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汕
隨著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中國足球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在北京,越來越多的人踏入足球行業——熱衷足球運動的、開展社會足球的、望子成龍的……他們都在為足球、為夢想付出著自己的努力。
為群眾足球要舍得投入

北京路虎俱樂部是中國城市足球聯賽2016賽季的冠軍,這個“北京”字頭的全國冠軍對北京球迷來說是相當珍貴的。路虎俱樂部老板孔兵是地道的北京人,堅持業余足球20多年。無論是資金還是精力,孔兵為自己熱愛的足球事業投入了很多。
孔兵說,當年和很多北京男孩一樣都做過球星夢,雖然由于年齡問題沒能進專業梯隊,但他還是一直把足球當作最大的愛好——愛看球也愛踢球,還和朋友們成立了“城南聚友隊”。孔兵球技不錯,責任心又強,是球隊的主心骨。在他和隊友們的不懈努力下,球隊也漸漸成為北京業余球隊中公認的佼佼者,不僅多次在各類比賽中奪冠,還打進過全國丙級聯賽,獲得北區第一,挺進全國總決賽。除了搞好比賽,孔兵的俱樂部還贊助了不少群眾賽事,從資金、賽事、技術指導等方面,都給予了很大支持。
培養兒子為北京效力
2016年,北京籍小將王梓翔登陸意甲老牌勁旅烏迪內斯俱樂部訓練,隨后又披上了西班牙格拉納達俱樂部的戰甲。2017年3月,這位中國小將創造了紀錄,成為西班牙青年聯賽上第一位來自亞洲的首發門將。
在王梓翔的身上,凝聚了三代人對足球的夢想。王梓翔的爺爺十分喜歡足球,在他的影響下,王梓翔的父親王愛軍從小就夢想成為足球運動員。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王愛軍與足球運動擦肩而過。1998年,兒子王梓翔出生了,王愛軍決心培養兒子,讓他來圓這兩代人的足球夢!
2001年十強賽,王愛軍抱上剛剛3歲的兒子王梓翔,遠赴沈陽看了全部四場比賽——他想培養兒子成為20年后沖擊世界杯的選手。也是從那時起,小梓翔就迷戀上了足球,也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小學時代即被選入北京越野俱樂部訓練;兩年后被某足球學校“點將”,遠赴上海;2013~2014年曾多次入選U16國少隊;兩年后又進入了國青隊;之后又成為格拉納達俱樂部簽約球員。
談到未來去向,王梓翔坦言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為家鄉球隊效力——自己從小就在工體,被父親抱著看北京隊的比賽長大的,對家鄉球隊的感情特別深。王梓翔說:“我做過一個夢,幾年以后在工體撲出一個個驚險的球,北京球迷為我吶喊助威,那是多么幸福啊!”
與王愛軍經歷相近的劉勁松,也是一個地道的北京爺們兒——京腔京韻、豁達爽朗。然而,與王愛軍不同的是,劉勁松的父親一直想讓他成為莘莘學子。學生時代的劉勁松只要一踢球,輕則挨罵重則挨打。劉勁松說:“最鐘愛的足球無法成為我的職業,這也正是我對兒子的足球夢特別支持、特別上心的原因。”
1999年劉勁松娶了一位羽毛球運動員出身的北京媳婦,先后生了兩個兒子。劉勁松的大兒子劉國博受父親影響很深,也對足球十分熱愛。北京越野俱樂部創始人蔡偉考察后對劉勁松說:“這孩子是踢球的材料,速度快,技術細膩,你趕快把他轉到南湖東園小學分校吧!那是足球重點學校,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為了支持兒子的足球夢,劉勁松當即就給兒子辦理了轉學手續。然而,由于入學比較晚,正式比賽總是輪不到劉國博上場——這使小國博有些苦惱,因為他從訓練中感覺自己并不比上場的同學們實力差。劉勁松說:“比賽我去看了幾次,很有感觸的是,上場踢球的基本沒有北京孩子。我和教練開玩笑說,您這是在培養北京隊還是國家隊啊?“經過一番溝通,教練答應讓劉國博上場試試。小國博不負眾望,很快就以出眾的實力,成為了球隊的主力。這件事讓劉勁松感慨頗深:“我感到‘北京孩子不能吃苦的偏見確實影響了不少教練。當然,北京孩子也更應該學會吃苦。”
劉國博越踢越有出息,一些足球學校也盯上了這棵好苗子。到底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專業足球學校?為此,家里還開了個規模不小的“研討會”。家人幾乎都不贊成讓劉國博以后成為職業球員——孩子挺聰明的,上大學也不難,以后的發展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在征求兒子的意見時,劉國博說:“兩天不踢球心里就難受。”于是,劉勁松尊重小國博的選擇,力排眾議,決心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名職業球員。劉國博現在效力于上海上港梯隊,他的弟弟劉國寶已是國少隊組織中場。2014-2015賽季,劉國寶7次斬獲最佳射手,兩次榮獲全國比賽最佳球員。劉國博、劉國寶小哥兒倆最大的希望就是回到北京國安,報效家鄉父老。
邁開大步 社會辦足球

近幾年,隨著足球氛圍的濃厚,除了職業足球外,校園足球和社會足球也進行得如火如荼。2017年12月中旬在北京“老國展”舉行的“國際足球博覽會”上,中國城市足球聯賽的展臺十分火爆,其人氣甚至能與身處“主場”的北京中赫國安足球俱樂部比肩。中國城市足球聯賽作為“新秀”,又是非專業比賽,憑借其堅實的群眾基礎,在中國足壇贏得了一席之地——在博覽會上,除了球迷以外,還有許多參賽者,懷著“朝圣”的心情為它而來。
中國城市聯賽是一項業余聯賽,各行業的民間足球愛好者以城市為基礎、俱樂部為單位。城市聯賽覆蓋全國66座城市,擁有超過10萬球員,全國十余家地方電視臺、20家網絡直通平臺參與全網直播。如此大規模的聯賽很“燒錢”——場地、組織、裁判團隊都由投資人負責,還要負擔一些球隊的差旅費。作為中國城市足球聯賽的發起者和重要投資人,劉秉潤先生在“國際足球博覽會”上介紹了他們為社會足球所作的努力。

劉秉潤坦言,投資搞社會足球風險不小,他選擇這個行業更多是出于“情懷”。他認為,足球社會化面臨著大問題——沒有足夠的足球人口,沒有完善的競賽制度,社會足球普及和提高的確很難。然而這個龐雜的工作不能全“丟”給足協,他們確實顧不過來。劉秉潤說:“體育產業和足球事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作為企業家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當然往里搭錢是必須的,我們正在向贏利努力。”劉秉潤認為,中國城市足球聯賽的優勢在于群眾基礎。中超、中甲共有30多支球隊,球員不到1000人——他們是中國足球的“塔尖”;而10萬人參與的城市聯賽則是中國足球的“塔基”,會為中國足球金字塔架構以及夯實最底層作出卓越的貢獻。
(編輯·張子樂)
kelemyt@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