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祺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現代化建設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與發展。在社會日益進步,經濟日益發展的同時,審計工作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審計工作在運行過程中,其內在的審計程序設計和對審計結果進行有效評價是至關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對審計師合理利用審計重要性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從審計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入手,對審計工作過程中重要性的具體實踐進行系統的分析。
關鍵詞: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應用
1.審計重要性原則的概念分析
審計重要性原則在實際的應用中是非常重要的。從總體上來講,審計工作是對一個公司企業的財務狀況、經濟決策等進行嚴格的檢測與審查,而重要性則是指審計單位對所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錯誤報告的嚴重程度。程度的高低將會對財務報表的應用者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要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多角度的考慮,具體有以下內容。
1.1基于財務報表使用者的主體角度的審計重要性原則的概念分析
審計重要性的最終結果是供企業的經濟決策者進行使用,也就是說,注冊會計師依靠自己的專業水平在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詳細的審計之后,要將具體的結果報送給公司企業的經濟決策者。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對公司財務進行全方位的審計工作的過程中,要從公司的經濟決策者的角度進行考慮,對于結果的傾向性要更加明確,在充分了解公司企業的經濟決策者的使用意圖的前提下,對審計結果進行整理,這樣可以對審計結果報錯的嚴重程度進行有效緩解。
1.2基于特定環境的審計重要性原則的概念分析
對審計重要性進行準確地把握與分析,并且有效合理地進行應用,環境因素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各個企業自我生存發展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具體來講,審計公司面對的企業,在規模大小、經營性質、發展環境、監管體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處。如,20萬元的錯報可能會對一個剛剛起步的小公司產生巨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這也就要求審計工作者在對企業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對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及時地了解,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對企業做出科學合理的審計安排。
1.3基于專業評價的審計重要性原則的概念分析
對審計重要性水平的有效把握離不開專業的判斷,不同的審計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其工作方法和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其評估結果也就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審計工作隊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在工作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判斷,對審計單位進行細致的分析。
1.4基于數量和性質的審計重要性原則的概念分析
從錯報金額的數量和性質方面對審計重要性水平的概念進行分析,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對審計工作進行開展。從數量上來說,具體是指錯報的金額大小;從性質上來說,具體是指錯報數據的性質。我們在對審計重要性進行應用的時候,不僅要注意錯報的金額大小,還要看具體錯報的性質,二者互相結合,才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實際被審計的單位的財務狀況。比如,在一個規模較大的公司,對其固定資產的項目的重要性水平進行確定時,將其確定為100萬元就是比較符合公司發展水平的,但是如果將個人購置的電腦等用品放在固定資產這一類就應將其注明重要類一欄。
1.5基于錯報漏報下的審計重要性原則的概念分析
審計單位在對被審計的企業進行具體的審計工作的過程中,企業的財務報表的準確性高低對最終的審計結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審計工作者在審計工作開展之前,其財務報表就出現了錯報、漏報的現象,那么最終的審計結果也會出現一定的偏差,不利于企業的長效健康發展。
2.審計重要性原則在實踐中的應用
2.1計劃階段的審計重要性評估
對于計劃階段的審計工作,審計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對審計對象的重要性水平進行合理的了解與判斷。針對較大的報錯金額設定一個可接受的范圍,針對眾多較小的報錯金額的累計結果進行及時地評估,判斷其對后續的審計結果的實際影響,據此做出正確且合理的判斷,提高審計的工作效率。
2.1.1審計重要性水平判斷的影響因素
影響審計重要性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也就是說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很多因素密切相關,比如審計的風險、審計的初始證據資料、審計的意見書等,審計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對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的考慮和分析。具體來講,其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內容。其一,審計的實踐經驗。在對審計工作進行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對審計單位的整體經營環境、規模大小等進行調查研究。在此過程中,如果發現被審計的企業在經營性質、規模大小、內部管理機制等方面都與往年無巨大差異,沒有明顯的變化,那么就可以據此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的標準,對后續的審計工作進行開展。其二,被審計企業的外部與內部環境的了解。從內部環境來講,審計工作者要對其內部相關管理制度、各方面的保障等方面進行了解,在制度健全、管理更加嚴格的環境下,其對重要性水平的判斷就更加準確。從外部環境的角度來看,審計工作者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狀況、市場份額占有狀況、法律環境與監管狀況等進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可以對該被審計單位的重要性水平進行更加合理的判斷。其三,審計的目標要求。眾所周知,從被審計單位的角度來看,不同的企業由于其經營狀況、規模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其審計的目標也是不同的,審計工作者要根據具體的審計要求與目標進行審計。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企業會附加一些特定報告的信息,審計工作者也要對其及時關注并進行判斷。其四,相關法律條文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方面的要求。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重要性水平的判斷時,要及時對與其審計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充分了解。對與其相關的內容進行謹慎的判斷,保證其工作判斷的穩定性。其五,錯報內容的性質判斷。在前面的論述與分析中我們能提到了被審計單位的錯報數量與性質會對審計重要性水平的判斷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講,審計工作者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對被審計單位的錯報性質進行嚴格的把握和控制。比如,某企業的錯報數據的部分涉及違法行為導致的最終結果,那么這個時候,五路金額數量的大小是多少,都要將其判斷為嚴重。endprint
