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教學在經歷了多輪改革之后呈現了勃勃生機。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新課改理念下被徹底的打破,語文課堂中的質疑讓師生探究活動更加頻繁,從而使傳統的語文課堂智慧的轉身。本文圍繞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質疑,旨在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質疑;教學;意識;思維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質疑是科學探究的基石。質疑能力在語文學習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大多是以教師的答案為標準,使得學生缺失了對于問題質疑的能力。因此,教師要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去進行評論與質疑,繼而營造一種公平、和諧共同進步的氛圍,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新,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語文文化素養。
一、 課堂中大膽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意識
質疑意識在語文學習中至關重要。它能夠讓學生在探究作者文本意圖的同時深刻、全面地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多方位地去進行研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讓他們學會在課堂中大膽質疑。傳統的語文課堂主要以教師教授,學生被動地汲取知識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創新、質疑意識的提高,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的教授為輔,要尊重學生,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去進行探究與思考。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質疑能力才能更加切身地去感悟文本知識,才能創新語文素材。例如,在學習《出師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諸葛亮真的對蜀政權忠心耿耿嗎?真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嗎?”學生聽到這個問題便各抒己見,與小組學生之間進行了交流與分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勇氣,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個和諧、民主、寬松的開放性教學課堂,增進了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情感,繼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 圍繞模糊點質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文學作品,尤其是一些散文、小說的議論部分都會使得學生對這個地方產生一定的困擾,讓學生不知道從何處來入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圍繞學生的模糊點讓他們進行質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羚羊木雕》這一課時,教師發覺學生對文中的這一句話感到不太理解“算了吧,這樣多不好”,其中“這樣”一詞指代什么?是指“我流淚”?還是指“爸媽逼我讓我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這兩種不同的分析與解釋似乎都能夠說的清。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這句話帶入到課文中去,并且讓他們聯系上下文進行揣摩與思考,讓學生之間也進行討論與分析,最后總結出這句話應該是奶奶對爸媽說的,作為父母不能強迫孩子做一些他們不樂意做的事情,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維護好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質疑問題的重要性,也更加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知識的了解與掌握,繼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使得他們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三、 用評論家眼光質疑,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語文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應該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素材讓他們嘗試著來進行分析與解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引導學生用評論家的眼光進行質疑,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他們一定意義上真正去掌握知識以及解決語文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去欣賞作品而不給出任何的分析與評價,讓他們以評論家的眼光來分析作品有哪些值得借鑒與修飾的地方,如結構,選材,抒情以及寫作手法等等。讓他們用以前教師講過的分析文章的步驟進行解讀與打分。一位同學說:“這篇文章在用詞上出現了重復的現象,應該學會換另一個詞來表達,否則會顯得文章呆板、繁瑣。”另一位同學說:“文章開頭有這么一句話‘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這里的‘東西兩個字用的不合適,感動作者的并非是物而是發生在這里的一些事情,因此應該把‘東西改為‘事情”更為貼切。由此可見,敢于質疑是學生值得學習與借鑒之處。
四、 圍繞精妙處質疑,感受文本主題的深刻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作者在作品中會通過一些側面的手法表現出自身的情感,而這些手法的安排并不容易被他人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讓學生圍繞文章的精妙處進行質疑,感受文本主題的深刻,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通過自身的認知去欣賞文章,繼而更好地掌握一些語文欣賞方面的技巧。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一課時,文章結尾處有一經典的句子:“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多數學生對這句話不是很理解,大約表示猜測,而的確表示肯定,把這兩個詞聯系到一起感覺有些矛盾,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這兩個詞來進行質疑——議疑——析疑——解疑,學生通過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與探究,最后得出:孔乙己既然是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他沒有朋友,沒有親戚,沒有人在乎他的生死,也沒有人知道他是死了,還是活著,只能說“大約”;而孔乙己又是一個好喝懶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氣,他就能到酒店來混吃混喝,可是作者卻一直沒有見過他,因此說“的確死了”也是合乎情理的。這個看似矛盾的對比也使得孔乙己的命運顯得更加的悲哀。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是智慧教學的象征。課堂質疑,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引導學生探疑、質疑、析疑,給學生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平臺,更需要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敢于闡述自己的看法,發揮自身的個性。相信這樣的教學模式一定會使得語文課堂綻放出無限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單兆建.增強初中學生語文質疑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下),2015,(12).
[2]鄒家茂.淺談初中語文探究性課堂教學的構建[J].現代閱讀,2016,(09).
[3]駱鯤.選擇質疑教學方法 搞好初中語文教學[J].新作文,2016,(12).
作者簡介:
趙娟,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市銅山區柳泉鎮中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