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凌菁
摘要:在當下這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傳媒技術的革新為網絡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而后者又為眾多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與其祖輩、父輩相比截然不同的信息環境與文化環境。與此同時,作為受互聯網傳媒深刻影響的一代人,他們也在對網絡文化的面貌與內容等方面的發展施加著愈發顯著的影響力。本文將以網絡小說和網絡聊天表情包為例,對網絡文化與其主要受眾之間的相互作用加以分析與探討,并嘗試針對網絡文化與受眾之間的交互影響愈發活躍的背景下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對意見。
關鍵詞:網絡文化;網絡小說;表情包;受眾
時下,互聯網早已從一種新潮的信息技術發展為主流的信息傳媒途徑之一,并為成長在這一背景下的新一代青少年提供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信息條件。互聯網的興起在社交、小說、游戲、影視、音樂等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因而對其受眾的工作、娛樂以至于認知世界等方面施加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與此同時,在網絡文化的創作、傳播與發展的過程中,成長、熏陶于網絡文化中的新一代年輕人,又不斷地在與網絡文化的交互之中對其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反作用。
一.網絡文化及其主要受眾
自從上個世紀末的中國互聯網革命以來,上網逐漸由一種前衛新潮的活動轉變為大多數國人的日?;拘枨?。自此,網絡文化藉由愈發普遍、廣泛的網絡媒體,對于我們生活諸多方面的影響愈發引人矚目。作為一種新興、活潑、日新月異的文化現象,“網絡文化”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很難有固定不變的界定。出于論述需要,本文傾向于將網絡文化定義為以信息技術、網絡空間為依托而得以形成并傳播的文化行為和文化產品等。網絡文化具有發展轉變迅速、多樣化、自由度高等主要特點,其包含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諸如網絡小說、網絡聊天表情包、網絡音樂、網絡影視劇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網絡傳媒與網絡文化相比于傳統的傳媒與文化形式來說差異顯著,特征明顯,而且對其受眾的影響也十分獨特,有些學者便注意到了受網絡傳媒與文化影響最為顯著的一批受眾的特殊性。例如,泰普斯科特指出,在互聯網的影響已經十分深刻的當今,在人類社會中第一批出生并成長在數據化、信息化時代的人們,可以被看作是一類與其祖輩、父輩顯著不同的新型的人群,他將這一批人命名為“網絡世代”。[1]“網絡世代”相對于其他群體,是互聯網傳媒與網絡文化更加“純粹”的受眾,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成為其主要受眾,而他們與網絡文化的相互影響也更能清晰地體現出網絡傳媒與文化的特點。
考慮到中國互聯網走向大眾的時間較晚,以及網絡普及的城鄉、地域差別等特殊性,目前來說我們尚不能將中國的青少年一代輕易地認定為互聯網的“原住民”而將其全盤劃入“網絡世代”。但是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傳媒不斷地向后進地區進軍,以及新世紀出生的青少年也將逐漸步入成年,可以肯定的是,雖然我們難以界定所謂“網絡世代”在中國年輕人中具體的地域、城鄉和年齡邊界,但是“網絡世代”的群體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增強,卻是毋庸置疑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網絡傳媒與文化和受其影響的新世代之間的關系加以觀察、研究,以期對可能發生甚至已經發生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應對方法,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將以網絡小說與網絡聊天表情包為例,以點帶面,對網絡文化與其主要受眾之間的相互影響加以梳理與闡釋。
二.網絡文化對其主要受眾的影響:以網絡小說和表情包為例
1.網絡小說
