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媛媛
【摘 要】目前,“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各國教育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具體到小學語文學科,又有了具體的內涵。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基礎。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鞏固語文課堂上的“生本”地位,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 自學能力 “生本”地位 豐富實踐
語文核心素養關注學生學習能力提升,關注學生如何“學會學習”。教師應不斷指導學生提高自學能力, 著力于打造“生本”課堂,并利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從以上三點做出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轉變一:提升自學能力
1.注重日常積累
自學能力的培養應從小抓起, 教師應注重根據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豐富語文知識的積累。如在小學低年段,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具有表現力的詞匯,表現顏色的紅彤彤、綠油油,五彩斑斕,表示數量多的一群群、一堆堆、成千上萬;小學中年段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古詩的吟誦記憶,“熟讀談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種自學不一定是學生個人的行為,教師可巧妙地將它轉變為一種集體行為,比如可以小組合作,進行每周古詩推薦活動。 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自學的同時也發展了表達、思維能力;在高年段,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鼓勵學生有意識地讀書摘記,豐富課外閱讀,讓語文底蘊更加深厚。
2.高效“前置學習”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爸隆弊钪匾木褪亲骱妙A習工作。引導學生作好“前置學習”,教師應思考相應的對策。
“前置學習”的推進依然是根據不同年段的特點來展開的,低年段教師可以在朗讀、寫字上作指導;中年段在這個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分段、課文內容的初步感知,自主解決課文中出現的難題,利用請教家長、網絡等多種渠道;高年段可逐步培養學生樹立文體意識,學什么樣的課文抓什么樣的要素,在上課之前按照要素學習課文,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學習單”等方式,注重“前置學習”的反饋監督, 不忘交流學生的成果,激勵學生做好“前置學習”。
二、轉變二:打造“生本”課堂
蘇式課堂注重“以生為本”,學生是課堂學習中聽、說、讀、寫、思的主體,不是被動接收或同化的主體,教師應注重課堂上學生的表現,課堂變“學”堂。
1.以學生的發現引領思考
教師在展開課堂時,應把控教學的走向。倡導尊重學生的發現,高效率的課堂和學生的自主發現相融合,是最理想的狀態。
這種理想的狀態,有賴于教師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學生的主動思考。如在教學《金子》以這篇課文,應引導學生明白“真金”的含義,它是區別于“金子”的。那學生理解“真金”的過程,完全可以是一種學生的自主發現行為。在課堂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首末兩段就可以發現隱藏在這其中的兩個問題:“金子”是指什么?“真金”又是什么?以這兩個問題可以貫穿整個課堂,由學生的發現出發,由學生的發現結束。學生是發現的主體,是思考的主體,是解決問題的主體。
2.以多樣的評價活躍思維
學生不僅是學的主體,更應該是評價的主體。評價是一種互動的行為,要給學生更多機會展開互評,讓評價更為客觀、全面。
這樣的評價方式是可以廣泛應用到課堂中的很多地方的。小到簡單的朗讀詞語,教師在個別指導時,可以請學生來進行評價、指導。還可以有“多評一”的模式。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上課文《推敲》時,文中有一段: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教學這一段落,我讓學生來演一演賈島的樣子,其余同學認真看,進行評價。學生們興致很高,評價也很有見地。 在學生們的群策群力下,學生將賈島的認真入迷表現地淋漓盡致,達成了教學目標。而這一切都是學生在主導,學生們的思維得到了充分地調動。
3.以精彩的懸念延伸所得
一堂語文課的結束不應是語文學習的結束,教師應留一些精彩的懸念給學生,讓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熱情延伸到課堂之外。 比如,在教學一些人物特點鮮明,故事性強的故事,如《狐貍和烏鴉》《狐假虎威》《鷸蚌相爭》等課文,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嘗試寫一寫故事后傳等。甚至是《學棋》一文,也可以設置趣味性的拓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身邊熟悉人物例子,仿寫成《學畫畫》《學跳舞》等。這不僅鍛煉學生文字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傳遞一個重要的理念:語文課堂有限,語文學習是無限的,任何人都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每個人都可以做學習的主人。
三、轉變三:豐富語文實踐
語文素養的培養應與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相輔相成,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等都蘊含著無限的實踐資源,這些實踐將成為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土壤。
1.將語文實踐融入校園文化生活
校園是學生進行文化實踐的主要陣地,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鞏固提升學生的和語文素養。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校園文化資源,如校園的自然環境,可以帶領學生以四季為主題,發現并捕捉自然的奇妙。在寫一種植物時,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植物,不僅僅從名牌的介紹,更重要的依靠自己的觀察,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發現。學校也可以組織游學活動,讓學生在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發現。
2.將語文實踐融入家庭文化生活
家庭文化生活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陣地。最根本的是家長應轉變理念,更關注的是學生語文素養的成長而非語文成績的提升。在關照好孩子的課業學習的同時,也致力于幫助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與學生讀報,看新聞,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探討,或者是做家庭共讀計劃,拓寬學生的視野,在閱讀中發展思維,學會思考。
3.將語文實踐融入社會文化生活
社會文化生活應助力成為學生新的文化學習場所,寓主動的語文學習于無限的樂趣之中。如近些年來興起的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都是較為新穎的形式,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導學方式,學校也可組織這樣的至詩詞大會、成語大會。
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這只是語文核心素養體系的一部分,但它的實現將有助于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深厚的語文底蘊與思維的發展共同進步,最終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