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在我國,大多數高職類院校未開設有針對性的職業指導課程,導致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及就業前景了解不多,陷入學習的盲目與茫然狀態,學習效果不明顯,針對性不強,努力的方向模糊。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闡述,建議加強職業指導課程內容的學習。
關鍵字:創業;職業指導;實習指導
1 目前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課程設置存在不足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課時偏短
以某院校為例,高職學生一年級時基本以基礎文化學科為主,如語文、數學、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約占課程比例不足一半,而專業課程的實踐操作占的比較相對比較少,職業指導課程根本是不存在的。二年級地,著重于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結合專業課程的實踐操作,職業指導課程仍然不存在。三年級簡單的10周學習,之后以實習為主,將學生安排到實習單位,由實習單位提供相對應的工作供學生實習實踐操作技能,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這樣的課程體系,僅僅能在三年級的時候才有機會接受到學校安排的職業指導課程教育,也主要是在工作崗位上,或者可能直接從事工作,沒機會接受職業指導課程的教育。
1.2 職業指導課程未按專業進行設計
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課程里,缺乏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進行不同課程內容的設計。大多數情況,在職業指導教育時,學生所接受的指導課程內容,都是沒有針對性的、目的性的,,學生所學到的也只是一些純理論性的內容,過天泛、空、廣,難以進行深層次的理解,也談不上實質性的職業指導。
1.3 大多數學校對職業指導不重視
職業指導課程實際是橋梁課程,是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社會經濟結構、就業結構、教育結構、職業結構的關鍵環節,幫助學生走向社會建立正確三觀的的助手,理論上學校應予以重視。但在大數的高職院校,包括民辦職業學校和公立學校,都存在對職業指導課程不重視的現象。此課程從未受過重視,甚至幾十年來從未開設過,學校安排的重心,大多數放在技術類的學科上。從而對于學生從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有不適應的情況。
1.4 未能根據需求進行教學內容適應市場需求進行調整
在我國,僅管提供校企合作,產學研用相結合,但在高職層面,推行起來還是比較困難,學校教育與生產實踐、勞動就業相脫離的現象長期存在。學校只是依教學大綱與專業標準,只管知識推介與技術技能增長,不管市場需求與社會需求。學生畢業時追求就業率,不管學生就業專業是否對口的現象還是很普遍的。畢業生除少數升入高一級學校外,大多數還是了解點簡單的專業知識,掌握點并不熟練的操作技能,且就業準備并不充分。在學校,雖然成立了就業辦,就業咨詢指導、職業介紹等機構,但由于缺乏系統的、一體化的職業知識教育與正確的指導工作,學生缺乏關于社會分工、人際關系、工作關系、社會職業、經濟體系、市場體系等方面的知識,職業意識不強,職業選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在職業院校,更是缺乏相關的人才市場、專業的職業指導,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同樣部分同學感到茫然。
2 職業指導課程建設的內容體系
2.1 熟諳專業
職業指導應從學生一入校就要抓起。學生升入職業院校,由于對自己未來的職業不了解,對所學專業將來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一無所知,會有一種找不到方向,看不清明天、不清楚未來的感覺。需要構建“認識專業、了解專業、熟悉專業”課程內容。在構建時,建議首先采取對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或座談會的形式。在找到學生“不認識什么是專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時,派有關部門和職業指導教師專門進行指導。一年級入學生,“認識專業,了解專業,熟悉專業”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應放在讓學生知道“所學專業將來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所學專業1年或2年后的就業情況”,從而重點放在未來社會與職業發展對學生基本素質的需求上,放在全在認識自己和社會的問題上,放在引導學生一定要站在未來回頭看今天的問題上,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方向,找準學習方法,從而鞏固專業知識,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與正確的職業觀,不斷提高自己適應未來社會和職業發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質,做好就職業準備。這樣才能為售后創業、就業教育打下基礎。
2.2 就業指導
學生畢業后,大多數要就業。要就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之外,還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擇業觀,懂得求職就業的有關技巧與知識。因此,“就業指導”課主機內容應以就業為目標,以求職知識和技巧為手段,以調整就業心態為主線,使學生充分認識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與壓力,墨跡落后的就業觀念,打破傳統的思想,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理想與現實、主動與被動、個人與集體、當前與今后的關系,掌握求職就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自謀職業的方法和途徑,在了解當地經濟特點和就業求職市場情況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做了合理的職業決策,盡快地適應社會,走上崗位,立一席之地,轉變角色,找準自己的位置
2.3 實習指導
學生進入三年級后,除短時間的理論與技能專業課外,大部分時間去企業實習,進行生產實習活動。由于當前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磨練的機會小,大多我行我素,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嚴重缺乏實習意識和實習能力。因此,在三年級進行實習教育非常必要,而且重點要放在學生實習意識的樹立、品質的培養、毅力的提升、耐力的磨練、知識的學生、能力的形成、大局意識的樹立上。實習指導內容課程的主要內容,應以實習指導教育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禮儀教育、人際關系教育、挫折教育等。實習指導教育包含實習的意義、基本素質要求、心理障礙及克服、方法和途徑、步驟等。
在進行實習指導過程中,適當增加一些創業的內容指導,對于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創業是開創新的事業,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個人開辟新天地的社會活動,它不公有利于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也利于學生本人的成長、發展與完善。把”創業”作為職業指導課程的內容,是進代發展的要求,是學生在激烈市場經濟大潮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另一有效且符合社會求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研究 鐘永強;雷蕾 科技信息第5期 2010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湯福球等 北京市: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 2010.05
[3]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劉婧莉 科教文匯第32期 2008
[4]《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李富軍 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 201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