網絡小說一般指通過互聯網平臺創作、發表的小說類文本,是網絡文學的典型代表。在網絡小說的發展初期,作者們會在論壇和博客等多種多樣的途徑直接發布自己的創作內容,而隨著這一文化產品的不斷壯大和技術、資本的介入,如今網絡小說的創作已經集中到數個專門的網絡文學創作與閱讀的平臺,如起點、晉江、縱橫中文網、小說閱讀網等幾大站點,并且有了相對規范的管理模式。
以網絡為誕生地的小說帶有網絡媒體的強烈烙印,與相對它來說的傳統文學之差異十分明顯。首先,網絡小說的發表流程簡單,因此創作門檻比之傳統文學要低得多,這使得網絡小說成為一種接近于“全民創作”的文化產品,只要熟悉基本的電腦與網絡操作,任何有創作靈感的人,無論其文學水平、創作經驗還是年齡職業,都可以書寫并發表自己的作品,甚至有機會使其通過網絡平臺廣為傳播。其次,這種“全民創作”給網絡小說在題材的選擇方面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與自由度。來自各行各業,性格、閱歷、經驗、興趣等五花八門的海量作者,打破了傳統文學創作中相對局限的作者經驗,催生了一大批新興的題材和創作模式。此外,網絡小說創作于大眾,又面向大眾,因而從文學風格上來說,更多的網絡小說作品是主題明確、節奏輕快、文風直白的,這種特點使得它們更容易被讀者接受,更容易快速傳播。
基于以上幾個特點,網絡小說能夠為其讀者們提供選擇眾多,內容豐富,題材多樣的故事,極大地刺激了讀者們的想象力。同時,相對平和、親民的閱讀門檻,也使得眾多閱歷尚淺的讀者們可以很好地閱讀與享受,有效地填補了可能出現的閱讀方面的空白。其中,一些題材獨特,情節精彩,文字精妙的精品網絡小說,也能夠有效地拓展年輕讀者們的視野,塑造他們的文學情調,啟發部分讀者在某些領域的興趣與進一步的探索,甚至激發他們參與到文學創作之中的興趣。
但網絡小說的負面影響也同樣存在。網絡小說的取悅性質濃厚,為迎合大眾口味,相當一部分網絡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刻畫均流于淺薄和刻板,甚至有些作品的價值觀歪曲到了庸俗乃至惡俗的地步。而網絡暴力、色情信息的流動難以監察和阻攔,這些暴力的渲染和不正價值觀的引導,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著年輕讀者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其危險不容忽視。
2.網絡聊天表情包
與網絡小說作為小說中以網絡媒介傳播的一個類別不同,網絡聊天表情包則幾乎是完全誕生在網絡社交的條件下的新興事物。人們最先在即時通訊和網絡通訊中傳遞表情的嘗試當屬用標點符號和字母構成的字符表情。而隨著網絡通訊技術的進步和平臺的發展,一批網絡社區、論壇和即時通訊工具開始提供圖片格式的表情以便用戶使用。這些圖片表情,因其使用的便捷性,結合具體交流語境的多義性,和豐富的趣味性等特征,受到網民們的歡迎。隨后,各個網絡交流平臺逐步開放自定義表情的功能,網絡聊天表情包的蓬勃發展也就此具備了基本條件。endprint
如今的表情包,除了平臺提供的免費使用的表情之外,一些即時通訊平臺也在提供個性化表情包付費使用的服務。表情包因其便捷,有趣,用途廣泛的優勢,在各個年齡層的用戶之間都受到了很大歡迎,而今已成為人們在微信、貼吧、論壇、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交流所必不可少的工具,甚至被稱為“新時代的象形文字”。
當今表情包夸張化的表達特點,十分迎合年輕人向往新奇、有趣、活潑事物的特征,并通過他們對表情包的使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表達方式,促使本就相對隨意的網絡社交活動變得更加活躍和輕松,利于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也使得年輕人們習慣于相對非正式的溝通風格。此外,表情包常常結合當下熱點事件、當紅明星、網絡流行語等元素進行創作,這也使得接觸到這些表情包的年輕人們更容易產生對網絡熱點話題和流行作品的興趣和對潮流的追趕。
三.網絡文化主要受眾對網絡文化的反哺作用
1.網絡小說讀者對網絡小說的篩選作用
面對著泥沙俱下,良莠不齊的海量的網絡文學,有經驗的讀者們需要在閱讀之前對它們加以甄別與篩選,挑選出符合自身性情、認知特點的作品來閱讀。相當一部分讀者在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之后,會對小說創作者,以即時評論的方式,提出從情節到人物形象等不同方面的建議,從而影響著該小說的后續走向。為吸引更多受眾,多數網絡文學的創作者也會投其所好地安排小說的內容,甚至還會選擇寫出多個結局來迎合不同意見的讀者,這對傳統文學來說幾乎不可思議。
