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文
【摘 要】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首先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要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此文通過闡述民族地區高中教師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深入分析了民族地區高中教師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和原因,并提出了教師自我調節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中教師;心理健康;調適對策
【中圖分類號】R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一、研究背景
高中教師是高中教育的主要推動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個優秀的高中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精熟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心理狀態。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響影教師本人的事業心、成就感和個人幸福,它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高中學業水平。根據有關專家對高中教師不良適應的研究顯示,高中教師心理適應困難比例較一般人群要高。[1]這一問題阻礙了高中素質教育的推廣和深入,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就業的壓力,家長和高中生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能上大學,而是要上重點大學、名牌大學,從而對高中教師的要求更高,其所擔負的責任更大,感受到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的壓力也就更大一些。由此,我們認為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值得思考和探討。
二、調查結果
從天祝縣藏族自治三所高中隨機選取202名被試,共回收有效問卷202份,4份廢卷。通過對樣本分析結果表明:(1)有23.1%的被調查教師壓力非常大,有27.53%的被調查教師壓力比較大,兩者加起來占到了被調查教師的50.63%。說明絕大部分教師感覺壓力比較大,只有3.7%的教師感覺沒有什么壓力。有研究結果表明,教師的工作壓力感越大,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1]
(2)38.7%的教師經常失眠;19.6%的教師有比較嚴重的消化不良或者食欲不振現象;14.3%的教師經常出現胃疼或者高血壓現象。
(3)有54.6%的被調查教師因為工作上的事情,頻繁出現心情煩躁、情緒低落;有60.1%的被調查教師因為工作上的事情,經常地感到非常緊張、擔憂和壓抑。
三、原因分析
(一)客觀原因
1、少數民族地方的教育水平相對落后,生源整體素質較低。而學校、家長、社會對高中老師的教育又抱有很高的期望。一旦過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實現或受到障礙,即產生強烈的挫敗感。
2、社會對高中教師職業的高要求使得教師壓力過大,壓力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如追求升學率的現象,使不少高中教師仍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只把文化知識成績好的學生當成人才。一些教師性情暴躁,方法單一;還有不少教師辱罵、體罰學生,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這種片面追求的升學率給教師帶來了心理壓力,形成了負面的影響。
3、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常常超負荷。高中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高中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雙重任務,尤其是班主任教師每天工作時間遠遠超過10小時。與其他勞動者相比,教師與社會的聯系較少,參與各種社會交流的機會也很少。因此,教師的合群需要和獲得支持的需要經常得不到滿足,使教師產生一種自卑感和與社會格格不入的隔離感。[2]
(二)主觀原因
1.高中教師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良莠不齊: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同、人格素質不同、自我意識水平也有很大差異。這使得那些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和現實,理想與現實的教師和有強烈自尊的教師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3]
2.個人生活的變化:在人的一生中,經常會有生活的變化,無論這些改變是積極的或是消極的,都需要個體作出種種心理調整以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在這段調整時期,教師的心理問題容易發生。
3.高中教師自身缺乏應對方法,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高中教師教學工作的主要項目是備課、講課、課外、批改作業,如果是班主任還包括負責打掃衛生、早晚自習、課間操、組織各種主題班會、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班干部、與家長交流聯系、填寫家長通知書以及各種收費等,可以說名目繁多,這必然會給教師帶來心理上的緊張感和壓力感。
四、調適對策
高中教師壓力產生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解決教師壓力問題必然也要求多方面的努力。
1.國家社會為教師“卸負減壓”。
(1)國家要修訂和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規,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堅決制止節假日違規補課和拖欠教師薪酬的行為和現象。社會各界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特殊性、艱巨性,不應求全責備,不應把培養下一代的責任全都壓在教師身上。
(2)合情合理的提出對高中教師的期望和要求。社會各界、學校和家長等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應切合實際,為教師創設一個寬松的輿論環境和工作環境。
(3)逐步改善提高教師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關注高中教師的工作與需求,使教師真正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尊重。
2.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要為教師“卸負減壓”。
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實行民主管理,聽取高中教師的心聲,使教師感受到組織的溫暖。
(1)改進學校的管理,建立良性支援機制。首先應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其次,滿足教師的正當合理的需要。再次,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師的發展規劃和確定發展目標,建立健全教師的各種學習、進修、發展等制度,使每位教師都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2)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創設良好環境。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工作氛圍和人際關系。學校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增加教師交際的機會;定期為教師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減少其孤獨傾向;成立教師咨詢機構,為教師提供及時咨詢與合理宣泄的渠道等。
(3)設立心理咨詢室,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學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通過正規的渠道與方式為教師尤其是高中教師提供“如何應對壓力”“壓力管理”等方面的輔導,教會教師如何去應對壓力,以把壓力的負面效應降到最小化。
3、教師個人的主觀努力
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有效緩解教師壓力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自我調節。[4]
(1)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作為高中教師要擺正心態,學會自我調節,要主動適應各種環境,勇于改變自我,采取積極的認知方式。還要善于調節情緒,掌握緩解壓力的方法。加強對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人格鍛煉,這是減少心理挫折和壓力的根本途徑。
(2)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要修正自己的認知觀念,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高中教師應正視自己的優缺點,不要給自己過高的期望。同時,面對現實,接受挑戰,勇于競爭,積極進取,找到理想與現實的最佳結合點。化消極的工作態度為積極的工作態度,不畏懼外來的沖擊與挑戰,愉快而有效地完成本職工作。
(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順利工作的基礎,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教師要善于接納他人,學會欣賞別人,以自己的真誠,換取同事、家長、學生的信任。
如果說教師是大樹,心理健康就是陽光。愿每位高中學教師都有陽光燦爛的心態,讓教育之花更鮮艷!讓教育之果更豐碩!
參考文獻
萬翼.《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分析及調適》.教育管理.2005 8
韋耀陽,熊猛.《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精神醫學雜志.2008 21(4)
魏興.《中學教師職業枯竭特點及與家長對教師壓力源認同度的關系》
湯林春,張文周,朱光華.《城市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的現狀與對策》.專題研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