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輝 徐樹杰 李甜
摘要:自2016年《汽車有害物質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實施以來,汽車企業積極構建基于全產業鏈的有害物質管控體系,從源頭控制有害物質使用及提升汽車可回收利用水平。本文根據2016年汽車行業ELV資料申報情況,從行業管理體系構建、兩率水平提升、有害物質削減使用等五個方面總結我國ELV管理成效;同時,基于當前管理現狀,提出了未來ELV管控方向,形成政策閉環,全面提升我國汽車行業綠色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汽車;ELV;有害物質;兩率
中圖分類號:X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1-0217-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126
Effectiveness of China automotive ELV regulation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of futur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endency
Li Longhui, Xu Shujie, Li tian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Tianjin 300300,China)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recycling requirements of motor vehicle,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have built the hazardous substances management system actively based on the whole supply chain and carried out the eco-design to restrict to use the 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enhance the recycling ability of automobi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Chinas ELV management effect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mproving recyclability and recoverability rates, hazardous substances reduction, etc. according to ELV declaration and reporting of 2016. In the meantime, based o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ituation, it has raised up the future management direction that is to form an industry closed circle to enhance the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Key words: Vehicle; ELV; Hazardous materials;RRR
歐盟、美國等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早于2000年開始實施汽車行業有害物質和可回收利用管理,形成綠色貿易壁壘,阻礙了我國汽車產品打入國外市場[1-2]。為打破貿易壁壘,工信部于2015年發布了《汽車有害物質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簡稱《ELV管理要求》),規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將M1類車輛的有害物質使用和可回收利用率納入公告管理[4]。《ELV管理要求》實施以來,汽車企業開展有害物質管理,基于全產業鏈采集分析整車材料數據。
1 汽車行業ELV管理效果分析
1.1 行業ELV管理體系構建
《ELV管理要求》實施后,汽車行業各企業積極開展有害物質管理制度建設,有效填補行業ELV領域的空白[3-7]。目前,大多數企業在產品生產各階段滲入有害物質管控要求,建立監視和測量措施,保障產品符合法規要求。
1.2 行業RRR水平提升
1.2.1 行業RRR值分析
2016年,我國汽車產品可再利用率(RCYC)平均值為91.5%;可回收利用率(RCOV)平均值為96.4%。我國汽車行業兩率值普遍較高,主要由于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兩率值是基于材料分類的理論計算,同時,企業開展易拆解性設計和使用易回收材料對兩率提高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1.2.2 不同車系、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RRR水平分析
根據不同車系兩率對比情況,在RCYC方面,自主品牌、日系以及美系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而德系、法系及其他合資品牌則低于行業平均值。在RCOV方面,多種品牌汽車RCOV值均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兩率值較為接近,新能源汽車的可再利用率略比傳統汽車高0.2%,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車尤其純電動汽車,其動力電池整體作為預處理部件,因此其值較傳統汽車偏高。
1.3 行業有害物質削減
我國法規管控的包括六種物質,其中M1類新產品仍在豁免范圍內的為四種:鉛、汞、多溴聯苯和多溴聯苯醚。隨著環保技術的推廣應用,汞、多溴聯苯和多溴聯苯醚已基本不存在于新產品中。據統計,鉛為目前汽車新產品主要存在的有害物質。
1.3.1 整車鉛含量水平分析
根據整車鉛含量統計分析,我國汽車行業整車鉛含量平均值為12000g左右,最小值低至77.7g左右,主要是由于部分新能源汽車,其起動電池不再使用傳統鉛蓄電池,而是磷酸鐵鋰電池。
