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張保仁++李媛媛++姜倩倩++崔英++姜雪連
摘 要:實踐教學是專業教學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已經日益成為制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瓶頸,加強、完善和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尤為必要。本文對濰坊學院構建和實施的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一四二三四”多元化實踐教學新體系進行了綜合闡述介紹,這對滿足區域經濟對設施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 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a)-0229-02
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地方高等學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主要目標任務。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應用性較強的專業,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結合,因此,實踐教學是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縱觀當前我國高校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組織和人才培養模式,不難發現相當比重的院校在教與學兩方面表現出帶有共性的特點是重課堂理論,輕實踐教學的現象,結果導致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實踐能力不強和社會適應能力不夠等問題,因此,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已經日益成為制約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瓶頸,加強、完善和優化實踐教學體系顯得尤為必要。為此,我國各高校在吸收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近年來也高度注重以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為目的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施,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大連大學(2007)探索構建了“三體系、三層次、三平臺”為特征的,符合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多元化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構建了以培養復合型能力為核心的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1423”型實踐教學新體系;山東農業大學(2014)積極探索了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創建了實驗室基礎實習-實訓基地專業實習-企業頂崗實習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逐步形成了學校和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衡陽師范學院(2014)通過不斷研究與實踐,形成了“五層次、五平臺、六模塊、三實三創”四部分組成的多層次、立體化、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山東是全國農業大省,濰坊是設施農業的發源地,設施農業發展有著明顯的地方優勢和特色。濰坊學院是全國首批批準招生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的三所高校之一(河海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濰坊學院),依托濰坊區域優勢,濰坊學院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經過不斷建設和發展已經成為山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山東省應用型特色名校重點建設專業和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建設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通過承擔“依托區域優勢,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新體系,培養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應用型人才”山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在原有成功實踐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構建和實施了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一四二三四”多元化實踐教學新體系,這對滿足區域經濟、對設施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專業,該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既要涉及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又要涉及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環境信息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以往的實踐教學體系農業科學與設施工程的結合不夠緊密,為了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和水平,確實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和實施了“一四二三四”實踐教學體系(見圖1)。一是職業素養和應用能力,四是實驗課程、實習課程、應用實踐、社會實踐等四類實踐課程體系,二是校內、校外兩類實踐場所,三是專任教師、兼職教師、校外師資三類教學師資,四是實驗課程考核、實習課程考核、應用實踐考核、社會實踐考核四類考核評價方式。
2 設置了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合理結構配置呈現的具體教學內容。根據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特點、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要求和學生興趣愛好及行業企業的需求,提高了實踐教學比重,實踐教學課程學分比例達到了30.6%;科學設置了實踐課程體系,使實踐性課程體系建設貫穿了學生學習全過程;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整體優化和系統設計,其主體框架分為實驗課程、實習課程、應用實踐和社會實踐四個部分。
實驗課程包括基礎實驗課、專業基礎實驗課和專業實驗課,根據實驗內容又分為驗證型實驗、綜合型實驗、設計型實驗和創新型實驗,實驗課程主要在校內教學實驗室進行;實習課程主要包括基礎實習、專業基礎實習、專業實習和專業綜合實習,分別在校內、外不同實習基地進行;應用實踐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既可以與實驗課程、實習課程同時進行,也可以通過其他的形式獨立進行;社會實踐是通過公益勞動、就業指導、社會調查等活動,提高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實現了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3 構建了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基地
依托區域優勢,按照“統籌規劃、分類建設、集成功能”的思路,在現有基礎上對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基地進行進一步遴選、拓展和分類建設,系統構建和實施了基礎型、專業型、科研型、創業型四類校內實踐基地和認知型、技能型、生產型三類校外實踐基地。根據實踐教學課程的性質和內容,分別在不同的教學實踐基地實施。目前,圍繞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建設的各類基地已達24個。
4 打造了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團隊
依托區域優勢,按照“引進與自主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建設來源多樣化、能力多元化的高素質實踐教學團隊。通過專任教師引進和培養、企業兼職教師聘用和任教、校外專家訪問交流等方式來實現教師來源多樣化;通過掛職鍛煉、企業培訓、職業能力認證、國內外訪問交流等方式,逐步形成了一支理論水平高、應用能力強、懂經營會管理的多能型師資隊伍。近年來,該專業引進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3名,聘用企業兼職教師6人,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8人次,有12人獲得蔬菜、果樹、培養基等職業能力認證資格,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學9人次,目前該專業實踐教學團隊已達12人。endprint
5 建立了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
針對多元化的教學實踐課程體系,以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階段多元化和評價內容多元化為基本原則,分別建立了實驗課程、實習課程、應用實踐和社會實踐四類不同實踐課程的多元化考核評價方式。實驗課程的考核內容包括課堂表現、實驗報告、實驗操作和實驗理論考試等方面,分別占比20%、30%、25%和25%;實習課程和應用實踐考核由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共同進行,雙方各占50%;社會實踐由實踐單位從實踐態度、實踐表現、實踐效果和社會評價等方面進行考核。
6 強化了多元化的管理保障體系
圍繞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樹立全新教學管理理念,多渠道籌集實踐教學經費,制定科學完善、操作性強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和獎勵制度;尊重師生、行業企業在教學管理和決策中的權力,建成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確保了實踐教學高效正常運行。
總之,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一直堅持改革創新為先、質量效益第一的思想,努力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近3年來有3名學生本科畢業論文獲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畢業生順利深造和就業,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好評;專業建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0年該專業帶頭人被評為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011年該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2013年該專業被評為山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同年,該專業入選濰坊學院山東省應用型特色名校重點建設專業,2016年該專業獲批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依托該專業開展的教研項目分別榮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參考文獻
[1] Wittrock,MC(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M].New York:Mucmillan,1986:57.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著.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學會生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 王謝勇,郭輝,王紅,等.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7):123-135.
[4] 李建明,胡曉輝,鄒志榮,等.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1423”型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201-203.
[5] 張曉輝,王金星,丁筱玲.探索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J].大學教育,2014(6):24-25.
[6] 劉夢琴,鄺代治,馮泳蘭,等.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 33(3):189-1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