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2017年11月18日,聯邦快遞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陳嘉良參加了2017(第十五屆)中國物流企業家年會的匯報演講,并在會議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已來,物流界未來的發展與創新將密不可分,相伴而行。”在物流行業耕耘30年的陳嘉良,對這個行業有深刻的認識,他所介紹的聯邦快遞的發展歷程和創新實踐或許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啟迪。
創立于1973年的聯邦快遞,通過4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物流行業的巨擘。現在,聯邦快遞已不僅僅是一家公司,它更是代表了一種高效優質的服務和創新文化。
梳理聯邦快遞發展的重要節點,不難看出其發展歷史也是一個創新的歷史,它創造了物流業的多個“第一”:它原創了現代化的物流空運行業,開創了限時速遞業務,最早將條碼標簽應用到運輸業中,這一切發展的軌跡,都源于企業對創新的不斷追求。
基于此,聯邦快遞作為全球最具規模的快遞運輸公司之一,實現了把大量的包裹在最短的時間內運往世界的各個角落,對此,陳嘉良介紹說:“聯邦快遞在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網絡布局,通過‘轉運中心與航線網絡’系統緊密聯系全球。”以中國為例,在廣州的亞太區轉運中心每周有超過150個航班進出,直飛航班實現亞洲次日達。在上海直飛美國孟菲斯航班,可以實現今天下午六點攬貨,后天早上10點半以前送達美國任何一個地點。在陳嘉良看來,“這正是聯邦快遞貨運航班概念的充分體現,可以省去大量的時間。”
據了解,聯邦快遞最早從航空貨運起家。從創立之初,聯邦快遞就一直將孟菲斯機場視為其航空貨運業務的基地,作為最初的創新之舉,聯邦快遞在全球各地不斷復制這一模式——先建立一個區域性的樞紐,航線盡可能向樞紐集中,在此基礎上再向其他機場輻射,根據貨運需要再建立次一級的貨運中心。中國的廣州便是聯邦快遞的亞太區轉運中心的所在地,始發地和目的地在亞洲的貨物大部分都會經過廣州進行轉運。過去四十多年來,聯邦快遞的業務已經拓展至全球五大洲。“在貨運航班快遞送達的同時,創建貨物追蹤系統,此信息系統可以隨時聯通每一個包裹在全球的每一個位置,聯邦快遞的新技術、新科技已經深入方方面面。”在陳嘉良看來,包裹的信息和包裹一樣的重要。
聯邦快遞集團目前運營超過650架飛機,與對包裹的跟蹤一樣,對于每一架飛機的掌控顯得尤為重要。在聯邦快遞全球操作控制中心,擁有二十四小時實時跟蹤其全球飛機運營情況的系統,設定飛行計劃包括天氣預報、飛行路線和時間以及處理各種問題,模擬可能發生的變化,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設計不同的解決方案。“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飛機的延誤降至最低。”在陳嘉良看來,這些預判性方案保證了聯邦快遞的飛機正點率超過了97%。
這些創新舉措無疑締造了聯邦快遞在物流業界的競爭優勢,一如聯邦快遞所追求和信奉的——在這個高度競爭的經濟中,我們必須看得比別人遠,這樣才能做得比別人好。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創新。



事實證明,成功并沒有行之有效的公式或方法,每一個成功的創新者,都有不同的發展軌跡。然而,當我們觀察那些成功重塑客戶體驗的領先創新者時,一些關鍵要素又不可或缺,之一便是不僅要成為潮流的引領者,更是要走在技術的前沿,引領所在的行業和客戶。
今天,技術正以更明顯而迅速的步伐改變著我們周圍的世界。這無疑也是聯邦快遞靈活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的利器之一,在采訪中,陳嘉良表示,“時代不斷地進步,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要求我們不能放慢腳步。”
今天的聯邦快遞手中又擁有什么樣的新科技來掌控這日新月異的新局面呢?
