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宗潮++劉倪同++劉婉鈴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創客”以及“新型企業孵化器”發展背景下提出的眾創空間進行解析,對其演變歷程、運營模式、功能等進行解析,在解析基礎上分析我國目前三種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結合空間運營單位廣州創企孵化器有限公司承擔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高新區及孵化育成體系建設領域——《印客時光(InkTime)眾創空間建設專項項目》最終提出“研究院+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希望能夠為眾創空間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眾創空間 創新運營 創新孵化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11(a)-0252-02
在雙創以及創客發展的背景下,“眾創空間”被提出且作為創客及雙創發展載體,受到廣大研究者以及創客的關注。2015年開始我國也正式從政府部門角度關注“創客”,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動力,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關于“創客”以及“眾創”的概念最早由國外提出,但是國外相關研究卻相對較少,反而我國在這一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企業戰略管理以及高校教育中和眾創相結合,建立相應大學科技園等,希望以此來帶動經濟發展建設。
1 “眾創空間”概述
眾創空間作為新型創業服務平臺,順應創新2.0時代各種創新發展,包括用戶開放創新以及協同創新等,順應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的創客浪潮。根據當今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創新創業特點,結合市場化機制希望最終構建低成本、全要素并且具有便利性的新型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從2015年被納入我國政府報告以來,國家對于“創客”以及“眾創”提升到新高度,2016年2月我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專門針對眾創空間以及科技創新服務召開發布會,希望在眾創空間建設中從國家層面進行推動,促進其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創客、眾創空間”再一次引發人們熱議。
“眾創空間”不僅僅具有DIY導向,而且還具有開發共享性的典型特征,另外資源科技以及屬性多樣性也是眾創空間的顯著特點。對于“眾創空間”的不同研究角度也能夠發現其具有不同特征,從創新創業角度分析發現“眾創空間”具有開放式創新以及以市場為導向的特征。
2 眾創空間演變過程及功能解析
2.1 眾創空間演變過程
眾創空間的發展是在互聯網產業發展基礎上出現的,又由最早的創客以及創客空間演變而來。創客空間是創客根據自身興趣建立的,最開始在商業價值方面關注度比較低。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服務器也開始提出,屬于重要的創業活動項目。最終把創客空間和企業孵化器相結合,形成的眾創空間和原有的創客空間相比具有創新創業的自造和分享典型特點,能夠促進企業孵化。作為創客空間和企業孵化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全新開放式創業生態系統,具有兩者共同的功能和優勢——“創客空間+新型孵化器”模式出現。眾創空間能夠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空間,并且提供重要幫助。
2.2 眾創空間功能
眾創空間不僅僅實現了創新和創業的結合,而且把線上以及線下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圖1能夠看出,眾創空間還把孵化和投資結合在一起,希望在新的背景以及環境下加強專業化服務,最終推動創業者的創業,在創業中探索新技術的應用,加強新產品的開發,開拓新市場,新環境下發展新業態。
首先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創業者以及創客能夠通過“眾創空間”實現社會資源以及創業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動我國的大眾創業,促進我國社會以及經濟建設,提供動力。在高校發展中,可以引進并開發“眾創空間”,加強高校中大學科技園建設,為高校中大學生發展提供助力,促進高校中創業成功率也有良好作用。對于企業而言,“眾創空間”能夠進一步促進企業創新,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建立企業自身優勢。
2.3 眾創空間服務模式
“創客空間+新型孵化器”作為新型眾創模式,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眾創空間的發展,也推動我國眾創空間發展出現多種模式,包括活動聚合型、培訓輔導性以及媒體驅動型,另外還有投資驅動型、產業鏈服務型綜合性創業生態體系型一共7種模式。這7種眾創空間模式重點都在于創新創業服務,創新創業也廣泛涉及到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不同物品等。在發展中,各種新型創新運營模式被提出,本文主要提出“研究院+眾創空間”的創新運營模式。
3 印客時光·眾創空間——“研究院+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
