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位商品價值量和價值總量的計算是經濟生活中重要的計算題類型,也是高考重點考查的考點,因此掌握單位商品價值量和價值總量的計算對于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關鍵詞:單位商品價值量;價值總量;經濟生活
一、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的計算公式推導的理論論證
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2014年3月第6版,2015年7月安徽第二次印刷,第13頁第一段涉及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得知,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長,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越大,二者之間成正比。但是在計算時很少會給我們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個條件,而更多地的是給我們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我們的教材第14頁又指明了,在其他因素不變,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那么如何理解兩者之間成反比?所謂成反比就是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增加而減少或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減少而增加,且它們的乘積相同,那么這兩個量就成反比例。其實質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隨另一種量變化而變化,但這兩種量的積一定是個常數,即x×y=k,無論x,y怎么變化,k這個常數不變,這時這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由課本可知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無論單位商品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怎么變化,兩者的乘積不變。設單位商品價值量為v,社會勞動生產率為l,兩者的乘積為k,則v×l=k,k始終為常數。
因此我們設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前的單位商品價值量為v1,社會勞動生產率為l1;設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后的單位商品價值量為v2,社會勞動生產率為l2,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或者降低了多少設為x%,提高就加x%,降低就減x%,提高(增加)用加,降低(減少)用減,那么得出l2=l1×(1±x%)。根據反比例關系原理,兩者之間乘積一定是個常數,因此得出結論:v1×l1=v2×l2=k,可以推斷出:v1v2=l2l1。而l2=l1×(1±x%),可知單位商品價值量公式變為
v1v2=l2l1=l1×(1±x%)l1=1±x%1=1±x%v2=v11±x%,所以只要給我們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動前的單位商品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動的情況,就可以求出變動后的單位商品的價值量。
二、 商品價值總量計算公式理論論證及推導結論
根據經濟學理論可知,價值總量是指某一部門或某一商品生產者在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的價值量的總和。它等于商品的數量與單位商品價值量的乘積。在傳統政治經濟學往往把商品的數量看做使用價值量。根據理論,我們設商品價值總量為v總,單位商品價值量為v,商品數量為m,那么商品價值總量公式為:總=v×m。
根據人教版2014年3月第6版,2016年7月安徽第3次印刷第13頁名詞點擊,勞動生產率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它通常用單位勞動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表示。勞動生產率越高,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就越多,平均到單位產品上的勞動時間就越少。由此可知,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產品數量的提高,二者成正比關系,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平均到單位產品上的勞動時間就越少,勞動生產率與勞動時間成反比。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多少就意味著商品數量提高多少,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多少就意味著商品數量降低多少,設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前的商品數量為m1,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后的商品數量為m2,那么m2=m1×(1±x%)。根據商品價值總量的計算公式v總=v×m,我們知道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前的商品價值總量為v總1=v1×m1,那么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后的商品價值總量為v總2=v2×m2,根據單位商品價值量的計算公式v1v2=l2l1,將v2=v11±x%,m2=m1×(1±x%)代入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后的商品價值總量公式:v總2=v2×m2,可以推導出v總2=v11±x%×m1(1±x%),通過化簡約分可以得出v總2=v1×m1=v總1,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商品的價值總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
由于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并不影響全行業或該部門的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所以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會改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所以單位商品價值量不會改變。但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就意味著商品數量的增加,勞動生產率提高多少,商品數量就增加多少,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產品數量的提高,二者是正比關系。設個別勞動生產率變化為x%,商品的數量m就變化x%,增加用加,減少用減。變化后的商品數量就變為m2,那么m2=m1×(1±x%),根據商品價值總量的計算公式:v總=v×m,個別勞動生產率變化之前的商品價值總量為v總1=v×m1,個別勞動生產率變化后的商品價值總量為v總2=v×m2,將m2=m1×(1±x%)代入得出v總2=v×m1×(1±x%),而v×m1=v總1,得出v總2=v總1×(1±x%)。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二:商品價值總量與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作者簡介:
李文峰,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