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超++唐浩++黃靜琪
摘 要:本文首先簡要概述了產業集群與工業設計,探討了中小企業設計創新中工業設計產業集群所起到的作用機制,最后結合我國各中心城市在發展經濟、教育等方面所存在的差異性,提出了兩種工業設計創新模式,即基于政府引導下的市場驅動與基于政府主導下的產學研,以期為中小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提供些許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產業集群 中小企業 工業設計 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a)-0255-02
伴隨產業格局的變更及知識經濟的發展,產業競爭同樣呈現多元化、復雜化,工業設計創新已然成為贏得企業競爭及提升自身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路徑與重要工具,同時還是推動“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的基礎要素。中小企業作為我國企業體系的重要構成,以及國民經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普遍存在著創新能力不足及缺乏創新意識等狀況,所以,在實際發展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對于工業設計而言,其不僅有著空間組織臨近的特點,且經濟獨立,能夠為產業化的實現提供所需條件,而產業集群則可以為中小企業的工業設計創新,提供切實可行的發展脈絡。
1 產業集群與工業設計
1.1 產業與產業集群
產業實際就是生產同一或同類產品,所持有相同屬性且彼此間相互作用的各類經濟活動的系統集合;而對于產業集群而言,即于特定區域內的企業、支撐體系及機構等,由于彼此間共同存在的互補性、一致性,而構建起的相互聯系且地理上相接近的群體類型。從其定義中可知,產業集群行為的主體,主要包含有服務機構、知識機構與企業,而針對其市場特征來講,突出體現在社會化競合、高度專業化分工及主體地域化聚集等方面,由上得知,產業集群乃為一種脫凡的空間經濟組織形式,創新性與創造性為其主要特點,是價值鏈、行業文化、特殊地域、產業技術鏈等的有機構成與融合,其實質為文化共通、創新、合作與分工。
1.2 工業設計及產業化
工業設計的主要對象即呈批量化生產的工業產品,合理化運用諸如經濟學、美學及工學等知識,來整合、優化產品材料、色彩、結構、裝飾及形態等的創新活動,對于呈延伸化狀態的工業設計而言,還囊括產品開發中對其所進行的諸如包裝、展示、宣傳及市場咨詢等創新活動,其核心目的在于為服務、產品及開發過程提供全方位優良品質。伴隨當今工業設計領域的日漸完善與發展,工業設計正逐漸脫離工業產品這一傳統載體,而從以往生產領域轉向或擴展至服務與流通領域,呈現出新型的產業化特征。基于工業設計性質層面來分析,工業設計囊括有產業形成的諸如組織性、商業性及規模性等條件,乃是分離與工業生產環節,以獨立姿態為制造業提供服務的產業類型,實際屬于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為其核心;從產業要素角度來考慮,工業設計產業化主要包含有政府要素、產業集群要素及外部環境要素;基于產業鏈層面來分析,工業設計產業鏈并非單純性的線性結構,而是循環性質、可持續性的網狀結構,設計產業鏈由多方面構成,如消費者、營銷傳播、生產制造、設計資源、分銷渠道及設計創意等。另外,經多重運轉,把工業設計創新所帶來的價值,以一種捷徑方式向消費者傳遞,而對于售后服務、銷售商及消費者而言,則通過信息反饋,為后續產品開發提供指導。
2 中小企業設計創新中工業設計產業集群的作用機制
2.1 工業設計產業集群是中小企業工業設計創新的有效組織形式與載體
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在此大背景下,市場環境變得越發復雜,而對于設計創新項目而言,其內容日漸繁雜,技術也呈復雜化趨向,又因為工業設計創新并非單純性的、簡單化的獨立事件,而是帶有群體性及呈現系列化的一種現象,針對中小企業來講,單憑一個或多個企業時難以系統化、獨立的達成整個創新過程的。針對產業集群專業化框架內所呈現出的高度集中,不僅有著一定的內部規模優勢,而且還有外圍領域的支撐體系,除此之外,在集群時,能夠持續形成集群效應,推動區域內核心競爭力的持續提升,因此,在工業設計創新中,除了能夠將中小企業自身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之外,還能以一種合理、有效的方式,將中小企業在工業設計創新中,諸如人、財、物等資源方面的不足給予克服,所以,中小企業需與自身實況相結合,科學、高效化運用工業設計產業集群所帶來的各項優勢,此乃達成自身工業設計創新的重要途徑與有效形式。
