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柱
【摘 要】目的:探索在兒童保健當中,應用捏脊推拿技術的具體效果。方法:選擇兒童醫院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出生的194例足月新生兒為主要對象,在新生兒保健當中按照方式不同將其均分為標準組與優化組,標準組新生兒需要接受臨床標準化撫觸,而優化組新生兒則需要在上述基礎上同時接受捏脊推拿,對比兩組新生兒出現體質不適的具體情況。結果:優化組新生兒出現體質不適的例數明顯少于標準組,兩組新生兒的數據在對比后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兒童保健方式應用當中,選擇捏脊推拿技術的效果較好,該方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兒童;捏脊;保??;推拿;新生兒;體質不適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1--01
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一直很關心兒童的營養狀況、健康狀況,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兒童保健工作也處于不斷發展及完善的進程當中[1]。目前,隨著時代的變化,兒童保健方面的需求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保健內容有所增加,特別是對于新生兒的家屬,迫切需要新生兒接受良好、有效的保健干預,以保證新生兒自身的健康發育情況[2]。我們在臨床新生兒的保健當中,選擇捏脊推拿技術,收到了較好的干預效果,現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4月—2017年9月時間段內醫院出生的194例足月新生兒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本次研究當中,將以下新生兒排除:先天性疾病新生兒、非家屬自愿參與研究的新生兒、意識不清新生兒、先天體質不適新生兒。根據新生兒保健方式的不同將其均分成為標準組與優化組,每組各有97例新生兒。標準組男性新生兒50例,女性新生兒47例,胎齡為38—41周,出生時體重為2612—4425g;優化組新生兒中男性49例,女性48例,新生兒胎齡為37—40周,出生體重為2615—4424g,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對比無任何差異存在(P>0.05)。
1.2 方法
標準組新生兒需要接受標準化撫觸,護理人員需要在撫觸新生兒之前將雙手搓熱,并且在掌心倒入一些嬰兒專用潤膚油,之后對新生兒的頭面部、胸腹部、四肢與背部進行撫觸,這樣可以避免在撫觸過程當中出現摩擦與強烈刺激等,以免新生兒出現明顯不適。護理人員在進行撫觸的時候,需要保證撫觸動作的輕柔,撫觸力度要適中,每個部位需要撫觸3—5次。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針對新生兒開展營養喂養、生活照顧等。
優化組新生兒在上述基礎之上還需要接受捏脊推拿干預,推拿醫師需要讓新生兒保持平衡狀態,分別在新生兒的清心經與清肝經進行各100次推拿與3次捏脊,在新生兒的補脾經進行200次推拿與3次捏脊。對于偏心肝有余的新生兒,醫師需要在瀉肝經、瀉心經、清小腸與天河水各推拿200次,并且在新生兒的補腎經、補脾經與補肺經各推拿100次。針對偏脾肺不足的新生兒,醫師需要在補腎經、補脾經與補肺經各進行300次推拿,揉板門150次,并且推三關100次,捏脊為3—5遍[3]。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新生兒在分別接受不同方式保健干預后出現的體質不適情況,并作以簡析。
1.4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的數據處理當中選擇SPSS21.0軟件包,如果兩組新生兒的計數資料在接受組間比較之后顯示P<0.05,則可視為差異存在明顯意義。
2 結果
從上表1中所顯示的數據可以看出,優化組新生兒出現體質不適的情況明顯少于標準組,兩組新生兒的數據對比后存在明顯差異。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人們自身觀念的轉變,兒童保健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兒童保健中,由于新生兒的年齡較小,合理、科學的保健對其自身成長發育存在重要意義。只有做好新生兒保健工作,才能不斷提高人口素質,實現優生優育,所以,針對新生兒保健選擇較為科學的方式至關重要。
捏脊在臨床當中也被稱作為捏積,常被用于兒科積聚類疾病的治療當中[4]。捏脊療法主要是在中醫相關理論的指導之下,利用推、提、捏、拿等不同手法對相關對象的背部皮膚進行刺激,達到防治疾病的最終目的[5]。我們在新生兒保健當中,選擇捏脊推拿這種帶有鮮明中醫色彩的按摩技術,新生兒在接受捏脊推拿之后,植物神經干與相應的神經會得到有效的刺激,再借助新生兒體內較為復雜的神經體液等,其身體免疫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與此同時,新生兒在接受捏脊推拿之后,內臟活動可以得到雙向調節,在健胃與健脾方面存在十分明顯的作用。新生兒在接受捏脊推拿干預后,其自身生長發育情況可以得到顯著改善,機體免疫力會不斷提高,可以有效避免其患上其它類型疾病等,這樣可以保證新生兒的健康成長發育。
在此次研究當中,我們針對新生兒保健選擇兩種不同方案,在對比具體效果后可以看出,優化組新生兒出現體質不適的例數明顯少于標準組,體現了捏脊推拿的應用優勢。
結語:
針對新生兒保健方式的選擇來講,在標準化撫觸的基礎之上加入捏脊推拿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兒體質不適情況的發生率,這對于新生兒健康發育成長有重要意義,該方案可作為新生兒保健的首選方案加以實施。
參考文獻
王曉鳴,陳健,季聰華,徐彩飛,殷瑛.經絡調理(捏脊推拿)技術在兒童保健系統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09):1029-1031.
榮兵.傳統推拿法與辨證選穴推拿法治療小兒厭食癥的臨床療效比較[J].河南中醫,2015,35(12):3168-3170.
袁戰.捏脊推拿技術在兒童保健中的運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04):784-785.
鄭佳璇,廖軍,張樂,謝巧瑜,余德標.捏脊療法源流考及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04):451-452.
蔣龍龍,劉昱材,李學超,王紅.捏脊療法作用機制及作用特點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08):2852-28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