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肖龍 鄭科


“末代果農”是一種預警式的提法。
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普遍開始種植果樹,從上世紀末到當下,中國蘋果產業跌宕起伏三十多年,傳統的栽植品種、管理方式、銷售模式,包括品質意識、品牌觀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這個產業龐大的體量與全球化的定位。如果大家對此沒有充分的認識,沒有嘗試去突破這重圍,去創新,那將會淪為“末代果農”。
近兩年蘋果嚴重滯銷,蘋果產業面臨結構性調整,從品種到模式,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的變革,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結構,各自為戰的零散組織,已經不能適應產業發展的要求,面臨被淘汰的局面,一家一戶的果農面對適度規模的發展方向如何介入?面對矮密栽植(圖1、圖2),傳統的思想觀念、管理手段在這產業變革中還能走多遠,土地流轉、適度規模、品質農業、品牌農業,傳統的果農能否接受?所有這些將會由誰去參與經營,誰會成為新一代的產業經營者?
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從果農到果客,從企業到產品,從服務商到農資人,大家都很迷茫,都在尋求突破口,都在努力的改變和創新,都想在這創新中獲得新生。
1何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既然是新型,那就會有舊的、傳統的,所謂舊的主體、傳統的主體,主流就是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經營者,拿果業來說,就是所謂的“末代果農”。“末代果農”不是指這個產業就此消失,而是經過改良煥發出新的生機。
先說一組數據:目前,全國農戶家庭農場已超過87萬家,依法登記的農民合作社188.8萬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38.6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15萬個。比如山西運城的中農樂就是優秀的農民聯合社,也是出色的產業化經營組織及創新的社會化服務組織。
再看另一組數據:近年來,原先從農村流向城鎮的各類人員,返鄉創業人數累計達到570多萬人,很多知識青年也加入到了“上山下鄉”的大潮中。中國農業正在經歷一場,或者說正在醞釀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變。比如,很明確提出土地“適度規模”,而且將適度規模做了界定,即:當地戶均承包土地面積的10~15倍。也就是說,你如果目前的果園面積是5畝,那50~75畝就是國家鼓勵的。適度規模化農場模式太大了也不行,你成千上萬畝地搞也不符合現階段我國的農情。
2國家政策首次跟進新型經營主體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這是我國第一次。第一次明確提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框架。其重要意義和對中國農業帶來的影響將是深遠的,這些年我們經常在思索:農業結構怎么調?地怎么種?誰來種?那么,這個《意見》就為我們指明了新的路徑。最近,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對這個《意見》進行了解讀,我們一起學習一下:
一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也就是既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又不能忽視普通農戶,要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普通農戶的帶動作用,要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共同發展。也就是龍頭帶動,產業升級,共同致富。
二要堅持市場導向。要運用市場的辦法推進生產要素,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化配置,既扶優扶強,又不“壘大戶”;既積極支持,又不搞“大呼隆”。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中農樂基地戰略,很契合產業大方向
三要堅持因地制宜。鼓勵大家不斷創新經營,不斷創設扶持政策措施,確保政策落到實處。
四是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元融合發展。支持發展規模適度的農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鼓勵建立產業協會和產業聯盟,也就是合作、多元、聯合、共生。
五是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規模經營水平(圖3)。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支持經營主體帶動普通農戶連片種植,并提供專業服務和生產托管等全程化服務,提升農業服務規模水平。比如,你的合作社或家庭農場依法流轉了200畝地,不知道種什么,不知道怎么種,不知道賣給誰,不用發愁,中農樂與你聯合,提供種苗、技術托管、并幫你銷售,大概就這種方式。
六是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機制。也就是說,你要利用多種形式,與農戶的利益良性循環,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是和諧發展。
七是引導農業經營主體多形式提高發展質量。現代企業、現代基地、政策支持,目的就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圖3),如果沒有這個本事,沒有這個想法,那你就背離了發展初衷,就不會做大做強。
3新型經營主體是發展之必然,末代果農要靠攏轉變、轉向
當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改革中也一定會面臨眾多困難。一方面由于大宗農產品價格下行,經營主體收入下降;一方面生產成本剛性上漲,經營主體負擔較重;同呢,由于農業基礎設施欠賬多,靠經營主體自身投入難以承擔,特別是信貸保險、設施用地、人才引進等方面,面臨的問題更加突出。所以,《意見》也明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用地、金融、保險等方面加大政策創設力度。
總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方向已經確立,政策配套正在跟進,各種支持也在陸續落地,他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必然,也是大勢所趨。從這個意義上講,“末代果農”們要有意識地主動地向這個方向靠攏、轉變、轉向,才有希望獲得新的機會和更大的機遇。endprint