除此之外,需要審計工作者注意的是,在財務報表中,其性質、金額、上下波動幅度等也是特別需要關注的。在企業中,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對于各個項目的關注度是不同的,并且不同金額的項目也會有不同的關注度,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是沒有規律的,需要針對個例進行不同的判斷。比如,一個項目經理可能對自己所經手的項目的關注度比較高,可能在金額上并不是公司最大的,但是審計工作者在對其進行評估的時候就要做特別的判斷。
2.1.2基于數量因素對審計重要性的應用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審計重要性水平的應用離不開對各種數據的分析,那么數量則當之無愧成為我們首先進行考慮的因素。審計工作者要根據財務報表的層次重要性程度和金額的大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初步的判斷。具體有兩方面的內容。
對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進行充分考慮,有利于提高審計的效率,比如,對于金額非常低,并且其層次分布上也要低于被審計的財務報表的層次。針對此種情況,就要對其進行多方面的考慮,而不能只是單單看這一方面的內容。在審計工作的漫長發展過程中,即使是經濟發達、制度健全的美國也沒有對重要性的量化標準作出名曲的規定,這說明,在具體進行審計工作的時候,還要根據具體的審計情況做出具體的判斷。但是,根據審計工作者的實踐經驗以及理論知識的積累,可以對一些宏觀上的數據進行整體把握之后,在對其被審計達內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比如,絕大多數的帶有匯總性質得財務數據是可以作為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斷依據的,具體有資產、總體的收入、凈賺利潤等。需要審計工作者注意的是,雖然有些匯總數據可以直接作為判斷依據,但是在具體的時間過程中,還要注意其判斷的基礎與范圍要科學合理,對于大企業與小企業也要做不同的劃分。
除了上述所說的財務報表的層次,對于實際交易、賬戶的余額、列出報表的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審計工作者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也要對其進行整體的把握。并且,對其重要性水平進行量化以后,還要將其評估結果實地的分匹配到各個賬戶中去,在實踐生活中,賬戶余額、交易等的錯報是被稱為“可容忍錯報”的 ,也就是說審計工作者在對其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一項作為可接受的最大錯誤去進行審計。
2.1.3基于性質因素對審計重要性的應用
錯報的性質和數量金額對審計重要性水平的判斷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但是二者又不是必然相對的關系,比如金額較小的錯報數據可能在性質上影響比較大,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其重要影響因素進行充分地考慮。具體包括以下內容,其一,錯報數據對合同性質及交易的影響程度,并且對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充分考慮。其二,在對企業的經濟發展情況和市場占有份額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之后,對其報的利潤及變化情況進行考慮,在此過程中,還要結合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資金利用利用率等進行判斷。其三,對于錯報的類型以及性質進行明確,對于財務報表中列出的分部信息也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綜上所述,基于性質因素對審計重要性原則進行考慮的同時,也要充分結合其他相關因素進行判斷,使審計工作者做出精確的判斷,促進我國審計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也促進我國經濟 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
2.2審計程序的實施階段的審計重要性評估
審計程序的進行階段是審計工作的重要階段,在此過程中,要先對計劃階段的審計工作進行及時的總結與思考,并且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動對其原本制定的審計計劃以及判斷標準進行符合實際情況的調整。比如審計工作者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大小、財務狀況等對其基本狀況進行了初步判斷,并確定了判斷依據等,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變化以及企業的發展情況每天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種情況之下,審計工作者就要對其判斷依據導尿等內容進行及時的調整。在此基礎上,擴大測試的控制范圍,使其在最低風險的環境下對其企業的財務報表等進行客觀的評價。
2.3審計結果的評價階段的審計重要性評估
審計工作者對審計結果進行有效評價,有利于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從另一種角度來講,也是對計劃階段以及審計程序進行階段的審計工作的一種檢驗。具體來講,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完善。其一,對審計重要性和審計風險進行最終的評價,在此過程中,注意結合市場的整體動向。其二,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等資料制作審計建議,并且最終以報告的形式進行最終的呈現。意見書的內容要對其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進行全面的覆蓋。一般來講,要在確定可能錯報的金額大小的基礎上,結合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對可能錯報的金額大小進行分析和判斷,將對其審計重要性水平的影響程度進行全面細致的記錄。此外,審計工作者還要積極 根據市場動向,利用審計重要性水平原則,對財務報表中各項審計風險的影響程度進行及時的調整。提高審計結果的質量。
結語
審計重要性水平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不僅有利于審計工作者更加準確的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審計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促進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要對審計重要性原則提起充分重視,發揮其在具體工作中的促進作用,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平穩健康運行。
參考文獻:
[1]呂聯盟.淺析審計重要性水平在實踐中的應用[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08)
[2]丁奕.審計重要性水平在審計實踐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商業,2008(05)
[3]王陽.我國整合審計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