩解農民返鄉創業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等問題,并將農民返鄉創業與生產經營均融入城鄉發展計劃當中。另外,可根據農民創業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創業培訓活動,并搭建創業平臺,加快農村企業家成長速度。
(二)加快農村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步伐
一方面,在發展小城鎮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快農村第三產業發展步伐,如旅游業、服務業等。借助當地農業風光資源,打造品牌旅游項目,構建一批農家樂集群點,并將地方文化風俗融入其中,為農民創業、就業提供新的途徑。另一方面,政府要對農產品加工業進行合理布局,加快試點園區建設,逐漸實現農業生產集約化、規?;?,吸引當地農村勞動人口就業,降低人才外流比例。以試點園區為基礎,持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為農村企業提供可靠的社會化服務,構建一批具有特色的農村企業群,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三)完善公共就業體系建設
首先,要制定一系列農民工就業政策,去除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的限制規定,構建城鄉勞動者公平競爭、平等就業的就業環境,推動城鄉就業一體化。同時,要完善轉移就業的社會保險體系建設,讓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其次,要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政府應該扶持相關教育培訓機構建設,為農民提供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并積極打造勞務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優勢專業工種,為農民就業奠定基礎。再者,要解決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地方政府需建立一批以農民為主體,集醫療、養老為一體的社會保障項目,鼓勵農民參加養老保險,通過多種渠道解決農民醫療保障問題,并實施城鄉統一失業保險制度,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
四、結語
農村人力資源流動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雙方面的。為引導農村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引導作用,加快小城鎮建設,完善公共就業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為農民創業、就業提供良好的機遇,將地方市場盤活,以此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為鶴崗市綏濱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 張建寧.農村人力資本流失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05):188-190.
[2] 龔立新,楊飛虎,吳良.人力資本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來自江西省的數據檢驗[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04):79-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