3.1 基于創客教育視角的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
這種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主要是高校作為主要構建者進行創業以及創新,一般由創意時間、協作房間、開放資源和合作社四維度組成。
合作社類似于高校等學習共同體和團隊,創客實踐主要是針對多學科而言的,能夠實現復雜問題的創新解決。具有相同特點或者需求的用戶集中在一起,通過分享知識等實現創意碰撞,最終實現多學科交叉創新。在創意實踐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非正式學習的方式實現,在非正式學習的情況下進行自組織的學習活動,其中典型代表是體驗式學習,聯合高校及社會的技術與商業資源,結合國內以及國外相關創業孵化器進行協作,最終進行創作。在整個過程匯總對于軟硬件資源以及知識等進行資源共享,在共享中展開協作創新。共同參與下進行產品以及服務的評估設計,對于市場進行分析,最終實現創業。
3.2 基于實踐視角的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
我國自從開始眾創空間建設以來,我國政府牽頭,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積極響應,希望能夠建立功能完善并具備較強創業創新能力的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這種背景下基于實踐視角的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被提出,典型代表是海爾眾創意。海爾眾創意提出的目的是吸引全球具有創造性的設計師以及創業者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了解用戶實際需求,然后根據調查結果打造產品和服務。在當今實踐視角下,充分考慮了用戶的需求,并且借助了互聯網以及大數據展開分析。
3.3 基于創新2.0視角的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endprint
在創新2.0模式下,眾創空間這樣的概念被提出并進行大量研究。用戶作為這種模式下的核心,不僅僅進行創新,而且用戶也具有需求。這種運營模式中包括創客、研究者在內的參與者進行交流以及學習,實現資源共享,進行創意產品的打造和展示,最終根據產品展示來了解用戶的實際需求和用戶的期望。通過篩選以及吸收之后,對于產品進行改造,最終實現創業創新。
3.4 印客時光·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分析
在基于創客教育視角、實踐視角、創新2.0視角的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下,提出了印客時光·眾創空間——“研究院+眾創空間”創新運營模式,如圖2所示。這種創新運營模式綜合了創客教育視角、實踐視角、創新2.0視角三種視角的功能要素,最終形成的運營模式屬于協同互補網絡結構。創業園以及研究院作為創新的核心,在創客生態圈進行創客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實踐并實現創新創業,研究院創業園積極參與其中,提供技術支持和科技研發創新,在進行創新以及實踐的過程中也能夠進一步加強創客教育。在資源開放、多方協作的基礎上進行實踐和創新,最終得出創意產品,能夠符合市場實際需求,最終實現創業創意。在這一過程中,研究院作為創新創業的重點,主要起到創新和科技研發的重要作用,對于整個創新運營模式而言具有核心作用。
4 結論
在當前大眾創業的背景下,我國眾創空間的相關研究以及建設逐漸增多。高校以及研究院所等科研機構,也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和眾創空間共同發展,為眾創空間建設提供科技以及技術支持,促進眾創空間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發展“眾創空間”,要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主力軍作用,釋放創新創業政策集聚和“互聯互通”的系統有效性,有效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大學科技園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盤活利用政策工具、儀器設備、閑置廠房等資源,進一步降低創業成本和門檻,釋放蘊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中的無窮創意和無限財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研究院+眾創空間”作為眾創空間發展的典型模式,在未來眾創空間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需要更多研究學者進行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陳夙,項麗瑤,俞榮建.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特征、結構、機制與策略——以杭州夢想小鎮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5(11):35-43.
[2] 王佑鎂,葉愛敏.從創客空間到眾創空間:基于創新2.0的功能模型與服務路徑[J].電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3] 張娜.眾創空間——互聯網+時代本土化的創客空間[J].科協論壇,2015(10):22-25.
[4] 邱進友.眾創空間:圖書館未來空間設置的方向[J].圖書與情報,2015(5):78-80.
[5] 顧王瑩.眾創空間發展與國家高新區創新生態體系建構[J].改革與戰略,2015(4):66-89,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