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家長參與度高
采訪這一組相親案例前,我心里覺得90后最大不過是27歲,正是好時光,怎么也不必到著急的程度。可是,采訪結束,我明白了,90后自己不著急,但是他們的家長是真著急。他們有個最大的信念,尤其是女孩家長,他們認為:“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就錯過了優秀男生。”有很多90后是抵觸、反抗這個理念的,但只要接受了相親這件事的90后,基本上就代表他們某種程度上認同了這一理念。
其次,90后這一代青年,他們從出生到上學,都受到家長的高度關注,一路走來,家長都是深度參與到他們的生活里,所以,到了面對婚戀這樣的人生大事當口,家長怎么可能會就此放手不管?從一定程度上說,婚姻決定了人一生的幸福,家長更是抓緊不松手了。從小就習慣了這種相處模式的年輕人,自然也接受了家長對他們的婚姻大事的高度參與。
90后成相親主流
除了以相親為主要目的讀書會、聯誼會等公益相親會之外,走進專門的婚戀中心的90后也很多,并且成為相親人群的主流,尤其是女性。婚戀中心負責人的解釋是:1990年出生的女生最高年齡達到虛28歲了,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親,到結婚、生育差不多也已經是30歲了。這個年齡自然不足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了,所以,你就會理解為什么會有那么多90后開始相親了。
相親模式多樣化
親朋好友介紹、婚戀中心、相親廣場這些都是傳統的相親模式,現在還有各種形式的以相親為主要目的,但是形式多變的活動,比如換書相親大會、8分鐘約會、冷餐會、公益相親會等,還有各個地方電視臺主辦的電視相親節目,以及網絡上專門的婚戀網站等,也是年輕人比較容易接受的相親形式。
理想型
這是南京一婚戀中心負責人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得出的總結:大多數來相親的年輕人,要求都是“理想型”的。無論自己的情況如何,對待另一半的要求都一定是要自己滿意的。他們也喜歡引用那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好的外部條件是默認選項
這個時代,大家的物質基礎都很不錯,所以,一般90后相親的首要條件都不會強調這一點,但大家基本認同,對方的條件不錯,才有往下走的可能。默認了這一條,大家才會說,我想要個性格好的,我喜歡能談得來的,等等。他們認同,感情必要附麗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
看臉是正常的
大多數90后都是“顏控”,就是很重視外貌。對方性格好、脾氣好,好相處,易溝通,這對于兩個人建立共同的生活很重要,但在談性格之前,可以先看臉嗎?臉讓人賞心悅目了,牲格好就是錦上添花。自然,90后會說,我們不會太過分的,不會要求對方長一張跟明星一樣的臉,那樣我還沒有安全感呢,只要合我的眼就行。
找個不會把天聊死的男生
現在人們的休閑時光很多,微信、QQ等網絡即時通訊工具也盛行,從書信時代到電話時代,再到現在的網絡通訊時代,人們交流的頻率越來越高,因此,會聊天成為90后年輕人考察相親對象的一個重要指標,尤其是女生。因為,人的社會屬性決定,女生相對來說,會比男生更善于與人溝通,而男生通常跟人聊著聊著就把天聊死了。對于這種男生,女生一般都會敬而遠之。她們的信念是,一輩子那么長,連話都說不來,那人生豈不是太悶了?其實說到底,90后就是想找一個有趣的人,王小波不是說過嘛,一輩子很長,要找個有趣的人在一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