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艷
【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以科學教育活動為例。我們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科學現象生動而形象地顯示出來,使幼兒積極地參與到科學活動中,并更好的活躍科學課堂氛圍;而同時,信息技術手段亦可以彌補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在形式上的不足,可以使一些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或無法觀察到的過程與現象生動而形象地顯示出來,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并可以讓科學現象重復再現,鞏固孩子對知識點的認知。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教育;信息技術整合
近年來,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涉及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直觀、形象。同時,我們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新形勢下的幼兒教育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隨著信息技術提升而來的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必須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全新考驗,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全新的教學需求。在這一形勢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它同樣可以在教育教學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已經刻不容緩。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當合理有效利用各類教學資源為幼兒的全面綜合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及氛圍。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好給全新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查閱并學習到更多的信息及教學方式和方法,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整合利用可以有效的挺高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及教學水平。在教學的時候也可以適當的運用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的融合形成一種全新的更易于幼兒接受的教學模式,這是大勢所趨,是新形勢下的必然結果。
1 信息技術手段在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1)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更好的活躍科學課堂氛圍,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如心理學家布魯納所提出的刺激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方式是讓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怎么讓幼兒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感興趣是幼兒教師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幼兒時期的學生最顯著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只有完全調動起幼兒對事物及所產生現象的好奇心及興趣才能激起他們對于這一事物的探究欲才能促使他們主動的進行探索。調查顯示,每次在教學時運用信息技術都會讓幼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及高漲的學習情緒,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通過信息技術所展現的形象多彩的畫面可以成功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抓住幼兒的焦點,從而讓他們更積極的去觀察及探索。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曾舉行過一個名為“一課多磨”的教研活動,通過對大班幼兒《多彩的魚》這一科學活動的教學對多媒體教學進行調研。第一次教學是,教師花費了足夠的心血及時間準備了很多畫好的小魚,所有的魚都是不同形態不同顏色的,色彩也都很艷麗。在剛開始,學生們非常感興趣,但是時間一長,面對單一的圖畫學生們的注意力逐漸下降,興趣也開始減退,到最后一節課結束時很多學生甚至不知道這節課具體是講了什么內容。
第二次教學我們進行了適當的修改,考慮到如何將老師花費的心血更好的利用起來,我們將這些圖畫拍成照片,做成了ppt,并且在每張畫面出現的時候都運用了不同的動畫方式。這些不同的動畫方式吸引了孩子的視線,活動的效果也有所提高,但是我們在研討匯總時還是覺得缺乏活躍的氛圍,整個活動沒有生氣。
第三次,我們推倒原先設計,制作了flash動畫,每條魚兒活潑自在的游出來,有的從畫面的上方出現,有的從右下角出現,有的在吐泡泡,有的在互相追逐,再配上明快的音樂,孩子們一下子就活潑起來,尋找每條魚的特征,發現他們的規律,積極舉手發言,回答對的,課件就會發出掌聲或者是“你真棒“的表揚,整個活動輕松活潑,效果非常好。
(2)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彌補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在形式上的不足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強調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我們也往往提供很多的操作材料讓孩子來進行感知。但是,我們必須還要認識到,我們面對的畢竟是學齡前的孩童,他們的思維很具體,操作能力也很有限?,F實中的很多具體操作,并不適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往往使幼兒對事物變化的過程無法了解,不一定會顯示出非常明顯、清晰的效果。因此,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將比較復雜的物理或化學變化以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便于教師的講解和幼兒的理解。
(3)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讓科學現象重復再現,鞏固孩子對知識點的認知
科學教學活動中,我們會提供材料來讓孩子來擺弄。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讓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更好的感知科學現象,培養其科學興趣。這種方法應該是符合幼兒的“學中玩、玩中學”的接受特點的,而且也很直觀、形象。
2 信息技術在科學教學活動中的具體應用
(1)加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
必須認識到,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給我們的科學教育帶來的沖擊力是巨大的,如何讓老師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手段,讓其為我們的科學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務,是我們目前的工作之重。幼兒教師在信息技術的學習方面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能較熟練地掌握和應用信息技術的人在幼兒教師群體中,只占很少的比重。這就造成了大量的信息設備閑置的現象。Flash動畫的設計和制作,電子白板的使用,這些都是在我們科學教育中能發揮很大作用的手段,但是能真正運用起這些手段的人卻不多。往往是空有設想,無法付之行動。比如:科學活動《樹的四季變化》,這個活動老師設想了很好的課件,用動畫的形式將一棵樹的變化逐漸的顯示給孩子,同時配上動聽的音樂,應該能將這個科學活動的目標完成得很好。但是,進行課件制作時,發現有很多技術都是自己不能夠掌握的,到最后,只能放棄,依然使用了圖畫的方式,非??上А9蚀耍覀儜撘訌娦畔⒓夹g的學習,讓它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服務,發揮它的作用。
(2)將幼兒的科學認知特點和信息技術的特點進行充分了解,尋找最佳結合點
幼兒的思維的直觀形象性思維見長,幼兒往往對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有趣的東西最感興趣。而信息技術在創造這些形象時,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從幼兒對動畫片喜愛的程度來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很好地適應幼兒的認知特點。比如:認識小雞和小鴨,老師先要找準這個科學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孩子進行兩種家禽的區別比較,要讓孩子掌握的它們在“嘴巴、爪子”的不同,抓住了這個重點,然后進行課件制作;再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進行修改,減少其他非主要的外界影響,如:大小是否相等,避免孩子第一感官就抓住“大小不同”不肯放手。
【參考文獻】
[1]沈陽.談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運用——中班科學活動《我們的身體》案例分析[J]. 新課程(上),2016,(07):99. [2]馮永紅.幼兒園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科學活動的探究式教學[J].中小學電教,2015,(10):50-52.
[3]王艷.信息技術支撐下的幼兒科學活動——幼兒園信息化技能訓練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0):138.
[4]沈瓊瑤.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的應用[J].群文天地,2012,(16):241.
[5]郁蕓.科學的整合,有效的學習——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整合策略[J].考試周刊,2012,(57):188-189.
[6]王淑麗.多媒體輔助幼兒園教育活動對幼兒認知發展影響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