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而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則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關鍵所在。基于此,本文以環境保護及環境保護意識作為研究核心,先對環境保護的基本概念進行了闡述,然后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國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的具體策略,希望能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意識;基層環境教育
中圖分類號:X-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1-021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122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Dong Fenzhi
(Yangcheng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Jincheng, Shanxi 0481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our society. The improvement of citize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sed on this, tak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s the research core, this paper first elaborates 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n proposes som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hoping to fu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And improv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從某種層面來看,經濟的發展在很多時候都是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的,但這卻違背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念。當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我國而言,若想從根本上改善環境問題,就必須依靠所有公民的共同努力,而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則是實現這一切的基本前提。因此,對環境保護及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展開探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環境保護的基本概念
在不同的學科領域,環境保護的定義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若從環境地理學的領域來看,環境保護指的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對那些將會面對的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加以解決,從而確保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能夠保持在穩定的狀態;若從環境保護學的領域來看,環境保護指的是人類為了避免環境遭到破壞或環境中的事物產生變質而做出的保護行為;若從綜合的角度來看,環境保護可以稱作是人類為了實現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而采取的一種比較復雜的行為,從而將自然環境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加以解決,確保自身和自然環境之間保持一個和諧、穩定的關系。本文所提到的環境保護,主要擁有三層內涵:一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如對土壤、大氣層、水體的保護等;二是對居住環境的保護,如村莊、城市等;三是對地球生態體系的保護。
2 提高我國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的策略
2.1 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機制
提高我國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它是一項周期較長、有系統化特點的工作。環境保護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而國家內的每一個公民都應履行自己在保護環境上應盡到的責任和義務。政府和相關部門應通過法律的方式對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各方面內容加以強化,并對環境保護的法律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
落實公民參與環境保護的法律政策。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律一定要將公民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主體作用確定出來,并貫徹和落實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公民參與原則,為所有的公民賦予保護環境的權利,將環境權益轉化成每個公民自身享有的權益,如清潔權、通風權、美景享受權、陽光權、環境決策權等。盡管目前階段環評審批部門已經用法律的方式確定了公民參與環境保護的相關政策,但這些政策仍然需要進一步地完善和落實,這樣才能使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公民參與權具有可靠性。另外,環境保護法律還應當對公民參與環境規劃權和公民參與環境信息權加以完善,加快環境保護工作的民主化進程,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公民在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時能夠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環境保護信息應實現透明化。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機制,除了要將公民參與環境保護的法律政策加以落實之外,還需要督促環境保護信息走向透明化,這樣才能讓公民得到環境知情權,使每一個公民都能直接進入到環境保護工作的行為體系當中。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的行為體系里面的各項內容全部透明化,并建立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來明確地規定具體的公開方式及公開程序,使《環境信息公開制度》能夠擁有堅實、可靠的根基。除此之外,政府和相關部門還應當以人性化、大眾化作為交流信息的基礎,建立一個用于傳播環境保護信息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傳播環境保護信息的方式,來加強對公民的環境教育工作,并加大對環境信息的傳播力度,在保證環境信息質量的前提下,適當地增加環境信息的發布數量,使公民能夠通過更多不同的渠道來搜集和了解環境信息。例如,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公眾平臺,對公民在平臺上對環境保護問題提出的意見進行答復和歸納,對于一些建設性較強、可行性較高的意見可以加以采納,在這種互動交流的模式下,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積極性自然會得到顯著的增強。
2.2 加強對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
若想全面地提高我國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除了要對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法律機制加以完善之外,還應當加強對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對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加強學校環境教育。學校作為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場所,無疑是提高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的首選渠道。由于受到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絕大多數的中小學對于環境教育的開展都沒有加以足夠的重視,很多學校在環境教育上都沒有制作出一套系統的教育計劃或方案。但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增強,少部分的中小學已經逐漸開展了一些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教學活動。例如,陜西省渭南市的實驗小學就經常通過開展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放映與環境有關的電影等方式,來對學生們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滲透,擴散學生的環境保護思維,鼓勵學生們針對所參加的活動和所觀看到的電影來發表自己對環境保護問題的看法,提出保護環境的意見,在這種環境教育下,該學校的小學生都形成了非常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這會對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帶來極大的幫助[2]。
加強基層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需要社會上的每個群體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基層環境教育作為實現公民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政府及相關單位一定要充分地認識到加強基層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環境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向基層傳遞最新的環境保護信息,促進環境保護實現社會化,環境意識實現公民化。通過對基層進行環境教育,使環境保護工作變得更加具體、形象,而公民的環保意識也自然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公民也會更愿意主觀地參與到社會上的各項環境保護活動中,從而為環境保護工做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2.3 加強對霧霾問題的治理[4]
近些年,霧霾問題成為環境保護領域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并且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因此,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還應當加強對霧霾問題的治理工作。霧霾問題的出現,通常與公民的消費模式以及消費觀念密切相關。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轉變公民以往的消費模式和消費觀念,幫助公民樹立綠色的消費觀念,實現公民的環保出行。這就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積極地督促社會上的各個企業展現出綠色的營銷形象,并參與到為公民樹立綠色消費觀念的活動當中。例如,企業應盡量選擇綠色的原材料來設計產生,實施綠色化的產品生產工作,并在生產出的產品封面上粘貼帶有綠色回收循環含義的標志,根據循環經濟所提出的標準來生產產品,從而提升產品中的各項物質、能量的利用率。在霧霾問題的治理上,京津冀一體化大氣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這些地區的政府嚴禁公民進行任何的焚燒垃圾或焚燒秸稈的活動,這極大地緩解了之前存在的霧霾現象。這就表明,幫助公民樹立綠色的消費觀念,改變公民的消費模式,加強對霧霾問題的治理,能夠有效地促進更多的公民自愿地投身于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公共事業當中[3]。
3 總結
由此可見,資源耗竭的加劇以及環境污染的惡化正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已經成了我國環保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對于相關部門而言,應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機制,加強對公民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并幫助公民樹立綠色的消費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地提高我國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云生.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境意識[J]. 科技傳播,2015,7(10):125-126.
[2]楊連江.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走可持續發展之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3):108.
[3]韓永翠.中國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保護意識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交通大學,2010.
[4]羅興仁,環境監測報告審核技術要求[J].環保科技,2013,(4):197.
收稿日期:2017-12-23
作者簡介:董粉芝(1972-),女,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