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來國內的氣候變遷影響了洞庭湖水資源的整體分布,逐年加深的季節性缺水問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洪澇旱災的頻繁交替發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本文將根據洞庭湖自身的地理概況和近年來的氣候變化結合探討其影響,并針對性地提出有關減緩季節性缺水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氣候;洞庭湖;流域;水資源
中圖分類號:X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1-0202-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116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Dongting Lake basin
Xu Zhi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Abstract: Over the years, the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has affected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Dongting Lake. The problem of seasonal water shortage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e frequent alternation of floods and droughts has also affected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surrounding people to some exten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ts influence based on the geographical profile of Dongting Lake and the climate change in recent year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mitigate the seasonal water shortage.
Keywords: Climate;Dongting Lake;River basin;Water resources
面對愈演愈烈的全球氣候環境惡化,洞庭湖水資源各項問題逐漸加劇,由于洞庭湖本身對水資源的調蓄控制能力缺乏,并且當前并未建設控制性的工程緩解旱澇問題。又有三峽大壩攔截大量泥沙于庫區導致加劇沖刷并且河床下切,洞庭湖的出流坡流速不斷增大致使枯季水位不斷降低。
1 洞庭湖綜合自然地理概況
1.1 地理位置
洞庭湖流域遍布了湖南省的大部分區域,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流域廣闊并且水系發達的同時常年降水豐沛,地勢西部較高,東部較低。
1.2 河流水系特征
由長江三口的松滋、太平和藕池分流入湖,主要分為湘江、資水、沅江和澧水四個子流域以及環湖區,最后再由松滋、太平和藕池三口以及湘江、資水、沅江和澧水四水等入湖水量從洞庭湖東部匯合并借由岳陽城陵磯涌入長江。松滋口早年是黃家鋪潰口沖成的,在長江三口中屬于分流量最大的口門,第二大的是太平口,而藕池口分為東西兩支,徑流量逐年減少。
洞庭湖屬于洪道型湖泊,在西洞庭湖、東洞庭湖和南洞庭湖以及三口四水等各部分之間由二十四條河道相連。湖區因常年的人類活動和氣候自然條件的變化,整體的湖泊面積從最為廣闊時期的6000km2逐步縮減到現如今的2625km2,甚至遇到嚴重枯水的季節時湖泊面積就只有645km2,常有枯水成河的現象產生[1]。
1.3 氣候特征和水文條件
洞庭湖流域屬于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國度的季風氣候區,其常年表現的主要氣候特點有:雨熱同期且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相對來說冬季時間會比夏季要長。
常年暴雨頻繁發生,洪水的時空分布與其相應,在夏季多發生局地洪水,嚴重時期四水同時水位暴漲外加與長江三口同時匯入,造成洞庭湖調蓄不備而出現特大洪澇。
1.4 水系水文特征
洞庭湖作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也是世界重要的濕地之一,更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生態區和重要的工業農業生產基地,以其肥沃的土壤和水源配合氣候條件養育了眾多人的生產生活。接下來將對洞庭湖的水系水文特征做基本的闡述。
首先,在入湖徑流量方面,依據地勢和降水量的不同影響,四水三口的入湖徑流量年內分配不均為其主要特點,湘江和資水在五月份的徑流量呈現最大波動,而沅江和澧水則稍晚,三口是七月份徑流量最大,但枯水季節易出現斷流情況[2]。
