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葉 李朝霞
【摘 要】通過對水環境化學課程的實驗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改革,包括理論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和案例式教學為主,建立和完善水質典型案例庫;實驗教學中,整合養殖水環境化學實驗和水生生理學實驗及組織胚胎學等實驗課程內容,進行設計、創新性實驗;開放實驗室,建設常見水質指標檢測平臺,為水化學檢測相關試驗提供服務。通過上述教學研究工作,可以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對應用型高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方面比傳統的教學法有了較大的突破。
【關鍵詞】水環境化學;創新;實踐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上升,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同知名高校相比,一般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為突出,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是如何抓好“應用型”這個關鍵詞,培養出真正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如何做到這一點,重要途徑就是改變原有理論教學的單一教學模式;實驗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培養出的大學生走出校門時即具有一技之長,走上工作崗位后,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具備獨立承擔工作的能力,這樣的本科院校才能符合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眾多的本科院校中突出特點,持續發展下去。
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是水產養殖學專業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著力于突出其在水產生物增養殖方面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色。作為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養殖水環境化學主要介紹水環境化學成分的動態規律、水質控制方法和水質化驗技術,可以為本科生今后在養殖水環境化學、漁業環境監測、漁業水質調控和水產養殖技術管理工作中奠定良好基礎。鑒于該課程的重要性,本研究從理論和實踐教學兩方面進行了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的探索,使學生既牢固掌握水化學基礎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其創新和開拓精神,適應當前市場經濟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1 常規教學方法中所存在的問題
在高校水產養殖專業中,對養殖水環境化學這門課程的講授,多數學校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有些學校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板書教學過程使學生理解透徹,但課堂教學信息量有限,很難在課堂上分配更多的時間進行實際生產實例與水化學理論的聯系。多媒體教學內容雖信息量大,但學生對這種方式灌輸的知識像過眼煙云,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不高。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以往的實踐教學內容以重復驗證性為主,教師將所需試劑配齊,學生只需按步驟操作即可,學生對于試驗結果的理解往往僅限于數據,而對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意義、影響因素及改進措施不能正確理解,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理論與實踐脫節。
2 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的理論教學方法探索
啟發式、案例式、探究性教學模式是依據現代教育思想,具體分析教學環境和學習者的特征與面臨的任務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課程整合,探究教學,創新學習等思想為指導,構建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特別適合于對實踐能力要求較強的課程教學。在本課程的理論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和案例式教學為主,結合養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與水質有關的問題引出教學內容,整理出水產養殖生產上的水質典型案例和可以進行設計的相關教學內容,建立和完善教學案例庫,比如過高的氨氮、異常的pH、工廠化養殖過程中的水質問題、養殖廢水對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增氧模式等,在案例講解過程中,結合大量生產圖片,將抽象轉化為生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案例課教學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深化,學生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在愉快的討論氣氛中掌握必備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述教學法結合傳統的板書教學和多媒體課件教學,既避免了板書教學信息量有限的問題,又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和主動性。將教育環境由封閉式變為開放式,由單一的知識教育轉變為知識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親身實踐,積極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運用各種知識及基本實驗技能方法解決問題,在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方面的培養比傳統的教學法將有較大的突破,符合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3 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方法改革
養殖水環境化學的實踐教學在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占了非常重要的比例,授課時數占總學時數的一半。把水環境化學的檢測方法靈活應用于生產實踐是學習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健康養殖的關鍵在于水,因此水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的變化會時刻影響水生生物的健康狀況。因此,了解水質情況對水生生物的形態發生、生理狀態的影響對養殖生產的意義更為重要。因此,實驗教學可以探究式教學為主,通過進行課題設計,需要實用性,趣味性并存,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自主性,通過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推動學生科學探究的自主性。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把以驗證性為主的水質檢測作為技術支持,整合養殖水環境化學實驗和水生生理學實驗及組織胚胎學等實驗課程內容,進行設計、創新性實驗。例如,在分析化學物質對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時,結合組織胚胎學試驗,分析養殖水體中常見含氮物質或者累積的重金屬物質對水生生物的發育影響;也可以結合生理學試驗,分析離子成份變化對水生生物滲透壓調節或代謝水平的影響等。
探究式教學的另一個實現方式就是開放實驗室,將水環境分析實驗室建成開放式的實驗室,建設常見水質指標檢測平臺,為水化學檢測相關試驗提供服務,通過上述教學研究工作,可以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親身實踐,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實驗和創作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4 結語
通過對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改革,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親身實踐,積極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運用各種知識及基本實驗技能方法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方面比傳統的教學法有了較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姜宏波,包杰,何劍斌,等.《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教學的改革實踐與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34-36.
[2]董靜,高云霓,周傳江.本科水產養殖學專業養殖水環境化學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河南水產,2016(2):36-38.
[3]楊雨虹,陳偉興,黃金善.水產養殖專業養殖水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118-120.
[4]何平,馬蓓.優化教學方法,提高生理學實驗教學效果[J].基礎醫學教育,2016(4):290-2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