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平
摘 要: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當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民族文獻是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本文對民族文獻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進行分析,對圖書館民族文獻建設路徑進行了探究。進而提出了圖書館民族文獻當代價值的開發與利用策略。達成了從優化圖書館民族文獻工作的角度來提升民族文化傳承與弘揚的研究目的。
關鍵詞:圖書館 民族文獻 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25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a)-0254-02
在幾千年漫長歷史進程中,各民族在各自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觀和富于神秘色彩的民風民俗中,以自身獨特文化類型和語言文學、人文景觀,創造和形成了極其富有研究開發價值的民族文獻。因此,探討民族文獻的形成特點和特色以及開發利用,不僅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而且具有現實意義。
1 民族文獻的含義及特征
民族文獻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真實而客觀地反映出特定民族地域內的政治、經濟生產、民風民俗、藝術文化以及自然環境狀況等。在這些民族文獻當中保留著極具收藏價值的原始資料,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原始資料是我國乃至世界文化遺產當中的重要構成,記載著人類文明的歷史演進、傳承著優秀的民族文化。
第一,民族文獻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其形成于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區域內。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內涵。第二,民族文獻具有內容寬泛性的特征,包含政治、宗教、歷史、文化、經濟、民俗等社會各領域、各層面的重大事物或重要人物發展變化。第三,民族文獻具有分散性特征,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獻都收藏于民間,這也正是民族文獻難以獲得有效保護的主要原因。第四,民族文獻載體形式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在常規的書籍、志、刊物等形式外還有碑刻、手稿、家譜、墨跡等,也有一些口述式的文化內容傳承方式。
2 民族文獻建設及開發的重要性
我國少數民族地區與漢族地區一樣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這些文化以及史料內容均以民族文獻的形式進行記載與傳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構成。民族文獻不僅具有文化和歷史層面的研究作用,而且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財富有重要意義。圖書館從事民族文獻收集與開發方面的工作,能夠對民族文獻發揮保護性作用,使流傳于民間而沒有獲得有效保護措施的民族文獻能夠受到更加科學而合理的措施來保護。同時圖書館對民族文獻的建設與開發,是將民族文獻的精神價值在當代的最大化發揮。對我國當代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而積極的推動性作用。同時為科學研究以及歷史考古等領域提供重要的客觀參考依據。民族文獻價值一般具有難以被深層挖掘的特征,對于大多數非專業人員來說很難對民族文獻進行解讀,進而無法最大化的發揮其民族文獻的優秀文化傳承作用。圖書館可以結合專家的研究與發現方法以及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將民族文獻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價值全面而準確的進行呈現,使一般性的學習者和普通群眾能夠高效的展開學習、深度的進行欣賞。
3 圖書館民族文獻的建設路徑
3.1 建立專業化民族文獻工作隊伍
民族文獻的收集、建設以及開發利用工作的有效實施,需要有一套科學而專業的民族文獻工作體系。民族文獻工作體系包含關于民族文獻收集與開發利用的方式方法、運行程序、相關工作資源以及工作指導理念等。只有系統而科學的圖書館民族文獻工作體系才能實現理想化的實踐效果。而工作體系的運行則需要工作人員的有效落實才能得以實現,所以圖書館必須建立專業化的民族文獻工作隊伍,其中包含專業的民族文獻收集人員、具有專業分析與研究能力的專家學者、具有高級信息化技術水平的信息數據人員等。這些專業化的工作人員不僅能夠構建并逐漸完善圖書館民族文獻工作體系的理念與方法,而且能夠切實有效的將實踐工作落實到位。從而實現圖書館民族文獻工作的專業化和現代化。
3.2 對民族文獻的收集以及管理
民族文獻的收集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民族文獻具有形式多樣化和分布廣泛化的特征,這首先為民族文獻收集人員帶來了較高的發現難度。同時一些民族文獻在被發現后已經存在了一定程度的損壞,或者難以進行轉運等情況。為了保證民族文獻的完整性,避免人為性的損壞,民族文獻收集人員不僅需要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而需要具有優秀的職業精神。民族文獻收集人員需要對各地域民族的文化、歷史以及民風特點進行深入了解,從而能夠保證調查的準確性及調查方式的合理性。基于民族文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以對民族文獻的管理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首先在圖書館當中應建立專門的民族文獻室,并配置獨立的民族文獻閱覽與研究室,使其更加便于管理與利用。同時應構建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數字化民族文獻資源庫,并與圖書館的數字平臺進行有效銜接。民族文獻數字資源庫不僅能夠全面而系統化的將民族文獻進行統計與管理,更要具有豐富的傳播途徑,便于多方面的社會研究者進行研究與學習。民族文獻專家需要對民族文獻進行一定程度的探索與研究,并將其研究成果整編為民族文獻的備注或者資料,進而使民族文獻的深厚文化底蘊以及科研價值能夠更加充分的呈現,幫助更多的初級學習者和社會群眾對其學習和欣賞。
4 圖書館民族文獻的開發與利用策略
4.1 建立多元共享的民族文獻網絡平臺
將同一民族區域內的各社會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以及相關民族文化研究機構或組織的民族文獻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實現民族文獻價值的最大化挖掘和利用。通過網絡平臺的形式,收集各圖書館或相關組織單位的民族文獻資料,并組建專家研究小組對其進行整理和開發。從而使民族文獻不僅在數量層面,更在質量層面實現最大化的利用。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民族文獻的深厚內涵以及文化氣質進行更為豐富而透徹的展現。使很多對于民族文化并不了解的社會群眾能夠從感觀層面直觀的對其進行了解。利用高科技的數字技術能夠更加藝術化的將民族文獻的文化境界進行呈現,將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以更具感染力的形式進行呈現。
4.2 拓展民族文獻價值的應用領域
長期以來由于民族文獻的特殊性,只有少部分專家學者以及民族人士才能夠對其進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這極大地限制了民族文獻價值在當代的發揮。圖書館首先應組織專家學者對其進行內涵與價值的深度挖掘,并結合數字技術及網絡資源將其有效的呈現。同時應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社會群眾能夠逐漸了解并認識到民族文獻的重要性和時代價值。與院校合作展開民族文化學習活動,特別是針對大學生群體,利用學生到館參觀學習的機會向其進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樹立起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利用網絡途徑將民族文獻的研究價值共享到互聯網環境當中,為更多的國內研究者和世界范圍內的學術專家提供珍貴而客觀的研究資料。
5 結語
圖書館民族文獻工作的優化與創新不僅能夠對民族文獻發揮保護性作用,而且對我國當代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推動性作用。建立專業化民族文獻工作隊伍并對民族文獻的收集以及管理工作進行強化,能夠實現對民族文獻合理而有效的收集與管理。建立多元共享的民族文獻網絡平臺、拓展民族文獻價值的應用領域能夠最大化地實現民族文獻當代價值的弘揚。優化圖書館民族文獻工作的方式、創新圖書館民族文獻價值傳播路徑,是圖書館民族文獻工作的核心方向。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保護、研究與傳承不僅是圖書館的重要工作內容,也是圖書館的時代使命。
參考文獻
[1] 秀敏,滿都拉.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對民族文獻建設和開發利用[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154-156.
[2] 黃倩.民族高校圖書館地方文獻開發利用中的館藏評價分析[J].圖書情報導刊,2016(12):30-34.
[3] 徐東明,馮云,寧沛林.十年來民族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與特色建設研究之回顧與展望[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128-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