近幾年電商貨量出現爆發式的增長,給以往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樣聯邦快遞也身處此格局之中。在美國,夏季并不是貨運的繁忙期,但最近幾年與中國相類似的是,電商也已經將美國的勞動節等培育成新的電商促銷季,造成短時間內貨量激增,這要求聯邦快遞在進行機隊管理時要對航班有更多的準備。據聯邦快遞上一份年報提到的一個數字是:得益于電商包裹的增長,聯邦快遞北美地面業務(FedExGround)的日均包裹總量年增長達到9%;最嚴重的一次,聯邦快遞不得不增調50架飛機來消化激增的貨量。
對于應對的辦法,陳嘉良介紹說:“首先,就是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收集到海量的客戶信息和數據。聯邦快遞利用大數據預測客戶的出貨周期,對航路做出調整,在最短的時間內應對貨量的波動,實現對資源的有效調配和利用。”
聯邦快遞投資了16億美元在美國全境建設了三個大的自動化分揀樞紐以及19個自動化分揀站,盡可能強化分揀能力,不斷強化下單后的接貨能力和發貨后的配送能力以增強聯邦快遞的核心競爭力。
在中國,聯邦快遞在現有的廣州亞太區轉運中心的基礎上,也在上海投資了1億美元建設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
據了解,聯邦快遞的有關人員會配備平板電腦,來了解飛機到港的時間以及機場所有飛機的情況,以及包裹的相關情況和對退換貨的相關處理,這些細節在陳嘉良看來,聯邦快遞運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了無數個現代化的工作場所。
以美國為例,在曼哈頓的TechConnect維修中心,有應用機器人幫忙協調客戶送來維修的手機。不僅如此,機器人技術的應用已經深入到聯邦快遞的操作層面。“利用自動化系統,來實現卸載貨物,進一步的分揀工作,從而解放更多的勞動力,節省時間和成本,。”
如何把握當下的機遇?聯邦快遞未來創新的源頭又在哪里?創新該如何實施?這一系列問題的回答都要追尋對聯邦快遞更多服務細節的把握。
今天,環境保護是所有企業在追求企業效益的同時也在全力要做到的事情,聯邦快遞作為國際性企業更是如此。包括與波音公司再度聯手合作,在777型貨機上開始第五輪環保驗證機的飛機測試,以提高飛機的環保和安全性。
在操作方面,聯邦快遞開始走出更多創新的路徑,在過去主要設立大型操作場站的基礎上,在全球更多的地方設立更多的中小型站點,提升服務質量,解決訂單、付款、改派、通關的效率與服務水平。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全球引起愈發重要的影響。在陳嘉良看來,“一帶一路”激活了企業與世界做生意的熱情。
以航空運輸網絡為例,航空運輸網絡通過連接全球區域來支持企業在多邊貿易背景下規劃資源配置,從而在國際市場開展業務。陳嘉良認為,第一步物流企業可考慮將自己成熟的國際航空樞紐網絡與這些城市的國內運輸網絡相連,通過提供成熟的國際航運路線來滿足它們日益增長的國際物流需求。
經驗豐富的聯邦快遞感知到了機會所在,不僅在中國杭州、廣州分別建有國內及亞太區轉運中心,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設有操作口岸。其中,全新的上海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將極大地提升華東地區連接美洲及歐洲市場的時效性及連通性。此外聯邦快遞也充分利用資源,積極調整航線,在完成對TNT的收購后新增歐洲環球航線,又新設美洲環球航線。當前,聯邦快遞的服務網絡幾乎能涵蓋所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接下來,聯邦快遞所要考慮的是能更多地為沿線國家做些什么?陳嘉良表示:“聯邦快遞作為一家國際航空企業,改變了由‘傳統轉關、本地報關’模式變為新的‘通關一體化模式’,客戶無需轉關就能實現本地報關、口岸驗放,從而可以簡化程序、縮短運輸時間。與此同時,提供不同的物流解決方案,發展不同的解決方案需求,廣州推行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廈門提供電商出口解決方案以方便電子商務客戶出口退稅的要求,IDD服務采用一票多單的方式,通過一套通關文件發送成百上千的不同目的地的快件。”目前,聯邦快遞已經在中國20多個城市提供“通關一體化”服務,

本刊記者與陳嘉良合影
陳嘉良說:“堅持創新,不僅因為創新是聯邦快遞的DNA,我們更相信客戶不會停下來等待我們一起前行。我們一定要走在他們的前端,滿足他們不斷改變的需求。同時,我們相信成本會不斷地增長,也只有創新才能夠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降低企業的成本,最終帶給客戶一個更加合理的價格,也只有創新才能帶給客戶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