2.2 工業設計產業集群促進中小企業工業設計創新
產業集群能夠收歸諸多與工業設計產業鏈有著緊密相關的企業,通過聚集而實現的資源共享,能夠為中小企業實現工業設計創新,帶來許多之前不能企及的優勢,突出表現如下所述。
(1)經集群而收歸的企業,經協作與分工,能夠最大化規避與減少諸如技術、財力、人力等資源的分散狀態,另外,由于集群內的企業優勢不同,因此,能夠實現彼此間的優勢互補。(2)基于工業設計產業集群框架下所建立的集體學習機制,能夠形成符合中小企業實際發展需要的內部創新與學習機制,使中小企業開放式、互動式、系統化學習成為可能,這樣便有助于自身不足的持續改進與完善。(3)通過工業設計產業集群化,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有助于其設計創新風險與成本的顯著降低。(4)通過實施工業設計產業集群化,對中小企業創新轉移與擴散有利,最終形成更為有利的協同效應。
3 以工業設計產業集群為基礎的中小企業工業設計創新模式
本文主要探討基于政府引導下的市場驅動創新模式。針對此模式而言,對于工業設計產業市場已成熟,并且在教育、文化與經濟方面處于重要地位的核心城市比較適宜,如上海、背景等。在上述城市的整體影響下,中小企業對于工業設計創新往往有著較為深入的認識,已構建起符合城市特點的專屬設計文化與氛圍。另外,在產業發展方面,已形成比較穩定的發展模式,可以依據市場變動而開展設計創新,在此種大背景下,需從以往的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轉變,構建由市場主導的中小企業工業設計創新模式。針對上述城市而言,其制造業中往往囊括了數目眾多的中小企業、創意產業園及設計產業園,產業集群正在逐漸轉向集群品牌領域,對設計發展的需求更為強烈與多樣,所以,此城市中小企業需制定如下措施。(1)運用產業集群所帶來的相關優勢,研究消費者行為,剖析市場變化,經設計創新,持續加強設計在整個品牌建設當中的核心地位。(2)政府需專門針對中小企業,強化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如基礎設施、金融及政策等方面,為當地企業高效發展設計提供科學引導。(3)對原有設計市場進行規范化整治,強化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4)政府需為科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等提供切實引導,以此為工業設計產業的優質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中小企業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其打造品牌形象及創造優質服務,乃是提升綜合國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必備條件與重要手段。要想切實推動城市中小企業品牌與設計的提升,便需構建更為完備、且符合當地實際需要的工業設計產業鏈體系,此體系不僅需要囊括品牌營銷與傳播,還需包含品牌形象設計、工業設計原創設計及設計咨詢與服務等。對于工業設計產業園而言,需囊括此體系,而在此種產業園當中,服務機構、科研組織、政府引導、中小企業等,需切實構建專業化、高科技含量的運營平臺與數據互動平臺。
4 結語
綜上所述,工業設計具備滿足實際需要的產業化條件,走出一條更為科學、完善的產業化道路,此乃創意產業框架下工業設計發展的正確方向與準確定位;針對工業設計產業集群來講,其乃是有效彌補當前中小企業工業設計創新中所存在不足的重要支撐,同時還是提升設計創新的重要策略。
參考文獻
[1] 呂長征.提升浙江工業設計基地產業集群園區創新能力研究[J].輕工科技,2013(11):141-142.
[2] 閆青.以產業集群促進大學科技園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研究——以南京大學—鼓樓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為例[J].科學經濟社會,2009,27(1):71-73.
[3] 楊冬冬.產業集群物流一體化模式研究——以蘭考縣為例[D].河南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