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仁佑+王云亮
摘 要: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一個綜合性、交叉性和實踐性都極強的專業,在設定專業培養目標,合理的課程結構前提下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信息與計算科學;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
一、 專業發展沿革
1999年始,為了擴大專業適應面,國家教委把各大專院校本科專業從504個壓縮到了249個,在數學類中,由原來的計算數學及其應用軟件、運籌學、控制科學、信息科學等4個專業調整為現在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一個綜合性、交叉性和實踐性都極強的專業。該專業的特點與特色是注重學生的數學基礎,強化其計算機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十世紀是各種學科的“聯網”時代,邊緣交叉學科得到迅速地發展,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就是以培養適應網絡信息時代的多元化人才為目標的新興專業。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2007年獲批,2009年首次招生,從2011年開始連續每年招生,每年招生人數在45人左右。
二、 專業培養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堅持全面發展。學院確定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如下:本專業培養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運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應用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及基本知識;
2. 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包括常用語言、工具及一些專用軟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設計能力和較強的編程實現能力;
3. 了解某個應用領域,能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解決某些科研或生產中的實際課題;
4. 對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理論、技術及應用的新發展有所了解;
5. 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軟件開發能力。
三、 專業課程設置
按照學校課程設置的模塊,主要分為四個模塊,分別是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和專業主干課程、選修課程、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始終貫徹德育教育,主要涉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英語》、《公共體育》等課程;專業基礎和專業主干課程重基礎,開設《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程序設計基礎》、《Matlab軟件》、《數據結構》、《數值分析》、《運籌學》、《微分方程數值方法》。選修課程為學生自由選擇和個性發展提供空間,常開設的課程有《數據庫》、《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常用統計方法》、《信息科學概論》、《統計模擬與計算》等,新生還增設《大數據開發基礎》、《數據挖掘技術》等課程。在創新創業實踐課程方面,注重搭建交流平臺,開展了各種類型的報告、講座、論壇。
四、 專業培養模式
第一,重視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我們遵循“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促創新”的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作為一項常規工作,每年修訂一次,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和社會需求相結合,重視并重新梳理人才培養目標,多角度論證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課程結構體系及其依據等要素,優化課程體系,穩定但不乏與時俱進。
第二,加強課程實踐環節,重視學生使用計算機對信息進行計算和處理能力。對于該專業課程來說,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穩固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前提下,學院注重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招生規模小,與計算機相關的課程機房等硬件設施齊全,老師能全面指導學生動手操作,以此保障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藍橋杯比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能力大賽等各類創新科技比賽增強學生的編程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第三,促進校企合作,建設實習基地。校企合作的雙方是共贏體。政府、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儲備人才,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擁有高素質信息方面的人才,是將來企業生存的根本。學院連同地方政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展現自身的優勢,并利用各種有效資源設立更多的實習基地,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以提高其實踐能力,根據市場形式更有針對性指導學生。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實習將基礎知識、方法、手段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提高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并增強就業能力,在就業中更具有競爭力。
第四,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多途徑就業。培養目標決定培養模式,決定大部分畢業生能適應什么樣的工作崗位。學院做好就業指導和培訓、搭建就業平臺等就業服務工作,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氛圍。學院的畢業生有信息分析處理方面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與開發方向,教育教學方向,企事業管理方向,繼續深造,其他方向或者自主創業的。
五、 結束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加強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培養出優秀的專業人才,從而提高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在未來市場中的地位。從2015級開始采用“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模式,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和信息與計算科學作為一個大類招生,前三個學期課程設置相同,第三學期末分流為兩個專業,第四個學期開始分專業培養,我院還會繼續探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李云翔.地方本科類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第9期.
[2]趙昕,王淑玲,皇甫艷.普通院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第03期,第31卷.
[3]郝水俠,郭云霞.大數據時代下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探索[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34卷第2期.
[4]王先超,王春生,柏春松.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計算機教育,第10期,2015年5月25日.
作者簡介:
鐘仁佑,王云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廣西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