其次,有關洞庭湖分汊河道的徑流量,近年來多數有斷流現象產生,并且總體徑流量呈現逐年減少趨勢,而變化的突變點分別為2002年、2006年和2005年,突變后的徑流量呈倍數減少,可以看出洞庭湖各流域的干旱形勢愈發嚴重[2]。
1.5 主要的水資源問題
第一,存在水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水質的變化和河床長年累月的淤積,冬季斷流越來越頻繁,并且人類圍墾活動加劇了洞庭湖湖泊面積縮小的速度。整體的蓄水能效減少的同時,水體的自我潔凈與更新能力也相應削弱,同時污染物也積累成災,供水設施配套無法完全達到安全標準,城鎮居民的生產生活得不到確切的保證,其中以藕池口的斷流現象最為典型。第二,洪澇干旱災害的頻繁多發也是洞庭湖最主要的水資源問題之一。干旱引起季節性斷流、湖泊面積萎縮、極端低水位的出現以及泥沙大量淤積引起的長江干流水位的下降等等一系列老生常談的問題。第三,對洞庭湖濕地不可逆的破壞問題,首先三峽水庫運行改變了洞庭湖枯水期的徑流水量分配,對濕地動植物和整體環境造成毀滅性打擊;造紙企業并未實際運用環保設施排污,而是直接將生產廢水排入洞庭湖造成水質富營養化,洞庭湖湖區生態受到嚴重挑戰[3]。
2 根據洞庭湖水資源現狀結合氣候變化的分析
依據研究顯示,洞庭湖流域的氣溫逐年增長而且年際氣溫變化幅度也隨之增大,一般在11.2~12℃之間浮動。降水主要呈緩慢下降的趨勢[4]。洞庭湖的年降水量具有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其中越是靠西部的流域降水分布不均勻的特點會越明顯,夏、冬兩季的降水呈增加趨勢,而春、秋兩季呈減少趨勢。
我們可以發現,在該四年中不同流域年內降水量分配不均勻的現象較為明顯,且根據地理位置分布,其中地理位置越靠西的流域,年內降水量分配一般會越不均勻而月平均降雨量也會較少。
而洞庭湖近年來水資源的減少趨勢和降雨量相符合,說明洞庭湖水資源主要還是受氣候條件影響,并且降雨量占絕對主導地位,其對徑流量的影響占氣候變化對徑流變化影響量的74.2%-98.1%之間。
同時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與洞庭湖水源相關的主要海域,例如太平洋東部和印度洋北部,當這些海域的海水溫度出現異常的時候,會影響我國上空的水汽輸送并產生降雨,此時洞庭湖的水源水量也有大概率產生異常并且發生洪澇干旱災害。
3 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部分治理思考
3.1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倡導節水社會,向民眾積極普及節水知識,提高節水意識,同時對企業用水引起重視,是否在合理的用量之內,是否采取了相關的環保設施進行對污水排放的凈化。合理地監督和管理,能夠有效地防止部分的人為水資源環境的侵害。
3.2 加強防治洞庭湖旱澇災害
應對全球變暖加劇的現狀,洞庭湖夏季越澇冬季越旱的情勢或許不可避免。如何處理當地人水關系的和諧,保持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情況下,始終對自然規律保持崇敬和遵循的態度,不肆意地由利益驅使而做出危害環境的事,是所有人都需要思考的。
3.3 運用經濟手段和社會宣傳手段對洞庭湖水資源進行管理
運用經濟杠桿的效用來促進人民的節水意識,對水費政策的優化能夠對大部分人民的用水習慣產生影響,應當積極構思相關措施,以此來從根本上避免水資源浪費。
3.4 完善相關保護洞庭湖水資源和濕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我國在水資源方面的保護政策和相關條例現在來說還不是十分完善,地區的監管薄弱是一大問題,由此現狀制訂具體完善策略和保護手段,積極促進保護水資源的改革體制,從而實現嚴厲打擊懲罰違反水資源保護政策和法律條例的相關單位和廠家。
4 結束語
雖然單單從洞庭湖流域情況來分析,水資源的變化主要還是氣候的原因居多。但究其本質,還是全人類的生產活動共同影響了整體的全球氣候從而回歸到我們自身的生活當中,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我們以身作則的開始保護環境的具體行動,真正擁有共同維護水資源的意識。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加大環保的管理措施,遏制污染的持續蔓延,真正將口號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張卉,薛聯青,劉遠洪,遲藝俠.洞庭湖流域極端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7,28(04):6-12.
[2]程俊翔,徐力剛,姜加虎,譚志強,喻崎雯,范宏翔.洞庭湖流域徑流量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研究[J].農業環境科學報,2016,35(11):2146-2153.
[3]廖玉芳,趙輝,彭嘉棟等.洞庭湖區旱澇災害加劇的氣象成因[J].災害學,2016,31(01):29-32+54.
[4]肖鵬.洞庭湖流域水資源演變歸因分析[D].北京:清華大學,2014.
收稿日期:2017-11-30
作者簡介:徐志(1996-),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水資源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