傳統的文學創作中,讀者的意見對作者創作的反作用的實現是十分緩慢的。以柳青《創業史》為例,其書中徐改霞這一角色形象就曾被數度更改。但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從1960年定稿,一直到1978年5月閻綱訪問,甚至到眼下,是一直在討論著。[2]而如今傳統紙質媒體的文藝評論,最早也要次日見報。但網絡文學不同,當時評論,當時便可接收,沒有審核、排版、發表、印刷、遞送之類的問題,得以快捷而直接地作用于作者,并最終作用于該作品乃至于其往后的作品。
可以說,讀者對網絡小說長期的、大量的篩選,一方面通過營造激烈的競爭環境而淘洗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者和作品,另一方面也是網絡小說發展至今,題材方面向幾個固定的領域集中,情節套路上重復度變高,媚俗的作品泛濫的重要原因。
2.網絡聊天表情包的大眾創造
在表情包方面,這種反哺作用則更為直觀。除個社交媒體一般默認的表情和平臺提供的付費表情包外,QQ的“另存為表情”,微信的“添加為表情”等功能也使用戶自制表情、大眾參與制作與傳播成為可能。這些自定義的表情來源廣泛,從影視劇的截圖到日常生活中的照片,從人類到動物再到非生命物體,表情包的制作者們善于從生活的各個角落發現能夠傳達一些文字難以描摹的情緒的表情包素材。而且創作的技術門檻也很低,只要擁有普通的電腦、智能手機,加以一些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制作自己的原創表情。
這種網民們自行創造的表情包,更加貼合青年人的個性化表達,而如果素材來自于現實中的社交對象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于現實與網絡的社交環境之間實現統一??梢哉f,由用戶自行制作、使用、分享與傳播的自制表情已經是表情包之中最活躍、最鮮明的一類。通過表情包的創作、使用、分享與傳播,更多的網絡用戶們,除了本來的網絡文化接受方之外,又增加了一重網絡文化創造者的身份。這種創造,一方面能夠給他們帶來對于網絡文化的更切實的參與感,另一方面也能將虛擬世界的網絡文化與自身的現實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使得網絡文化與線下生活的結合更加緊密。
四.網絡文化與受眾互相影響之過程中的問題與應對
網絡文化的門檻低,創作來源廣泛,娛樂性強等特點,在極大地豐富了其受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容易滋生一些低劣的、媚俗的、價值觀扭曲的和過于消解意義的作品。這些作品依仗著網絡媒體的便利,可能對大量的受眾群里,尤其是思想尚未成熟、可塑性強的年輕人,產生很深的影響。上文提及的網絡小說中那些庸俗、淺薄的作品便是其代表。
而受眾參與網絡文化創作的便捷性,反過來也會促使一些不良的、有害的網絡現象的出現,以至于有可能形成惡性循環。當下,由普通網民制作、傳播的惡俗、色情甚至傷害國家形象、民族感情的內容在網上愈發廣泛地涌現。以表情包的自定義創作為例,在一部講述日軍慰安婦生存現狀的紀錄片上映之后,一些習慣于調侃的年輕人便從這部紀錄片中截圖來制作具有詼諧意味的表情包,傳播出去之后,這種行為也引發了人們廣泛的質疑與批評。
本文認為,隨著網絡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受其影響極其深入的“網絡世代”從數量和比例上的不斷增加,網絡文化不可避免地會從之前的新潮、小眾的所謂“亞文化”發展為具有更大影響力的大眾文化,甚至網絡傳媒也可能成為最主要的文化活動載體。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對網絡文化中的糟粕內容用法律與行政手段加以排查和剔除之外,更根本而有效的應對網絡文化發展中的問題的方法應當是,大力促進更多尚未走上互聯網平臺的優秀文化作品加入并適應這一日漸關鍵的傳播媒介,為網絡文化提供更多優質的內容以供人們選擇。同時,也應該利用網絡傳媒的優勢,使用優秀的文化作品和合理的教育方法,通過網絡媒體來培養受眾優良的審美旨趣和積極的價值觀。相信隨著網絡文化不斷地正規化和健康發展,以及網民們素質的不斷提高,互聯網文化與其受眾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將會越來越多地成為一種可喜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美]唐·泰普斯科特.數字化成長:網絡世代的崛起[M].陳曉開等譯.長春: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2]張志平.能說的和不能說的——柳青在《創業史》中設置和塑造徐改霞形象的意圖[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8,(10):85-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