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此大背景下,我們應該抓住時代的機遇,積極主動的對環境管理制度進行創新,不斷探索研究出更加高效可行的環境管理辦法。本文主要就我國環境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對我國的環境管理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關鍵詞:生態;管理制度;創新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1-0177-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100
China'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Li Haiqin
(Jiangsu Hong Sh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Jiangsu 215300,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gainst this backdrop, we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times, innovate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proactively, and constantly explore and develop more efficient and feasibl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thod.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lay a promoting role in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 and make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cology; Management system;Innovation
近些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由于受到了廣大人民和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而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建設?!皣袊?,家有家規”,任何事物的管理都離不開制度的建設,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管理自然也要出臺一套與之相對應的環境管理制度來進行管理[1]。因此,我們一定要將環境保護作為主導思想,參考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整體總結出一整套完善的管理辦法和管理思路,創新環境管理制度。
1 目前我國環境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1.1 傳統的環境管理制度已經不能夠滿足環境質量的需求
我國傳統的環境管理制度主要針對的方面有兩個,分別是污染減排和控制污染排放量,但是對于當前的環境問題,明顯地感覺到“力不從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對于排污許可證這項制度的執行沒有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有些地方污染依舊十分嚴重,相關的管理制度也存在漏洞;二是各地方政府對于地方企業的監管力度不夠;三是目前只能夠對一些常見的污染物進行控制,對于一些不常見、容易潛藏的污染物還缺乏相應的處理辦法和處理意見。
1.2 目前的環境管理制度與整體要求不協調
原環境管理制度對于我國目前的社會問題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既不能夠從整體上宏觀的解決相關問題,也不能從局部對地方的問題進行解決,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環境保護由于其特殊性無法進行宏觀調控,對污染的源頭也缺乏治理,環境的管理力度和管理效率都比較低;二是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低,在使用自然資源的過程中,不僅造成了自然資源的浪費,還產生了很多廢棄物和垃圾,加劇了環境的破壞;三是對于地方環境保護的責任人沒有落實,相關政策也沒有執行下去,問責機制被架空。
1.3 目前的環境管理制度不能夠統一管理
目前,我國的環境管理制度總體呈現分格管理的現狀,并沒有形成一個整體,這樣就會造成權利和責任的不明確,無法滿足我國對于環境管理的監管要求和具體內容。從生態的角度來分析,我國對于生態環境中的山水湖田缺少統一的管理。從預防的角度來分析,我國部門間都有相對獨立的執法權,對于環境的工作都有著分工,從來都是各自管各自的,并沒有進行有效地交流互相配合工作。這樣就會造成管理工作的分格,從而無法使工作統一協調,無法形成機動性[2]。
2 創新環境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
2.1 創新環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則
在之前的管理中,我們主要把重心都集中在對于污染的處理,而不是從源頭治理,而現在則是從源頭開始整治,從民眾的思想意識上進行提升,提高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環境管理的目標也應該將控制污染源作為主導思想,將改善環境作為整個環境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標。保護環境的相關模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變,比如說之前的管理模式一直是“先污染,后治理”,而現在則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在企業污染前就對企業做到管理,保證企業的污染物可以達標之后再進行排放;另外,對于已經污染的區域,我們還應該繼續恢復,繼續整改,繼續保護,提高整體環境的質量。
2.2 創新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
環境管理的創新還需要對于其基本框架進行全新的構建,只有擁有全新的構思,全新的框架,才能夠將環境管理做好,才能夠提高環境的質量和生活的水平。建立好全新的框架還需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將保護環境的效用發揮到最大,才能夠將我國的環境管理管理好[3]。
3 建立完善的環境管理制度
環境管理制度必須在管理紅線之內,并在紅線內制定出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結合生態環境敏感性、差異性和服務性等特點來分析。各個地區還應該根據各個地方的生態環境不同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政策和管理方法,保證地區的生態修復能力。在各個地區之間設立環境監測機制,對于超過標準的地區實行嚴格的管理和處罰,對于既定紅線內的違法行為必須嚴格處理。地方政府還應該落實責任制度,在哪個地方出現環境的污染就要對哪個地方進行問責,保證環境制度可以一層一層的執行下去[4]。
4 總結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來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規范自身的言行,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此外,政府的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大對于環境的重視、宣傳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夠將環境保護的政策踐行下去,才能夠為全人類提供一個綠色、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5]。
參考文獻
[1]郭會玲.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背景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創新——以法律制度創新為視角[J].林業經濟,2017,39(01):8-12.
[2]何愛平,趙仁杰.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西部生態文明建設:困境、利益沖突及應對機制[J].人文雜志,2016,(03):28-34.
[3]肖平.生態文明背景下我國企業環境管理機制的定位與創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8):100.
[4]劉宏釗.我國水資源論證制度之省察及重構——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視角[J].給水排水,2015,51(S1):18-24.
[5]孟偉,孫啟宏.試論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我國環境管理制度創新[J].環境保護,2015,43(01):34-37.
收稿日期:2017-11-29
作者簡介:李海芹(1980-),女,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管理、污染治理、河道治理、固廢的資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