1.3.2 不同車系有害物質含量對比分析
通過對比不同車型有害物質含量,鉛含量最高的為德系品牌;鉛含量最低的為自主品牌。除蓄電池外整車鉛含量分布規律大致相同,鉛含量水平最高的為德系、其他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和法系車型整車鉛含量最低。由于德系車整備質量普遍偏大,同時BBA等豪華汽車采用的鋁制材料較為廣泛,提升了整車的平均鉛使用量;美系車型情況大體相同,其他品牌多為小眾豪華車型,整車鉛含量也相對偏高;日系、韓系、法系品牌的汽車中中小型車占多數,因此其汽車整車含鉛量相差不大;自主品牌汽車產品中小型、微型汽車占據大部分市場,因此整車鉛含量最小。
1.3.3 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有害物質含量對比
與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汽車整車鉛含量較高;除蓄電池外整車鉛含量趨勢相同。主要是由于除蓄電池外整車含鉛量大部分布于鋁材中,鋁材主要應用于汽車發動機、變速器等動力部件,而純電動汽車不存在此類部件;目前,M1類新能源汽車中小微車型占大多數,整車整備質量也相對較小,這也造成新能源車的鉛含量較傳統汽車低。
1.3.4 主要豁免項有害物質含量水平分析
截止2016年底,GB/T 30512針對鉛的多個豁免材料及零部件均已到期,M1類新產品中僅9個豁免零部件/材料在豁免范圍。
新申報汽車新產品中,豁免項前照燈用放電燈和儀表板顯示器熒光管均未發現有害物質汞,主要受益于無汞氙氣燈、LED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由于部分減震器使用少量含鉛易切削鋼、含鉛鋁合金等材料,因此含有極少量的鉛。目前無鉛焊料[5]不斷被研發推廣,焊料中的鉛仍將不斷下降。電氣部件、導熱部件以及一些精密部件多采用銅合金材料,其中鉛黃銅應用最為廣泛,但目前行業多采用鉍易切削黃銅[8]替代含鉛黃銅。
1.4 前端設計與后端回收拆解溝通機制建立,綠色環保意識提升
ELV管理要求規定“汽車生產企業在獲得《公告》6個月內,向回收拆解企業提供《汽車拆解指導手冊》”,汽車企業通過行業平臺(如CAGDS)等編制發布拆解指導手冊[3],指導回收拆解企業安全、高效開展報廢汽車回收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通過建立汽車產品有害物質合規驗證結果公示機制,引導社會公眾關注汽車工業綠色發展進程;同時,開展第三方生態汽車自愿性認證及評價,擴大綠色汽車產品宣傳與供給,引導全社會形成綠色汽車產品消費習慣,提升汽車行業綠色環保意識。
2 下一步管理趨勢
ELV管理要求自實施以來,我國汽車有害物質管控邁出了重要步伐,經過一年多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下一步的管理趨勢將沿著深化綠色發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方向推進,同時為適應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管控內容和范圍也將與時俱進。
高關注零部件動態調整。隨著汽車綠色設計理念的深化和環保材料的不斷創新發展,部分高關注零部件已不含有禁限用物質。為確保高關注部件的代表性和針對性,高關注部件清單更新替代將會是ELV管理的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
一致性管理逐步形成。目前,《ELV管理要求》側重事前管控,通過“企業申報+合規驗證+結果公示”方式實現有害物質管理,為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形成管理閉環,后期將開展ELV一致性管理,即采用整車或零部件抽檢方式,確保實際產品與申報資料的一致性。
有害物質管控范圍逐步擴大及豁免范圍縮小[8]。目前除《汽車禁用物質要求》(GB/T 30512)中列出的6類有害物質外,多個物質可能成為ELV禁限用物質管控的新成員,如多環芳烴、石棉等;同時,部分豁免范圍相對寬松(如焊料中鉛豁免),不利于提升我國汽車產品有害物質管控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3 結論
《ELV管理要求》實施以來,汽車行業ELV管控效果顯著,兩率水平明顯提高,有害物質含量逐步降低,行業環保意識穩步提升。
我國汽車ELV前端管理機制雖已建立,但后端監管仍缺乏相應抓手,通過后端管理制度的完善,將最終建立“前端管控+事后監管”相結合機制,形成政策閉環,切實提升我國汽車行業綠色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旭超,李鳳飛,劉安輝.重型汽車禁限用有害物質使用現狀及管控思路[J].汽車管理,2016,(05):27-28.
[2] Kosacka M, Kudelska I, Chompoonoot K. Value estimation of end of life vehicles as a source of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dismantling station[J]. LogForum, 2016,12 (1):83-93.
[3]喬偉,李同春,楊文謙.汽車中有害物質危害、法規、應用與替代分析[J].材料導報, 2016, (s1):470-473.
[4]王攀,徐樹杰,徐耀宗.汽車行業有害物質回收利用管控思路及企業應對策略探究[J].綠色科技,2015,(09):265-266.
[5]王正宏,于紅嬌,李勝明. Sn-Zn-Bi-In-P新型無鉛焊料性能研究[J].電子元件與材料,2014,(11):95-98.
[6]寧淼,徐耀宗,董長青.我國報廢汽車拆解信息發布方式探索[J].綠色科技,2014,(2):149-151.
[7]胡軍.汽車禁用物質控制方法研究與應用[J].環境技術,2013,(05):33-35.
[8]許傳凱,胡振青,黃勁松等.無鉛易切削黃銅的研究進展[J].有色金屬加工,2009,38(6):11-12.
收稿日期:2017-11-28
課題基金: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系統建設及汽車行業綠色供應鏈構建。
作者簡介:李龍輝(1988-),男,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政策法規及行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